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簡介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img/f/258/wZwpmLxgzN3MDO3YT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U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是指1933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由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中國將領在察哈爾組織的一支抗日部隊。
長城事變結束後,日本軍隊開始越過長城,向華北滲透,1933年春,進占察哈爾部分地區。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在張家口正式成立以馮玉祥原部下和共產黨支持者為主組成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共有10萬人,馮玉祥為總司令。6月22日起開始向察哈爾和熱河的日本軍隊展開進攻,7月12日,同盟軍在吉鴻昌的指揮下攻占重鎮多倫,將日本軍隊全部逐出察哈爾,成為“九一八事變”以來首支從日軍手中收復失地的中國軍隊。
其後,日軍和滿洲國軍隊兩萬人對多倫進行反撲,同時,南京中華民國政府為實現軍令統一,也派遣軍隊進逼張家口,威脅同盟軍的後方。在此情況下,馮玉祥被迫於1933年8月5日通電全國解散抗日同盟軍,並離開部隊,同盟軍大部被宋哲元收編。但方振武、吉鴻昌和中國共產黨掌握的部隊不願接受收編,在中國共產黨的支持下繼續進行戰鬥,轉入河北昌平一帶,至10月失敗。方振武流亡國外,吉鴻昌逃亡天津後被捕,後在北平被處死刑。
成立背景
![察哈爾省地圖](/img/1/52c/wZwpmLzAjN5ADMxETO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k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長城抗戰失敗後,日軍進逼察哈爾和熱河邊境,威脅張家口,進而威脅京津地區西大門。
在中原大戰後失去政治地位,處於隱居狀態的原西北軍頭目馮玉祥,激於民族大義,決定和共產黨地下組織合作,利用其在西北軍舊部的影響。到察哈爾組建一支義勇軍,抵抗日軍。1932年10月,馮玉祥到達察哈爾省會張家口,將29軍留在察哈爾的一些後備部隊進行擴編。而29軍軍長宋哲元為西北軍舊部,默許了馮玉祥的行為。不久,大批從熱河潰退的東北義勇軍投至馮玉祥麾下,許多西北軍舊部和土匪會黨,甚至蒙古族地方武裝都投至馮玉祥旗下。
1933年5月24日,馮玉祥宣布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自任察哈爾省主席,委任佟麟閣為代理主席。還暗中吸收了大批共產黨員進入抗日同盟軍。並發表通電,揭露國民政府的妥協政策,宣布將獨立與日本侵略者作戰。
國民政府自然不能容忍這種公然“自立山頭”的行為,加之國民政府內部本身派系複雜,軍閥眾多,蔣介石只不過是一個名義上的領袖,華北的西北軍各部本身對蔣介石就屬於半服從狀態。馮玉祥一手建立了西北軍,雄踞西北和華北多年。西北軍雖然在中原大戰後已經被瓦解,但是馮玉祥振臂一呼,就有大批舊部投入其麾下,再加上馮允許共產黨在同盟軍內活動。對蔣介石為首的中央系,是一種極大的威脅。蔣介石對馮玉祥必然除之而後快。但是由於長城抗戰剛剛失敗,而同盟軍高喊抗日口號,國民政府不敢立即取締同盟軍,只得公開聲明不承認同盟軍的合法地位,斷絕內地與察哈爾省的一切聯繫,禁止槍彈,糧食,醫藥從內地進入察哈爾,命令晉綏軍集中於山西北部,西北軍和中央軍集中於冀北,作軍事圍剿準備。同時派出大量人員,對同盟軍各部進行分化,收買等活動。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成立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組建者馮玉祥](/img/b/bcb/wZwpmLzQzN2AzNxQz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c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在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的情況下,中國抗日救亡運動蓬勃興起。南京、上海、北平、天津各界人民紛紛集會,要求政府積極抗日,收復失地,並捐款購買飛機,獻給抗日軍隊。五台山的和尚組織“僧界救國會”,訓練中年強壯的僧人,準備參加抗日。海外華僑也通電呼籲抗日。
