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飾設計[運用美學原理創造良好室內環境]

室內裝飾設計[運用美學原理創造良好室內環境]
室內裝飾設計[運用美學原理創造良好室內環境]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室內裝飾設計是根據室內的使用性質、環境和相應的標準,運用物質手段和建築美學原理,給人創造一種合理、舒適、優美能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要的室內環境。通過設計這一手段,使室內空間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能滿足相應的功能要求,同時也要通過設計表達一種文化、風格、氣氛等精神因素。

基本信息

簡介

室內裝飾設計[運用美學原理創造良好室內環境] 室內裝飾設計[運用美學原理創造良好室內環境]

室內裝飾設計是指為滿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們對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對它的視覺感受的要求)而進行的準備工作,對現有的建築物內部空間進行深加工的增值準備工作。目的是為了讓具體的物質材料在技術、經濟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條件下形成能夠成為合格產品的準備工作。需要工程技術上的知識,也需要藝術上的理論和技能。室內設計是從建築設計中的裝飾部分演變出來的。他是對建築物內部環境的再創造。室內設計可以分為公共建築空間和居家兩大類別。當我們提到室內設計時,會提到的還有動線、空間、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關的重要術語。

室內裝飾設計泛指能夠實際在室內建立的任何相關物件:包括:牆、窗戶、窗簾、門、表面處理、材質、燈光、空調、水電、環境控制系統、視聽設備、家具與裝飾品的規劃。

名詞特點

對室內設計含義的理解,以及它與建築設計的關係,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側重點來分析,許多學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見解、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和借鑑的觀點,例如: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設計的繼續和深化,是室內空間和環境的再創造”。認為室內設計是“建築的靈魂,是人與環境的聯繫,是人類藝術與物質文明的結合”。

室內裝飾 室內裝飾

我國前輩建築師戴念慈先生認為“建築設計的出發點和著眼點是內涵的建築空間,把空間效果作為建築藝術追求的目標,而界面、門窗是構成空間必要的從屬部分。從屬部分是構成空間的物質基礎,並對內涵空間使用的觀感起決定性作用,然而畢竟是從屬部分。至於外形只是構成內涵空間的必然結果”。

建築大師普拉特納(W.Platner) 則認為室內設計“比設計包容這些內部空間的建築物要困難得多",這是因為在室內"你必須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們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們感到舒適、興奮。經驗證明,這比同結構、建築體系打交道要費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專門的訓練"。

美國前室內設計師協會主席亞當(G.Adam) 指出"室內設計涉及的工作比單純的裝飾廣泛得多,他們關心的範圍已擴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辦公、旅館、餐廳的設計,提高勞動生產率,無障礙設計,編制防火規範和節能指標,提高醫院、圖書館、學校和其它公共設施的使用率。總之一句話,給予各種處在室內環境中的人以舒適和安全"。

白俄羅斯建築師Eo巴諾瑪列娃(EoPonomaleva) 認為,室內設計是設計"具有視覺限定的人工環境,以滿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產活動的需求”,室內設計也是“功能、空間形體、工程技術和藝術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

研究對象

室內設計研究的對象簡單的說就是研究建築內部空間的圍合面及內含物。以杭州清風學院為例把室內設計按以下幾種標準進行劃分:

按設計深度分:室內方案設計、室內初步設計、室內施工圖設計。

按設計內容分:室內裝修設計、室內物理設計(聲學設計、光學設計)、室內設備設計(室內給排水設計、 室內供暖、通風、空調設計、電氣、通訊設計)、室內軟裝設計(窗簾設計、飾品選配)、室內風水等。

按設計空間性質分:居住建築空間設計、公共建築空間設計、工業建築空間設計、農業建築空間設計。

最常見的分類即公裝(公共建築空間設計)、家裝(居住建築空間設計)。

歷史起源

現代室內設計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儘管還只是近數十年的事,但是人們有意識地對自己生活、生產活動的室內進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裝飾,賦予室內環境以所祈使的氣氛,卻早巳從人類文明伊始的時期就已存在。 自建築的開始,室內的發展即同時產生,所以研究室內設計史就是研究建築史。

