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男孩對現實世界中的事物表現得很冷漠,缺乏動機、興趣,沒有目標、方向,甚至拒絕負責任,不畿、不願獨立生活?這是令許多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擾但卻百思不得其解的一個問題。本書作者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是社會和自然兩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形成了對男孩不利的環境,並找到了導致男孩不斷沉淪的5個元兇。
最重要的是,書中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學校和教育方式
·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尋找電子遊戲的替代物
·謹慎使用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藥物
·幫助孩子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生活中的污染
·為孩子樹立並尋找優秀的男性榜樣
同時,這本書在做男女分析比較時,也提供了很多值得參考和借鑑的女孩教育方式,所以,不僅是男孩的父母,所有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會從本書中有所收益,從而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簡介
里奧納多·薩克斯,著名心理學家、醫生,他的研究成果顛覆了多年以來被普遍認為是“先進”的教育方式,並在許多知名報紙、雜誌和期刊上發表,如《泰晤土報》(TheTimes)、《時代》雜誌(TIMEMagazine)、《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Psychologist)、《美國營養學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CollegeofNutrition)等,並著有暢銷書《養男育女調不同》(WhyGenderMatters)。
他是知名的演說家,在全球平均每年有50場演講,曾多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美國公共電視台(PBS)、福克斯新聞台(FoxNews)、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之音(VOA)等媒體的採訪,與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探討近年來兒童在成長和發展中普遍顯現的問題,並試圖找到簡單且有效的改變方法,在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目錄
第1章待解之迷第2章第一個因素:學校和教育方式的改變
第3章第二個電子遊戲的誘惑
第4章第三個因素:注意力缺陷多動症的藥物傷害
第5章第四個因素:環境中雌性激素的泛濫
第6章最終的結果:賴家王老五
第7章第五個因素:優秀榜樣的缺失
第8章解毒良藥
致謝
書摘
第1章待解之迷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
2004年3月,我在阿爾伯達的卡爾加里(加拿大西部城市——譯者注)剛剛成功地結束一場面向孩子家長的講座,內容是關於男孩和女孩在學習、玩耍和動機方面的細微差別。從2001年開始,我就面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作這類講座,到2004年3月,對於演講程式已經完全駕輕就熟了。
陳述部分較容易,難點在於後面的問答部分。
“薩克斯博士,我兒子比利很聰明,”一位父親說,“我們給他做了兩次測試,智商都在130左右,但學習方面就是沒有積極性。”
“怎么講?”我問。
“他不做家庭作業,要考試了也不學習;成績得A、C還是F,他似乎也不關心。”
“他多大?”我問道。
“六年級。”
“嗯……課餘時間他都喜歡做什麼?”我接著問。
“事實上,比利喜歡閱讀,尤其是科幻小說,學校指定的書籍他都不看。不知道為什麼,他好像很討厭學校,那可是所好學校啊。”
“他在哪所學校?”我問。
這位父親說了一所當地的私立學校。據我所知,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學校,小班授課,老師都受過很好的培訓,且都是很受人敬重的。一年的學費超過2萬美元。
我停頓了片刻,問道:“你有沒有跟學校老師溝通過這個情況?”
他點點頭,“學校指導老師認為比利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俗稱“兒童多動症”——譯者注),但我不相信。他怎么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呢!他把艾薩克·阿西莫夫的《基地》(Foundation)三部曲系列讀了兩遍,能整段整段地引述《魔戒》(TheLordofdeRings),甚至還能記住用精靈語言寫的詩歌。這看起來根本就不像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嘛。比利喜歡閱讀,他只是不喜歡學校而已。”
我停頓了一下,想說在沒有親自見到比利,給他做一個至少花費2小時的評估之前,我給不了明確意見,這是事實,但聽起來像是在逃避。因為我乘第二天一早的飛機回華盛頓,所以這次根本沒有時間見比利。
正當我猶豫時,一位女士大聲地說:“我兒子也有同樣的問題,但他年紀小一些,二年級。平時我的傑森可愛得像個小天使,但在學校他因為毆打其他小朋友而被送到校長室好幾次了。他自己說只是玩耍,並沒有真正傷害其他小朋友,但老師說他們必須把毆打其他小朋友的孩子交到校長室,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3次,就必須送到專業醫生那裡了,所以現在他們說我必須把傑森帶到專業醫生那裡做評估。”
我想指出傑森的問題和比利不同,比利沒打人,他似乎缺乏在學校里取得成功的積極性。傑森的問題不在積極性上,而在行為方面。但我知道不說出來更好一些。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所以我轉向講台,向下面所有家長提問:“你們當中有多少人有類似的情況:你的兒子在學校有各種問題,但又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
大約有一半的家長舉手。
“我想聽聽你們的意見。你們認為是怎么回事,對於你們孩子存在的問題,有沒有什麼想法?”
“學校變得太不切實際,”一位父親立刻說道,“幼稚園不像幼稚園。去年,我兒子、女兒剛入園第一周就有家庭作業。你能想像幼稚園孩子要完成家庭作業嗎?5歲的孩子要做一個小時的家庭作業,簡直荒唐。難怪孩子們討厭學校!”
