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學國史二箴

周伯琦的篆書名作遺蹟之一。此卷書法結構端正方穩,出規入矩,行筆圓潤灑落,圓漓中有生稚,規整中見蕭散,不受小篆束縛,結體更多的吸收了籀篆特骷,大小隨度,疏茂遭宜,出於李斯而自有新意。卷後有元張雨,清李慎、方鼎錄題識。

簡介

Zhou Boqi Gongxue Guoshi Erzhen Juan
周伯琦《宮學國史二箴》卷
中國元代書法家周伯琦的篆書名作遺蹟之一。周伯琦(1298~1369)字伯溫,號玉雪坡,饒州(今屬江西省)人。幼年隨其父至大都(今北京),至正間累官參知政事、浙西肅政廉訪使。擅長書法,尤精篆隸。此卷為紙本,篆書,縱26厘米,橫 284.5厘米。官學箴是對學校學生的告誡之言。國史箴是對編寫歷史的人的勸誡之言。此卷書法結構端正方穩,出規入矩,行筆圓潤灑落,出於李斯而自有新意。卷後有元張雨,清李慎、方鼎錄題識。近代葉恭綽收藏。現藏故宮博物院

考究

《官學箴,國學箴》,篆書,紙本,縱二十六、橫二八四.五厘 米,帖上沒有年敦。從《官學箴》內容看,應是周伯琦任宣文閣授經郎時書。《元史》本傳記載他至正元年「為宣文閣授經郎,教戚里 大臣子第」。時年四十四歲。《書史會要》說他的的篆書「師徐舷、張 有」。徐,張都寫小篆。基本上是「尚婉而通」、圓轉勻稱的。宋人 樓蟾有《題徐鉉篆書》墨跡一段藏故宮博物院,言及宋人篆書.有 「燒筆使禿而用之」的,就是追求李斯、李陽冰小篆圓勻簡直的效果。 雖然元代另一篆書家吾衍《學古篇》三十五舉之二,也提倡此法。但 大多數的元代書家包括周伯琦,並不死摹前人,專以小篆為則.周伯琦此書。就不受小篆束縛,結體更多的吸收了籀篆特骷,不甚經 意齊整劃一,而是大小隨度,疏茂遭宜,用筆也是方圓兼施,頗多 變化。圓漓中有生稚,規整中見蕭散。有自己風格特黏.究其原因。 是同元代整個的復古主義藝術思潮分不開的。

淵源

元人草書,溯本探源,師古求法,所以大多數元代篆書家,都 精通文字學。如楊桓有《六書統》、《六書訢源》,《書學正韻》,吾衍 有《周秦石刻音輯》、《摹古編》、《印式》,刻致有《復古糾真繆編》等 等,周伯琦也有這方面的著作。因此他們就不僅謹守小篆結構,而是上參金文、古文、籀篆,下及斯、冰、二徐,周伯琦就曾臨寫過《石鼓文》,墨跡今藏故宮,是六十五歲時書。極其精心刻意。這樣,元代篆書就比較活潑生動和多樣化。這種異彩紛呈而又應規合度的篆書,實開了清代一些篆書書家的先河。而緊接其後的明人篆書,反而僅限於勻稱圓轉平穩,只求光滑藻節之美。對元人篆書的取向,似未理會。這也是書法史研究的一個問題。

其他作品

周伯琦其他篆書除本帖和《臨石鼓文冊》外,尚有《跋睢陽五老圖》、《莫維賢西湖草堂圖引首》、《秀野軒圖引首》、《朱德潤墓志銘篆額》等。《跋睢陽五老圖》因為是題跋,隨意自運,所以顯得更得心廳手,音律協調。通篇雖然精整,但絕無斤斤計較勻稱圃轉傾向,筆法方圓互用,且時見隸書筆意。清人吳熙載雲。「篆則毫聚,分(隸)則毫輔。」其實,寫篆書如果僅僅用「毫聚」,即所謂「筆筆中鋒」,就會既少雄渾豪邁,又乏變化靈活。周伯琦此書,籀篆分隸筆法融於一爐,就收到了朴茂而飄逸的藝術效果。更兼質地有烏絲欄,配以齊整精徵的朱、白文印六方,更顯華美。所以雖為題跋,卻也是一件完美書法藝術精品。
《西湖草堂圖》引首「西湖草堂」四個大字,款「玉雪坡翁為士文書」,雖已稱翁,但從其他題跋者多為泰定年款、其用筆結字亦尚顯雅嫩,當是中年時書。題朱德潤《秀野軒圖》引首「秀野軒」三大字,則氣勢磅礴,筆力雄健,結構也極其穩健。只此三字,亦可見筆能扛鼎的功力。《朱德潤墓志銘篆額》,雖結構也極工穩,但並不謹刻意,而見蕭散自然。配以碑文正書的蒼勁古拙,顯示出了作者的人書俱老.
周伯琦亦擅行楷書,有墨跡為證:《朱德潤墓志銘》、《字說》,小正書。《能犀欽扈詩》、《至日遣典即事詩》、《百尺梧桐圖跋》,《東坡枯木竹石圖跋》等。行書亦有相當的藝術水平。早年明顯受趙孟頫書影響,如《字說》(圖一)帖。晚年則上追魏晉,呈蒼疏古拙之貌,如《朱德潤墓志銘》正文等。

釋文

宮學箴:(下鈐白文「玉雪坡真逸」一印。)
惟民生厚,迷復昌反。爰作之師.由近及遠。夔興虞庠,旦揚周典。有美國胄,執經宮館。養正匪蒙,勿亟勿緩。牖之煣之,聖功斯顯。經國子民,所齎豈淺。惟嚴惟奠,不在躬踐。毀范裂模,皋毗有靦。敬捻從者,函丈時勔。
國史箴:(下鈐白文「玉雪坡真逸」一印)
乾象昭列,人文肇與。結繩既邈,方冊是徵。姚姒典謨,三代誥命。褒善斯昂,貶惡有懲。獲摩聿削,是式是承。合辭比類,歷世相仍。晉狐稱良,奸憝齒冰。暴私蔑實,起薉售憎。史尚傳信,匪信匪能。執簡以告,下言或聽。番陽周伯琦述並書。」下鈐朱文「致用齋」,白文「周伯溫氏」二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