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蠕蟲皮膚病

寄生蠕蟲皮膚病是指蠕蟲寄生在人體皮膚或皮下組織引起的皮膚慢性炎症。蠕蟲多數可以寄生於人體消化道內,少數寄生在皮膚組織。此類疾病以皮膚無痛性結節、皮膚瘙癢、色素沉著等為主要表現,有的皮下結節可有觸痛和捻發音。

病因

蠕蟲的種類很多,可引起皮膚損害的蠕蟲主要有絛蟲、蟯蟲、血吸蟲、絲蟲等。根據蠕蟲的發育方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土源性蠕蟲(如蛔蟲、蟯蟲等),這類蠕蟲在其發育過程中不需要中間宿主,其蟲卵或幼蟲直接在外界發育至感染期。另一類是生物源性蠕蟲(如吸蟲、絛蟲等),這類蠕蟲必須在中間宿主體內經過發育才能進入感染期。進入感染期的蠕蟲及其幼蟲可通過直接接觸侵入人體皮膚或皮下組織引起疾病;也可通過飲食進入人體的腸道,再經腸壁移行至淋巴系統、皮下組織等部位寄生引起疾病。

臨床表現

1.皮膚豬囊尾蚴病
豬帶絛蟲的幼蟲也稱豬囊尾蚴,寄生於皮下組織可引起無痛性結節性皮膚病,好發於青壯年,皮下結節常成批出現,病程慢,多無自覺症狀,若發生在下肢深部組織或肌肉,可引起假性肌肥大樣外觀或出現肢體麻木、疼痛。
2.皮膚裂頭蚴病
裂頭絛蟲的幼蟲裂頭蚴經腸壁移行至皮下組織引起皮膚損害,表現為皮下結節或腫脹,圓形、柱形或不規則條索狀,特徵為遊走性,局部瘙癢,有蟲爬感和間歇性疼痛。
3.蟯蟲病
好發於兒童,表現為肛門、會陰部的皮膚瘙癢及蟲爬感,反覆搔抓可引起肛門周圍皮膚剝脫、血痂、潮紅、滲出、糜爛或繼發感染,長期則出現皮膚肥厚、色素沉著形成濕疹樣變。
4.血吸蟲尾蚴皮炎
血吸蟲尾蚴侵入皮膚引起皮膚炎症,表現為局部瘙癢,紅斑,後發展為黃豆大、水腫性、淡紅色或紅色丘疹,嚴重者可以引起全身水腫及紅斑。
5.皮膚絲蟲病
絲蟲的幼蟲微絲蚴可侵入皮膚引起丹毒樣皮炎,表現為小腿下段內側,局部皮膚紅腫,緊張發亮,有壓痛及燒灼感。引起淋巴管阻塞時,還會出現下肢象皮腫。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1)常規檢查:皮膚豬囊尾蚴病和皮膚裂頭蚴病常規檢查可見局部組織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吸蟲尾蚴皮炎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計數增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皮膚絲蟲病常規檢查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2)病原學檢查:皮膚豬囊尾蚴病和皮膚裂頭蚴病的病原學診斷是依據皮膚肌肉組織活檢發現豬囊尾蚴或裂頭蚴。蟯蟲病糞便檢查蟲卵陽性率很低,但入睡後1~3小時內,在肛門及會陰周圍尋找成蟲或肛門拭子查找蟲卵陽性率較高。血吸蟲尾蚴皮炎的診斷是依據患者糞便中可檢出蟲卵或毛蚴。周圍血中找到微絲蚴是早期診斷絲蟲病的可靠方法。
(3)免疫學檢查:皮膚豬囊尾蚴病患者進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豬囊尾蚴特異性抗體,檢出陽性率約80%,常用於臨床診斷。曼氏裂頭蚴患者可以檢測血曼氏裂頭蚴特異抗體。
2.病理檢查
皮膚豬囊尾蚴病的皮下組織活檢可以病理證實豬囊尾蚴感染。

