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縣越溪鄉中心國小

寧海縣越溪鄉中心國小,學校占地面積22880平方米,建築面積5437平方米,綠化面積2770平方米。

基本信息

寧海縣越溪鄉中心國小原由李時、李維成等創辦於民國8年(1919年),以越溪村洪家祠堂為校舍,學生20多人。由於所在地村莊較小,學校規模發展亦慢。直至1956年被定為越溪鄉中心國小後,把全鄉的高段學生併入,才擴至4班,學生100多人,教師6人。1961年,遷址越溪龍廟,改名為越溪公社中心國小。1968年附設國中班。1971年,在越溪村東側新建校舍,計7個教室並設禮堂、辦公室、教師寢室、食堂等輔助用房,國小4班,國中2班,共有學生240人,教師10人。1977年國中擴班,新建教室3個,學生增至330人。1981年,改以山頭應國小為中心校,三年後中心校重新遷回越溪。1984年中國小分設。1992年,改名為越溪鄉中心國小。

1996年8月,耗資80萬元,其中寧波海關捐資45萬,易地重建起新校舍,另名寧波市金鑰匙希望國小。2003年,學校增建實驗大樓,更添了現代化教學設備。1996年9月~2006年8月,在鄉政府、鄉結算中心的支持和幫助下,大力調整布局,先後撤併山頭應、上林、東升、梅枝田、下灣、盤嶼、白岌等村校,教育資源得到合理配置,辦學效益明顯提高。2005年,拆除原師生餐廳及學生寢室,新建三層生活樓一幢。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22880平方米,建築面積5437平方米,綠化面積2770平方米。校園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教學樓內閉路電視系統,校園音響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等裝備齊全,配置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勞技室、醫務室、體育器材室、教工活動室、檔案資料室、隊室等14個專用室,運動場、學生寢室、師生餐廳等輔助設施完備。2008年,學校設有11個教學班,學生418人,專任教師27人,國小高級職稱19名。現任校長聞敏堅。

學校充分挖掘地方人文歷史。校園內建有“崔溥漂流事跡碑”,附近有“越溪巡檢司城紀念碑”。學校已形成兩大特色:一是以“崔溥漂海”這一德育資源為背景開展的“開發地方文化資源,創建鄉土德育特色”系列德育工作,以此為題材的教育科研課題曾獲市級科研成果二等獎,並編撰校本教材《鄉土德育讀本》;二是幫學特色,自2002年始,寧波海關團委與校大隊部聯合推出的結對幫學活動——“關·校共建希望工程”。至今,寧波海關已與該校結對了大批品學兼優但家境貧寒的學生,為孩子們帶來了至濃至深的關愛之情。寧波海關還設立“金鑰匙獎”教學獎勵基金會,並送來多台電腦、電風扇,多樣學習用品,無私地資助該校的教育事業。

學校科研工作儘管起步晚,但已擁有市級一等獎、二等獎課題各一項,縣級一等獎課題兩項,縣級二等獎、三等獎課題各一項。關於外來民工的一份調研報告獲市調研報告評比三等獎,另三項課題已分別在省、市立項。科研工作的開展帶動著教師的專業成長。幾年來,該校有60多篇優秀教育教學論文在縣以上評比中獲獎,並有多篇論文被市級以上各類書刊收編髮表。在“人民書店杯”全省職工讀書活動徵文大賽中,獲二等獎,並在《浙江工人日報》上發表。在教師素質提升“五個一”工程中,有3位教師分獲綜合考核一、二等獎。學校被評為優秀組織獎。獲省、市、縣級先進教師、教壇新秀、骨幹教師等各類榮譽的教師共有20多人次。

學校因地制宜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切合本鄉實際的泥塑製作在縣裡小有名氣。書法項目取得好成績,在全國、市、縣級各類書法比賽中一批學生獲獎。在縣小學生科學觀察日記比賽中分獲一、二等獎。在2002年的縣科技節中,該校的科技小製作“雞蛋碰地球”獲縣特等獎,“水稻標本”獲縣一等獎。在2005年的縣文化藝術節的跳繩比賽中,獲團體一等獎。在省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賽中,2004年~2006年連續三年獲得團體三等獎,學生個人一等獎2人次。

1991年以來,學校相繼獲文明學校、文明單位、衛生先進單位、縣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現代化達標學校等榮譽稱號。

解放後歷任校長有:應增彬、陳昌興、鄭書麟、王能贊(1985.2—2002.8)、孔萬青(2002.9—2007.8)、聞敏堅(2007.9—今)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