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國小和中學階段富善除上學外,還幫助家裡農務,因而學會耕種、飼養牲畜、栽種果樹和管理葡萄園等務農技術。這對日後在中國宣教的歲月,克服食物供應短缺,改善生活條件等極有幫助,同時還能鍛鍊得一副強壯體格。 中學畢業後,富善在家的附近當了四年國小教師。1857 年積蓄到一筆錢供給自己進入威廉斯學院攻讀四年。18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獲文學士學位,並於畢業典禮中獲推選為代表作告別演講。他在學期間對古代語言興趣甚濃;此外,數學及天文學造詣亦深厚。離開威廉斯學院後再進入紐約協和神學院及麻省安道弗學院深造。1864 年修畢全部神學課程。富善10歲時即蒙恩得救,20歲時聽了蕭富勒博士講道,受到聖靈感動,立志到海外宣教,將神的福音傳到地極。同年9月21日被按立為牧師。此時,這位年輕的牧師受到聖靈感動,神讓他看見中國的需要,要他到這塊古老、美麗的土地傳揚他的福音。於是,他接受國公理會差遣,帶著新婚妻子前往中國。
生平履歷
富善夫婦於1865年1月24日由紐約啟程,歷時六個月,繞行大半個地球,到達中國上海。在上海稍事休息後再經天津抵達北京,由差會安排宣教任務。他先後在華北大學與道學院教學並擔任道學院教務長。並在通州設立了公理會神學院。
1775年,華北等地經歷嚴重大饑荒,富善和幾個宣教士從北京出發從事救災和傳道的工作,四個多月後到達陝西西安,行程二千英里。此行,立下一個關懷民眾的好榜樣,讓中國人對宣教士刮目相看。
1874年,富善的妻子雅碧在通州病逝。1877年,富善續弦,與來自日本的宣教士Justina Emily Wheeler結婚,可惜她不幸在四個月後因患斑疹傷寒病逝。1880年,富善與來自美國,比他年輕十九歲的宣教士Sarah Bordman Clapp結婚。結婚多年才生下第一個兒子,取名昌西。1888年,傷寒和痢疾在通州相當猖狂,死人無數,富善牧師的兒子昌西,是年才一歲,不幸因痢疾病逝,使富善夫婦非常傷痛,後來神再賜給他們三個兒女。1905年,二女兒露西因病逝世,富善夫婦把原準備給女兒讀書的錢,另外再籌款,在通州為鄉下女孩辦了通州有史以來第一間寄宿女校,學校第一期就收有學生五百人左右。
1891年,富善牧師與狄考文等人被任命為官話聖經和合本的翻譯委員。和合本翻譯委員包括來自各宗派的宣教士,前後共有十多人,每個委員帶著自己的中國同工參加翻譯。在漫長的翻譯過程中,由於譯者都是兼職侍奉,因此翻譯工作十分繁忙。有人則因年紀老邁、體力不降而請辭,甚至有人病逝或遭義和團殺害。故此,翻譯委員會的人員一直不穩定。但在神的恩典下,經過16年千辛萬苦的努力,和合本的新約終於在1907年出版。
1908年,因《聖經》翻譯委員會主席狄考文歸天家,富善被任命為委員會主席。他辭去了道學院所有的工作,專心致力於《聖經》翻譯的工作。自1912年,差會答應了委員們的要求,不給他們任何其他的工作,讓他們可以全職從事翻譯,因而,舊約聖經翻譯的速度明顯加快了。1918年,和合本舊約定稿,聖經翻譯委員會解散,富善繼續負責至出版為止。
1919年,《聖經和合本》經過28年之久的翻譯工作,終於面世了。而富善牧師已是82歲高齡。在這份聖工中,從頭到尾都參與者僅富善牧師一人。其喜樂與感恩之心,難以筆墨形容。1925年9月29日,富善牧師安息主懷,終年89歲。
作品
富善為了能把福音廣傳,採用戴德生等宣教士倡導的“道成肉身”方法,過起與中國人一樣的生活方式。他像老百姓一樣留長辮子,穿長袍短褂,頭戴小帽子,並且千方百計學習中國語言。由於他勤學苦練,不久就成為在宣教士中,北京話講得最標準,最流利的一位。1891年,富善積累了豐富中文知識,出版了一本《中英袖珍字典》,包括10,400個漢字。另外又出版了一本《官話特性研究》,包羅了39,000句漢語。這兩本書後來成為當時西方宣教士和各國外交人員學習漢語的必備參考書。
富善除了布道、牧養教會、辦學、教學、編纂英漢字典、漢文研究外,還作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工作,就是參加聖經和合本的翻譯工作。當時,已經有馬禮遜譯本、郭實臘譯本、委辦譯本、高德譯本、楊格非譯本、施約瑟淺文理譯本等《聖經》漢譯本。但是在文意和字義上,都不能令人很滿意。1890年在上海舉行的傳教士大會上,英美宣教士們決定重譯《聖經》。他們物色具有希伯來文與希臘文根基,又熟悉中文的人來從事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