在中國人民強烈要求抗日救國的影響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推動下,共產黨員吉鴻昌以及馮玉祥、方振武等聯絡在察哈爾等地要求抗日的部隊,於1933年5月26日在張家口正式宣告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馮玉祥任同盟軍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同盟軍向全國發出通電,主張聯合各黨各派各軍,共同抗日。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的成立,得到中國各界人民的擁護和支持,許多民眾團體、社會名流以及高級將領紛紛致電馮玉祥等表示支持和祝賀。中國共產黨發動北平、天津和太原等地大批學生和青年,到張家口去參加抗日同盟軍,共產黨領導的蒙古人民抗日武裝也加入了同盟軍,從東北、熱河到察哈爾,願意抗日的部隊,都雲集於同盟軍的旗幟之下,這樣同盟軍迅速發展到十幾萬人。
武裝力量主要來源
![馮玉祥](/img/5/1d7/wZwpmLwcTMwATM4Yj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Y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馮玉祥統轄過的西北軍舊部
第1軍(佟麟閣)
第1師(彭政國)
第2師(支應遴)
第24師(富春)
第25師(馬冠軍)
獨立旅(劉克義)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第二軍軍長吉鴻昌](/img/2/566/wZwpmL0MTN1QDMxUT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1U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2軍(吉鴻昌)
騎兵第3師(周義宣)
第4師(徐榮華)
第5師(宣俠父)
第6師(李廷振)
第6軍(張凌雲)
游擊師(乜玉嶺)
騎兵第2師(胡云山)
騎兵挺進軍(孫良誠)
第1挺進軍(雷中田)
第2挺進軍(高樹勛)
方振武組建的“抗日救國軍”
(方振武是馮的朋友)
第1軍(張人傑)
第1師(宋鐵林)
第2師(杜光明)
第3師(宋克賓)
獨立旅(崔國慶)
騎兵獨立旅(谷有祺)
第4軍(米文和)
教導師(王中孚)
第5軍(抏玄武)
第16師(汲漢東)
第18師(許權中)
從東北退回的抗日義勇軍
第5路軍(鄧文)
騎兵第10師(鄧文)
騎兵第11師(檀自新)
騎兵第12師 (吳松林)
獨立騎兵第21旅(郭鳳來)
步兵第1旅(唐忠信)
張勵生的“察哈爾省自衛軍”
(改編自察哈爾省內民團)
第1師(張子光)
第2師(曹漢相)
第3師(白振寶)
第1支隊(王德重)
第2支隊(焦朴齋)
由熱河退回的“熱河抗日民軍”
第18軍(黃守忠)
第32師(於立志)
第33師(譚世林)
第34師(閻尚元)
獨立騎兵第4師(姚景川)
蒙古族武裝和綏遠民團
蒙古軍第1軍(德穆楚克棟魯普)
蒙古軍第2軍(卓特巴扎普)
綏遠自衛軍(富齡阿)
土匪武裝收編
游擊第1路(王英)
游擊第6路(劉桂堂,受到攻擊後反正)隨後還陸續有其他武裝加入,如李忠義部,原屬抗日義勇軍的唐聚五部。
收復多倫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img/d/b7a/wZwpmLyAzM3gDM3Qz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c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33年5月26日,馮玉祥聯絡組織了各種武裝力量,在張家口舉行民眾抗辱救亡大會,正式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同盟軍共有10餘萬人,馮玉祥為總司令,並加強整訓軍隊,隨即主動出擊,展開了驅逐日寇收復國土的戰鬥。