中國建築簡史

按梁思成《中國建築史》的觀點大致分為:上古時期,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六個時期。也有按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夏、商、周),封建社會前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封建社會中期(隋唐、五代、宋、遼、金、西夏),封建社會後期(元、明、清)五個時期。

世界建築簡史

史前建築,古代建築(古埃及建築、古希臘建築、古羅馬建築),中世紀建築(拜占庭式建築、羅曼建築、伊斯蘭建築、羅馬建築、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建築(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洛可可式建築),工業革命建築(即現代主義建築)。

研究方法

一、以滿足人和人際活動的需要為核心

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對象,考慮他們不同的要求:空間設計;需要注意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視覺感受方面的要求。不同的空間給人不同的感受。

二、加強整體環境觀

室內設計設計的立意、構思、風格和環境氛圍的創造,需要著眼於環境的整體、文化特徵以及建築功能特點等多方面考慮。

巨觀 環境;(自然環境)太空,大氣;山川森林,平原草地;氣候地理特徵,自然景色, 當地材料。

中觀 環境;(城鄉,街坊及室外環境)城鎮及鄉村環境;社區街坊建築物及室外環境; 歷史文脈,民俗風情,建築功能特點,形體,風格;

微觀 環境;(室內環境)各類建築的室內環境;室內功能特點,空間組織特點,風格。

三、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

現代設計的又一個基本點,是在室內設計環境中高度重視科學性、藝術性及其相互之間的結合。

科學性;包括新型材料、結構構成、施工工藝,良好的聲、光、熱環境的設施設備,以及設計手段的變化(電腦設計)

藝術性:在重物質技術手段的同時,高度重視建築美學原理,重視創造具有表現力和感染 力的室內空間形象,具有視覺愉悅和文化內涵的室內環境。

科學性與藝術性;遇到不同的類型和功能特點的室內環境可能有所側重,但從巨觀整體的設計觀念出發,仍需二者結合。總之要達到 ——生理要求與心理要求的平衡和綜合。

四、時代感與歷史文脈並重

歷史文脈:並不能簡單地從形式、符號來理解,而是廣義地涉及規劃思想、平面布局、空 間組織特徵,設計中的哲學思想和觀點。

五、動態和可持續性的發展觀

室內設計動態發展觀點:1),市場經濟、競爭機制。2),購物行為和經營方式的變化。3),新型裝飾材料,高效照明,空調設備推出。4),防火規範,建築標準的修改。都將促使現代室內設計在空間組織、平面布局、裝修構造設施安裝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餘地。

可持續性發展:各類人為活動應重視有利於今後在生態、環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設計風格

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作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的特點。形成風格的外在和內在因素。風格雖然表現於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的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於形式。

室內設計的風格主要可分為:傳統風格、現代風格、中式風格及混合型風格等。

傳統風格

室內的傳統風格,是指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室內風格。一般相對現代主義主義而言。強調歷史文化的傳承,人文特色的延續。傳統風格即一般常說的中式風格,歐式風格,伊斯蘭風格,地中海風格等。同一種傳統風格在不同的時期、地區其特點也不完全相同。如歐式風格也分為: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古典主義風格,法國巴洛克,英國巴洛克等;明清風格,隋唐風格,徽派風格,川西風格等。

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即現代主義風格。現代風格起源於 1919 年成立的鮑豪斯(Bauhaus) 學派, 強調突破舊傳統,創造新建築,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注意發揮結構構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餘裝飾,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性能,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發展了非傳統的以功能布局為依據的不對稱的構圖手法。重視實際的工藝製作操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繫。

中式風格

中式風格是比較自由的,裝飾品可以是綠色植物、布藝、裝飾畫,以及不同樣式的燈具等。這些裝飾品可以有多種風格,但空間中的主體裝飾物還是中國畫、宮燈和紫砂陶等傳統飾物。這些裝飾物數量不多,在空間中卻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混合風格

也稱為混搭風格。即傳統與現代風格的組合搭配。也可以是不同傳統風格的組合。如:中西結合等。

設計趨勢

現代設計已從產品設計拓展到文化設計、環境設計、氛圍設計,由“生存意識”上升到“環境意識”、體驗意識、感官意識,近代以來所進行的各種主義或者運動,基本上就是室內設計對這種趨勢的具體表達和實現。