部分家長點頭同意。我想問為什麼受到影響的男孩比女孩多呢?另一位父親說:“學校變得越來越脂粉氣,我兒子所在的國小里唯一一位成年男性還是管理員。老師要求學生都安靜地坐著。這對於一些男孩還說,並不容易。”
“責任不在老師,”一位女士輕聲但堅定地說,“是孩子。對不起,我不是說孩子有錯,但現在的孩子確實太懶了,尤其是男孩,他們喜歡坐在家裡玩電子遊戲。如果可以隨心所欲的話,他們才不願意去上學呢。就我所認識的一個男孩,他連過馬路時都在玩PS遊戲機。他不做家庭作業,不幫家裡做事,不運動,只顧玩電子遊戲、電子遊戲,還是電子遊戲。
點頭的家長更多了。
“在他們這么大的時候,我們每天都得走著去上學,單程就要3英里,不管天氣怎樣,”一位年紀稍大一些的男士說,“可不像現在,都是學校班車接送。我們每天都要走著去,甚至是在下雪天。我想說的是,等你在雪地里走上3英里到學校,你就會確信你一定得學到點兒什麼,你可不想走那么長的路之後還一無所獲,我想那就是動力。現在的孩子,去哪兒都是車接車送。也難怪他們沒有動力,不想做任何事了。”
大家都沉默了。過了一會兒,一位年輕女士開口了,“我從一些地方看到這可能跟塑膠有關。”
“什麼意思?”
“跟塑膠有關的東西。就像被注射了激素的牛肉,給孩子們的大腦造成混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那么多男孩有問題。”
我想說,聽起來太牽強了,但我知道,我最好迎合那些古怪的想法。可我仍然需要婉轉地表達我的懷疑,這樣的話,那些頭腦清楚的人才不至於認為我完全失去了理智。“那為什麼塑膠對男孩和女孩的影響不同呢?”我禮貌地問,“難道是他們表現出來的不一樣?”
“我不知道,但就是那個原因。”那位女士說。
我給家長和老師們作的這些演講都收錄在我2005年出版的《養男育女調不同》(WhyGenderMatters)一書中,這本書主要講述在孩子由於性別不同所導致的差異問題上,父母和老師需要了解什麼。至今為止,我已經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墨西哥作過230多場演講,上面描述的那種場面重複過很多次,隨後還會繼續和那些努力要激發兒子潛力的父母保持通信。當然,在我馬里蘭州的診所中也見過許多有這種問題的男孩。
為什麼這么多男孩都無法適應學校教育,就此我聽過很多種解釋:一些家長指責學校;還有些母親認為這與孩子的父親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有關,無法給兒子樹立榜樣;另外還有歸咎於電子遊戲的、“社會”的、塑膠品的、或者好萊塢的;有位家長甚至歸罪於希拉蕊·柯林頓,還有的認為是喬治·沃克·布希的錯。
“布希總統跟你兒子在學校的問題有什麼聯繫呢?”我問那位家長。
“我們應該把錢投入到教育上的時候,國家卻花那么多錢在那場愚蠢的戰爭上。”她回答道。
我想說,把錢投入到公立學校對你兒子有什麼幫助呢?你兒子上的是私立學校。
但我沒問。我所感興趣的是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是爭論。
我是一名家庭醫生,在過去17年裡,一直在華盛頓郊區生活和工作,診所有超過7,000個病人。我看到很多家庭都是女孩聰明上進,男孩懶散不羈;反之,男孩勤奮成功,女孩閒散懈怠,不關心自己前途的例子卻極少。
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我所在的郊區,回顧我們所了解到的,就會發現,男孩輟學、放棄夢想的問題極其普遍,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於各種群體中:城市、郊區、農村,白人、黑人,亞裔、西班牙裔,富有的、中等收入的、低收入的。這個弊病不斷蔓延的最終結果就是下面這種現象日益普遍。
艾米莉(或者瑪利亞,或者莎尼卡,總之,是一個女孩)進入學院,取得學位,找到工作,有了自己的人生。賈斯汀(或者卡羅斯,或者丹米恩,總之,是一個男孩)進入學院學習,一年、兩年或者六年,他或許拿得到,或許拿不到學位,但是前途不大。現在,高校里的男女生比例為2:3,在一些綜合大學裡,比例為1:2。女生基本上都在學習,男生卻在混日子。男孩似乎不像他的姐妹那樣有積極性,他們只能在商場或者星巴克找一些兼職工作,畢業後就回去跟父母一起生活,或者是跟女朋友的父母或其他什麼親戚一起生活。下面這種情景雖然奇怪,但卻是當下興起的:男孩們的父母為他們的境遇感到苦惱,可男孩自己卻一點也不擔心。女朋友雖然沒有離開,但至少有了其他想法。他們不顧及父母和女朋友的擔心,整日沉迷於網路或者打電子遊戲。
男孩們不是都這樣嗎?
在一次特別針對男孩教育這一問題的演講上,一位父親反駁我,“薩克斯博士,我從你這兒沒有聽到任何新鮮的東西。男孩不是都認為上學枯燥、浪費時間嗎?這不正是湯姆·索亞(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主人公——譯者注)的態度嗎?有什麼不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