6月22日到7月1日,同盟軍將士長期被積壓的抗日怒火蓬勃爆發,向日本侵略軍展開積極進攻,相繼收復康保、沽源、寶昌,又乘勝發起收復多倫的戰鬥。多倫為察東的重鎮,既是冀、察、蒙之間的交通樞紐,又是塞外商業的中心和軍事要地,日本把它視為攻掠察綏兩省的戰略要點。
1933年7月7日23時,同盟軍由吉鴻昌指揮分路向多倫發動進攻,經五天激戰,收復多倫。多倫之戰,同盟軍雖犧牲嚴重,但誓除日寇,猛烈進攻,終獲勝利,使驕橫的日寇遭受沉重打擊。日寇雖力守多倫,但終於失敗,侵占的中國國土得而復失,對日軍來說是空前的,因此對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也是一次重創。多倫之役結束後,察東四縣全部收復,成為“九一八”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從日偽軍手中收復失地的壯舉,給中國民眾帶來了抗日禦侮的希望。
盟軍瓦解
![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第一次代表大會閉幕典禮](/img/a/95c/wZwpmLyUDMxgjM1MDO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zg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國民黨政府當局將同盟軍的抗日行動視為“攘外必先安內”的妥協政策的對立物,千方百計破壞同盟軍。不僅從輿論上大肆造謠誹謗,收買動搖分子對同盟軍分化瓦解,而且指揮大軍逼近張家口準備進攻同盟軍,與此同時,日偽軍兩萬人也藉機大舉進攻多倫,客觀上形成了對同盟軍的夾擊包圍,使同盟軍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
由於中國人民大力支援同盟軍、強烈抗議政府當局的反動措施,南京國民政府當局未敢立即發動對同盟軍的進攻。最終,馮玉祥為了避免內戰,保存抗日力量,被迫通電全國,解散抗日同盟軍,並離開部隊,同盟軍大部被宋哲元第二十九軍收編,只有方振武、吉鴻昌和中共掌握的部隊不願放棄抗戰,繼續進行鬥爭,但由於力量嚴重削弱,在日偽蔣軍的包圍和夾擊下,不得不失敗。
軍隊歷程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img/e/415/wZwpmLxITMwUTMxQj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Y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到1933年6月15日,共有人12萬,槍枝約10萬,兵力十分雄厚。但是由於得不到國民政府承認,彈藥,糧草都靠自籌,也無後援。僅靠察哈爾一省之地供養,十分困難。
6月上旬,關東軍就以一部分兵力夥同偽軍,不斷從熱河省蠶食察北,察東。重鎮寶昌,康保失陷,張北危急。21日,同盟軍兵分兩路,向蠶食察哈爾的日偽軍發起反擊。其中一路有第5路軍,察哈爾自衛軍等部隊,先北上張北,另一路騎兵第3師周義宣部往東前往赤城北上。
22日,北路同盟軍第一梯隊第5路軍鄧文部,從張北直取康保。防守康保的是偽軍崔興五部,僅幾個小時的戰鬥就被擊潰。同盟軍占領康保。23日,第5路軍和察哈爾自衛軍從康保出發進攻寶昌,李忠義部從張北直插沽源,和占領赤城的周義宣部共同攻打沽源,結果沽源的偽軍劉桂堂部攝於同盟軍的聲勢,和吉鴻昌接洽反正。馮玉祥遂委任劉桂堂部為同盟軍游擊第6路,沽源收復。
1933年7月1日,同盟軍猛攻寶昌,城中守軍為偽軍張海鵬部和崔興五部。在同盟軍的猛攻下,偽軍棄城逃往重鎮多倫。
多倫為察東重鎮,是察哈爾,綏遠,熱河三省之間的交通樞紐。日軍攻占熱河後,派出日偽軍將其占領。此戰也是同盟軍首次遇到日本關東軍。
關東軍騎兵第4旅團(又稱茂木旅團)3000多人,加上建制完整的偽軍李守信部,潰逃而來的偽軍崔興五,張海鵬部,炮兵部隊。日軍在城外修築32座碉堡,用交通壕連線,作為外圍陣地,用偽軍駐守。同時,在豐寧一帶,還有關東軍第8師團為外援。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img/2/496/wZwpmLzcDNzkTOwEj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YzLz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33年7月4日,同盟軍開始進攻多倫,戰鬥三天,日偽軍逐漸鬆懈。7日,吉鴻昌下令總攻,同盟軍鄧文部,李忠義部,張凌雲部同時發起猛攻,吉鴻昌也親臨前線督戰,一舉攻破多倫外圍陣地。日偽軍被迫退回城內。同盟軍暫時休整,在12日突然發動全線進攻。同盟軍爬城三次,終於攻入城內,與日偽軍白刃格鬥長達4個小時,日偽軍不支,從東門突圍,向關東軍第8師團靠攏。至此,察東4縣全被收復。中國人民歡欣鼓舞,各抗日團體紛紛發來賀電。
