寶劍篇[唐朝名將郭元振創作的一首詩。]

《寶劍篇》是唐朝名將郭元振創作的一首詩,又名《古劍歌》。郭元振將此詩獻給武則天,令武則天大為嘆賞。此詩以寶劍喻人,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情感。

作品原文:

《寶劍篇》

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

良工煅煉凡幾日,鑄得寶劍名龍泉。

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

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生明月。

正逢天下無風塵,幸且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

非直結交遊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

那知中路遭棄捐,零落漂淪古獄邊。

雖則沈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

創作背景:

唐人郭元振,年僅十八歲便考中進士,當了梓州通泉尉。郭元振為人豪爽大方,不拘小節,在任期間鑄造假幣,擄掠婦女,打家劫舍,以此救濟賓客。天下人都很仰慕他,與他同氣連枝的人成千上萬。百姓為此苦不堪言。

女皇武則天聽聞郭元振的名聲,於是召見他。武則天與郭元振談論到深夜,對他很欣賞。郭元振進獻《寶劍篇》,武則天閱覽後,認為此詩寫得很好。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所詠的對象是龍泉寶劍。據傳龍泉寶劍是吳國干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產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備受時人讚賞。但後來淪落埋沒在豐城的一個古牢獄的廢墟下,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在斗宿、牛宿之間有紫氣上沖於天,後經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於天”,這才重新被發掘出來。這首詩就是化用上述傳說,借歌詠龍泉劍以寄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的感慨。

詩人用古代造就的寶劍比喻當時淪沒的人才,貼切而易曉。從托物言志看,詩的開頭借干將鑄劍故事以喻自己素質優秀,陶冶不凡;其次讚美寶劍的形制和品格,以自顯其一表人材,風華並茂;再次稱道寶劍在太平年代雖乏用武之地,也曾為君子佩用,助英雄行俠,以顯示自己操守端正,行為俠義;最後用寶劍淪落的故事,以自信終究不會埋沒,吐露不平。作者這番夫子自道,理直氣壯地表明著:人才早已造就,存在,起過作用,可惜被埋沒了,必須正視這一現實,應當珍惜、辨識、發現人才,把埋沒的人才挖掘出來。這就是它的主題思想,也是它的社會意義。在封建社會,面對至高至尊的皇帝,敢於寫出這樣寓意顯豁、思想尖銳、態度嚴正的詩歌,其見識、膽略、豪氣是可貴可敬的。對壓抑於下層的士子有激發感奮的作用。這首詩的意義和影響由此,成功也由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