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刀衡製作工藝

“寶刀衡”製作的寶刀、寶劍的工藝技術過程包括選毛坯、鍛造、淬火、研磨等十幾道工序,要將數十斤重的鋼坯鍛造成一斤多的刀劍,難度可見一斑。衡起通解釋說,因為原鋼含有的雜質會導致造出的兵器很容易變形、折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鍛造是很關鍵的一關。同時,通過鍛打也增強了劍的強度。但這樣要耗費很長的時間,30公斤的鋼鍛造5個月後,刀頭或劍頭只剩下1斤左右。

簡介

寶刀衡寶刀衡

自清朝以來,“寶刀衡”在北方一枝獨秀,是具有民族特徵和皇家氣派的金屬工藝品牌。民間有“南有龍泉劍、北有寶刀衡”之稱。

“寶刀衡”的名號已有270年的歷史。“寶刀衡”祖上是民間做刀的高手,曾跟隨努爾哈赤部隊打制寶刀和寶劍,又跟隨皇太極一起入關。進京後,專門製作宮中皇帝和大內用刀。1672年,衡家老祖被康熙皇帝賜為姓衡。清乾隆年間,曾為乾隆皇帝制作寶劍,名為“乾隆佩劍”。

1903年起,衡家第五代傳人衡宏昌在東安市場內開設一家刀劍鋪。第六代傳人衡道明用“衡道明”和“飛燕”作商標,把折刀出口到德國、日本。曾為齊白石、徐悲鴻製作木刻、篆刻和油畫用刀。1958年公私合營後,第七代傳人衡連江主要負責刀剪廠。1992年衡起通正式成為第八代傳人,1995年開始恢復“寶刀衡”傳統技術和生產工藝,2000年在新東安地下“老北京一條街”開設店鋪。

製作工藝

專家論證專家論證

“寶刀衡”一直堅持手工鍛造。工藝技術過程包括選毛坯、鍛造、淬火、研磨等十幾道工序。製作的寶刀和寶劍具有六大特點:質地堅硬、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

“寶刀衡”在製作工藝上有很多秘訣和獨特的技藝,集中了當時中國做刀、做劍等手工鍛造的最高技藝,對研究中國冷兵器的鍛造技術具有歷史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寶刀衡”保持了中國傳統冷兵器的式樣,保留了皇家典雅、高貴、精細的藝術特點,具有藝術欣賞價值。其實用性和使用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而一把刀劍若想成為寶刀衡的刀劍,還需要經過另一道極為重要的工序,那就是淬火。”衡起通透露說,淬過火的劍與沒有淬過火的劍相碰的話,淬火的刀劍沒有任何缺口,沒有經過淬火的刀劍缺口已經有半厘米多了。而這淬火的火候拿捏,就純粹靠個人的經驗功力,別人是學不來的。

華夏寶劍

在“寶刀衡”不大的店面里,最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柄體量巨大的寶劍,這就是被衡起通視為得意之作的“華夏寶劍”。
..

“過去我們家的刀劍都比較注重實用,但是現在大家更多的是為了裝飾,所以我也不得不作些創造。”衡起通介紹說,從1997年開始他就籌劃設計要製作這把長1.30米、重8斤4兩的“巨劍”。當時因為劍頭太大,沒有辦法他只好重新做一個大灶。劍鞘是用紅木精心雕刻而成,而劍鞘上的裝飾都採用玉石雕刻。“因為太費時費力,妻子也曾很強烈地反對。”但是經過3年9個月的時間,繼承了百年老字號“寶刀衡”手工技藝的這件精美工藝品終於製作完成。更讓他引以為豪的是這件作品先後在中華世紀壇和歐洲四個國家展覽,如今這把寶劍已經成了衡起通家中的鎮宅之寶。
此外,衡起通還發揮製作微型寶刀寶劍的絕活,製作出了15厘米長的寶刀寶劍。由於在製作過程中不能使用機器,完全手工製作,且要求精度非常準確,因此也成為“寶刀衡”的搶手產品。