但是,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經過攻打4縣的戰鬥後,糧彈缺少,無錢無衣,已經無繼續進攻的能力了。加上國民政府封鎖察哈爾省,禁止任何團體,個人接濟“叛軍”。同盟軍處境十分艱難。蔣介石派出大批政客,間諜前往同盟軍各部分化,收買。不久,馮占海,李忠義,鮑剛,檀自新等人或明或暗“歸順中央”,抗日英雄鄧文被特務暗殺。同盟軍由於其本身是各種武裝的集合體,並沒有一個真正,堅強的核心。頓時分崩離析。
1933年8月8日,關東軍分兩路入侵察東,北路攻多倫,南路打沽源,吉鴻昌部奮力抵抗,暫時遲滯了日軍的攻勢,但是缺槍少彈的同盟軍處境越來越艱難。馮玉祥鑒於同盟軍經費已無,又無外援,槍彈糧食均無法補充,內部不穩,不得不和國民政府接洽,宣布同盟軍歸順中央,他個人辭去同盟軍司令,解散同盟軍司令部。不久,馮玉祥回到泰山隱居。
8月中旬,多倫失陷。此時,宋哲元奉何應欽之命,拋出了一個收編方案,該方案將同盟軍大部解散,少部收編,對堅持不肯收編或解散的,則分化,收買甚至不惜武力解決。
同盟軍大部宣布接受收編,如張凌雲,佟麟閣,檀自新,乜玉嶺,唐聚五等部。而一部分被解散。更嚴重的是,一些部隊叛變投敵,如由土匪改編成同盟軍的王英部,重新成為土匪 。蒙古族武裝部,也投降日軍,搞起民族分裂活動。
方振武部決定與國民政府對抗,向東往獨石口轉移,而吉鴻昌部則往綏遠西進,想去寧夏。結果在二台子一帶遭到晉綏軍傅作義部和原同盟軍的張凌雲部的圍攻,只得折回獨石口,與方振武會合。
1933年9月10日,吉鴻昌,劉桂堂,方振武會同原熱河失陷後失勢的湯玉麟,在雲州整編隊伍,決定公開對抗國民政府,自立山頭。改名為“抗日討賊軍”,宣布一邊抗日,一邊討蔣介石這個“賊”。整編後,討賊軍6千多人南下進攻北平,企圖奪取北平為根據地。9月21日,懷柔,密雲被討賊軍攻占,進入了《塘沽協定》規定的非武裝區,逼近北平。
日本關東軍立即威脅討賊軍,要其限期離開,否則將予以“消滅”。為防止駐北平附近的原西北軍石友三部受其影響,還專門派人恫嚇石友三,如果石友三與討賊軍“勾結”,“皇軍將絕不容許其存在”。並派飛機轟炸討賊軍駐地。10月初,何應欽調集中央軍商震部,原西北軍關麟征,龐炳勛部將討賊軍包圍在昌平,大小湯山一帶,激戰十餘日。討賊軍無後援,無補充,最終僅剩四五百人。不得不宣布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方振武,吉鴻昌化妝逃離。
![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陣亡將士紀念塔](/img/f/f29/wZwpmLxMTO4kDO3czN0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c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至此,“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完全失敗。馮玉祥隱居泰山,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進行抗日活動時被國民黨特務逮捕,24日處死,臨刑前留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至於方振武,同盟軍失敗後長期隱居於香港,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意義地位
察哈爾抗戰是馮玉祥等愛國官兵回響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日號召,舉起武裝抗日旗幟,進行聯合抗日的一次偉大嘗試,得到了全國主張抗日的各派政治勢力及廣大民眾的支持和稱讚,對揭露南京政府對日妥協政策的錯誤起到了積極作用。儘管由於日偽蔣的聯合進攻,這一愛國壯舉最終歸於失敗,但是它在中華民族危亡關頭,對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所起到的鼓舞和推動作用則是不可估量的,也體現了在國民黨內部,同樣存在著相當強烈的抗日禦侮的願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