診斷

(1)不同寄生蟲感染有不同的流行病學史。豬囊尾蚴病患者有生食或食用含有豬帶絛蟲蟲卵的未洗淨蔬菜、瓜果或肉類等情況。曼氏裂頭蚴患者有青蛙肉敷眼,生食或半生食青蛙、蝌蚪、蛇等流行病學史。蟯蟲感染者有經口感染蟯蟲卵的情況。血吸蟲感染是人體皮膚直接接觸含有血吸蟲尾蚴的疫水。絲蟲感染是有特定蟲媒叮咬的情況。
(2)特有的臨床表現。如豬囊尾蚴引起的皮膚病,有無痛性結節;曼氏裂頭蚴患者皮下腫脹,遊走性皮下包塊;蟯蟲病會有肛門、會陰部的皮膚瘙癢及蟲爬感;血吸蟲尾蚴侵入皮膚表現為刺癢、紅斑,淡紅色或紅色丘疹等;絲蟲的幼蟲微絲蚴侵入皮膚引起丹毒樣皮炎,引起淋巴管阻塞時,逐漸出現下肢的象皮腫。
(3)好發人群。豬囊尾蚴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青壯年;蟯蟲病好發於兒童等。
(4)病理組織檢查可見特異性蟲體。

鑑別診斷

(1)皮膚豬囊尾蚴病與皮脂腺囊腫鑑別。皮脂腺囊腫性質柔軟,數目少,內含有豆渣樣的脂性物質。
(2)蟯蟲病與肛門瘙癢、肛周濕疹鑑別。肛門瘙癢是一種常見的局限性神經功能障礙性皮膚病,多發生在中青年人及老年人,20歲以下的青年少見。肛周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局部可出現紅疹、紅斑、糜爛、滲出、結痂、脫屑。其病程長,肛門周圍皮膚常增厚,顏色灰白或暗紅、粗糙,以致發生皸裂、滲出、瘙癢、反覆發作為主要特點,任何年齡均可發病。
(3)血吸蟲尾蚴皮炎與丘疹性蕁麻疹、結節性痒疹鑑別。丘疹性蕁麻疹多發生於四肢,多數患者與昆蟲叮咬有關,表現為丘疹樣風團,無疫水接觸史。結節性癢早期四肢表現為紅色丘疹時可與血吸蟲尾蚴皮炎混淆,但結節性痒疹病程長,皮疹難退,軀幹和四肢均可發生,表現以硬的結節為主。
(4)皮膚絲蟲病與丹毒鑑別。丹毒好發於下肢,皮膚出現紅腫、熱、痛,但血中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抗感染治療有效。

治療

1.全身治療
(1)抗組胺藥物:治療皮炎,如苯海拉明、撲爾敏等。
(2)吡喹酮:有強烈的殺囊蟲作用,皮膚裂頭蚴病套用本品後蟲體大量死亡。服藥後可出現皮下或肌肉結節部位腫脹、疼痛,也可出現全身發熱及皮疹等過敏反應,輕度可自行消退,嚴重時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激素減輕炎症反應。
(3)阿苯達唑(丙硫苯咪唑):為廣譜驅蟲劑。對皮下肌肉型、腦與眼囊蟲病、蟯蟲病均有良好效果。
(4)甲苯達唑:為目前驅治蟯蟲的主要藥物之一。孕婦及小於2歲的幼兒禁用,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5)乙胺嗪:對絲蟲成蟲(除盤尾絲蟲外)及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
2.外用療法
蟯蟲病患者每次便後和每晚睡前用肥皂與溫水洗滌肛門,擦拭後塗氧化鋅油膏、硫磺軟膏、蟯蟲油膏等。外用藥能阻止雌蟲產卵,有止癢、消炎、抗細菌感染的作用,與口服驅蟲劑並用,可明顯提高療效。
3.其他
象皮腫嚴重者可行物理療法或外科手術切除部分肥厚的皮下組織。

預後

皮膚豬囊尾蚴病和皮膚裂頭蚴病,本病病程雖長,但預後良好。無併發症的蟯蟲感染,進行驅蟲治療預後良好;當出現急性闌尾炎、急性腹膜炎時,應及時對症治療,以免產生嚴重後果。絲蟲病早期及時針對病因治療效果明顯,晚期出現象皮腫僅為對症治療效果不佳。

預防

1.加強衛生宣傳教育。
2.切斷傳染源,避免接觸疫水;消滅傳播媒介(如蚊子)。
3.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
4.不吃未煮熟的豬肉,蔬菜、瓜果要洗淨,不飲生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