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召起
序言
就是這么一本書——代序言
丁毅 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 副會長
作者袁召起說他處在一系列的變化之中,事實是我們身處的世界就是絕對地變化的;而相對不變的東西會有嗎、是什麼?我想站在歷史發展的方向判斷:人類探索社會、自然與超越自我的那一點、一點的創新的足跡應該能夠永恆。那么這就引出了對這本書的簡單評說。
一、這是一本有意思的書。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作者能夠隨意舉出古往今來的一些生動活潑的事例,這樣的情況尤其是在書的前半部分為多,我們就不再詳舉了。仔細觀察一下,作者之所以能夠信手拈來這么許多恰當的典故、事例大概得益於兩個方面:一則是他的教學實踐,看他的簡介我們知道作者並沒有做很長時間的課堂教學工作,但是,“教學”包括教與學,他平時一定是經常注意學習、總結寫作經驗的;此外也許他常常樂於給某些學生指點一下作文,所謂教學相長何樂而不為呢?畢竟我們知道案例的積累是長期性的工作。二則是他的創作實踐,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就是一個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人卻寫不出成篇的文章,為什麼呢?文章寫作看起來需要正確的理論指導,但是更需要自身的實踐鍛鍊。而作者恰恰具備這方面的經歷,包括理論與文藝等不同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他踏出的足跡。
我們知道具體真實的東西往往最能夠打動人心,因為源自生活實踐,而又剪裁得當,這樣的作者寫出來的東西絕對不會空洞、不會因襲。在這裡,最終的結果是我們看到了一本有意思的書。
二、這是一本有意蘊的書。一本標明講“實用”的小書,在看似輕描淡寫的講述過程中卻著實解決了幾個理論問題,比如關於詩詞特性對比的問題,在前輩大學者的評論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層,變換新的視角、引進新的工具,把它分析得很徹底;此外,還有《詩經》字義的探索、藝術與技術修辭的分別等等;最見功力的大概是新修辭格的提煉,這種研究的意義是開創性的。更富啟發的是,作者也提出了幾個問題,希望“有緣”的讀者共同解決吧——有的問題甚至可以引申出一門學問,獨立成書。這些是大眾在實踐套用的過程中都可能碰到的鮮活問題,而問題的多少、深淺卻是因人而異的,於是乎實用的標準之上,這些問題為本書增加了許多意蘊。
三、這是一本有意義的書。體系建設在中國學術史上是個弱項,現代亦然——當然,體系建設正漸漸成為時代的強音——而本書處處閃現著體系的影子,比如巨觀上這本書在整個語文與作文範疇裡面的定位,比如微觀上實踐部分與理論部分的遞進;進而實踐部分從“頭”到“尾”的連貫,理論部分“一個分類”與“三個風格”的確立…… 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在這本書里始終有“信息(傳遞)”這個概念作為文章結構與功能的邏輯基礎,有了這個概念之後,仔細品味大有提綱攜領、綱舉目張的感覺,應該這就是體系的力量。就好比學種瓜,過去是大大小小熟透了摘下來擺在那裡,讓人們看;現在是給我們看一條活生生的藤、上面結著大大小小的瓜——這樣立足實用、與時俱進,實實在在地拿出了一點新的經得住推敲的東西,不能說沒有意義吧?
總之,讓初學者看了覺得有趣味,讓內行人讀後感到有心裁;圖實用的看了容易上手嘗試,搞理論的讀後可以有的放矢——
就是這么一本書,大家都可以拿來讀一讀。
目錄
第一章 關於實用文章學
第一節 語文實踐的四個層次
一、會閱讀
二、會寫作
三、會欣賞
四、會創作
第二節 實用文章學的定位
一、歷史問題
二、文章的本質結構問題
三、總結
第二章 讀與寫(一):文章學的三個工具
第一節 語法簡說
一、語法與語言的關係
二、語法的積極作用
三、中國語法問題
第二節 修辭簡說
一、標點與詞的色調等等
二、句的長短
三、段落
四、篇章布局
五、修辭格
第三節 邏輯簡說
一、故事與邏輯
二、介紹一個邏輯判斷種類
附:邏輯的力量
——《詩經》“荑”字字義與“彤管”語義的探索與結論
第三章 讀與寫(二):文章學的基礎訓練
第一節 怎樣讀
一、劃分段落、推敲詞句——精讀
二、形成感覺——泛讀
第二節 怎么寫
一、記敘
二、說理
第四章 寫一寫(一):文章實踐的“名頭體尾”
第一節 從題目寫起
一、如何製作題目
二、命題作文的題目
第二節 開頭的話該怎么說
一、基本規律
二、特殊規律
第三節 大肚子裡面有什麼
第四節 尾巴到底能多長
第五章 寫一寫(二):文章實踐的“起承轉合”
第一節 思考的順序
一、起承轉合
二、起承合
三、承合起轉
四、起轉承合
五、附論:開合
第二節 文章的節奏
一、序幕
二、高潮
三、尾聲
第六章 文章學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文章類別
第二節 文章風格
第三節 中心思想——情感特色
一、 中心思想
二 、情感特色
第七章 文章學三要素(一):文詞風格
第一節 字詞章句的具體形式
一、古文、古白話與諸多現代漢語
二、散文與韻文
三、散文式、條文式與表格式
第二節 字詞章句的簡與繁
一、講演稿類型
二、閱讀稿類型
第三節 修辭格運用
附:一、藝術修辭學與技術修辭學
二、一個新修辭格 :疊略
第八章 文章學三要素(二):文體風格
第一節 文章的作者與讀者
第二節 文章的媒介
第三節 文章的幅度
附:一、代表歷史和人民的駁論
二、史志之別
第九章 文章學三要素(三):文理風格
第一節、基本的感受
第二節、按照感覺順序寫
第三節、思想的深層次
附:一、認識的“三個界面”
二、一個新文種:詩語——兼論“散文”的簡單分類
第十章 時代精神與個體生命
第一節、簡論古人“八風”的來歷
第二節、所謂“時代精神與個體生命”
一、社會風格
二、作者風格
第三節 感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