日本刀劍生產技術

相關圖片相關圖片
在衡起通看來,判斷一把寶刀或寶劍是否出色,要“質地堅硬、琢之圓滑、色之光彩、聲之清冷、體之厚重、藏之完整”。質地堅硬是指手工鍛造的刀頭或劍頭千錘百鍊出來的材質是否達到規定的硬度。琢之圓滑是指做好的寶刀和寶劍,除刀尖和劍尖外,其他地方不能傷害使用的人。色之光彩是指刀頭和劍頭拋光度要像鏡子一樣把所有顏色反映出來。聲之清冷是指鍛造好的刀頭和劍頭有寒光和清冷聲音。體之厚重是指做好的寶刀和寶劍要美觀,不能有浮躁的地方,要達到久看不厭,經得起人們對這件作品的永久欣賞。藏之完整是指做好的一件作品一定要完整。
針對中國刀劍不如日本刀劍鋒利的質疑,衡起通認為這是兩國刀劍文化不同造成的,刀劍也並非越鋒利越好。在“寶刀衡”里所有的刀劍都不開刃,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刀劍的攻擊力。衡起通介紹說,日本刀劍生產技術是中國唐朝傳過去的說法是真實的,至今日本刀的外形都酷似唐刀。日本刀是開刃的,中國的寶刀寶劍是不開刃的,但同樣可以裁紙、砍鋼條,這從中國傳統的武術中可以找到答案。
他說,因為中國的武術文化講究禮讓,開始幾招一般用搪、磕表示尊重,一旦真的動武即使比較鈍的刀劍也能讓對方傷筋斷骨。而僅僅憑藉刀劍鋒利,有時只能傷人皮肉。但衡起通也承認,由於日本產品市場化早於中國,因此在新材料、新技術和經營上,中國的刀劍也確實有待提高。

傳承變化

“因為過去專為宮中和大內做官刀,為了保住維繫家族利益的手藝,從第一代傳人衡聖治到我這一輩都遵守‘口傳心授,只傳衡姓人’的古訓。”衡起通介紹說,因為衡家做活有自己的一套嚴格的方法和手藝,絕對不能傳外人,因此已歷經百年的“寶刀衡”把自己的製作技術埋藏在心裡非常深。如今這給“寶刀衡”的傳承保護帶來了很大難度。
“小時候,我們這一輩的幾個孩子都學會了這門手藝。”衡起通回憶說,但現如今會做“全活兒”的只有他一個人,其他人要么只會其中的一部分,要么乾脆不願再繼續做這個行當。為使百年老號“寶刀衡”傳承下去,不讓這個古老的手藝失傳,衡起通正式聲明將祖傳手藝傳給下一代———自己17歲的兒子衡寶。同時,他還打破手藝不傳外人的傳統,在眾多徒弟中挑選了兩個熱愛傳統文化並有一定功力的弟子進行傳授。

傳承方式

此外,東城區文委也組織了專門人員查閱各大圖書館、檔案館尋找資料,對現存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打破百年的傳承方式,詳細記載“寶刀衡”百年不變的製作方法和工藝秘訣,為後人在技藝的研究和提高上留下寶貴的財富。
如今衡起通已經不像過去的老字號等顧客上門,而是習慣隨身帶著筆記本電腦,將自己製作的刀劍資料隨時向國內外的客戶推銷。同時,還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商務學校學習,期望自己的後代能將這項傳統的技藝包裝好推向市場,將“寶刀衡”數百年的家族史續寫下去。

手藝緣起

童年記憶最深刻。那個時候,在北京這座大城市裡走街串巷的手藝人,憑藉各式各樣的絕活兒,吸引著我們幼小而天真的心。直至今天,當年的場景仍歷歷在目,色彩斑斕的面人、好玩又好吃的糖人、插著小紅旗的風車,還有那香噴噴的爆米花……如今的現代建築取代了寧靜素美的古老胡同與四合院,與之相關的民間話語也漸行漸遠,純正的北京手藝人已經越來越少,如今的廟會裡,我們看見的只是那些打著北京手藝旗號的小販們。風車比小時候粗糙了許多,面人也只是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造型……我們看見的只是世俗喧囂。
民間手藝是非物質的,是文化遺產,它是人性和個性的,又是鄉土和民族的,它體現著人類對世界的理解和心靈追求,蘊含著人類的智慧與創造力。
北京手藝的最大特色是製作精美,天子腳下的民間工藝運用的都是傳承多年的宮廷技藝。然而,許多手藝都已處於瀕危狀態,其消亡有加速之勢,且一旦失傳便難以挽回和再生。而回憶在此時其實是一種懷念。我們希望在這裡用圖文記錄北京手藝,以影像和文字來述說那些逝去的光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