那么,從2012年開始,到2015年,中國室內設計將呈現出怎樣的趨勢走向?室內設計的發展方向又在哪裡?又有哪些趨勢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1、奢華變革

雖然簡約主義、新古典主義、簡歐風格等風行一時,甚至成為設計代表,但正在逐漸被更具視覺震撼力的博德七星級奢侈所代替。這種奢華因博德精工玉石這款微晶石瓷磚的風靡而成為室內設計的一種趨勢。

它是對傳統奢華的一種改革,用專屬、優越、品質的方式詮釋奢華,在設計中吸引了多元古典、溫馨舒適、個性化、高科技等多種元素,追求設計風格的與眾不同,拒絕隨大流,要求高端尊貴的藝術視覺,創造生活的頂級享受;對材質的要求很高,所以才有博德精工玉石這類高檔微晶石瓷磚的廣泛套用。

2、情感化

設計是情感的表達,是人性的回歸。香港室內設計名人高文安曾說過:“室內設計最重要的是追求空間的親和力。”他的設計沒有固定的風格,卻以開放通透見長。

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生物,是因為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設計是有生命的,一個好的空間的設計,雖不能自我言語,卻是設計師的情感傾訴。室內設計將減少繁雜堆砌的裝飾手法,更多的是對功能、空間的理解和精神層面的思考。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們開始關注空間的開放性和原始的表現力,幫助人們的情感能夠在空間中獲得寄託。

3、形神合一化

室內裝飾和各種材質的使用都應該致力於營造一種愉悅的氛圍,讓人能夠在其中放鬆心情、陶冶情趣。對於房屋的外觀已經固定、室內布局無法改變的情況下,設計師建議要注意注意多元化、複合性的配合。

同時現代智慧型技術的套用,更是新一代室內設計的基本要求,達到材料、功能、空間感、居住體驗的形神合一,這是一種比較高的境界,同時也是室內設計應該滿足的基本要求。

4、自然化

人們嚮往自然,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綠色環境中,這是用戶需求層面的潮流,對應的則室內設計的變化,比如北歐流派、田園流派等,都是這種趨勢的實現者。在住宅中創造田園的舒適氣氛,強調自然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套用,採用許多民間藝術手法和風格。

在此基礎上設計師不斷在“自然化”上下功夫,創造新的肌理效果,運用具象的抽象的設計手法來使人們聯想自然、感受自然,手法會越來越多,相信設計師們還會圍繞這個方向繼續努力。

5、藝術化

裝修就是一件有遺憾的藝術品,其實,室內設計就是將這種遺憾降低到最小。隨著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室內各種物件之間存在統一整體和諧之美。室內設計應是空間、形體、色彩以及虛實關係的把握,功能組合關係的把握,意境創造的把握以及與周圍環境的關係協調。許多成功的室內設計實例都是藝術上強調整體統一的作品,博德磁磚耗時十年打造的精工玉石一直將藝術化作為重要的設計標準。

6、智慧型化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可用的現代設備相當眾多,完全可以在室內設計中採用一切現代科技手段,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實現高速度、高效率,創造出讓人們讚嘆的居住空間。

7、民族化

室內設計正回歸傳統、回歸民族,也即更加關注本土和本民族的一些優秀的東西,比如文化、比如一些傳統的家居元素等,中國風就是明顯案例,五千年的中國文明被重新解讀,萃取傳統風韻的同時,融入當下的流行歐美元素,向世人呈現著這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國度的獨特魅力。

越來越多的人對舶自歐美的設計風格進行再思考、再創造,人們開始尋找中國建築在文化上的可識別性,中國文化在建築上的套用,比如儒家、墨家等,七星級奢華和博德式精品生活的出現,則是一大鮮明的體現。

8、個性化

工業化生產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同時又留下了千篇一律。同樣的樓盤、雷同的房間、相同的室內設備,構建了一種同質化的僵局,不過正是在這種僵局中,個性化的需求正悄然崛起,並且漸成熱門關鍵字。

比如將自然引進室內,比如採用斜面、斜線、或曲線裝飾,求得變化,比如採用色彩、圖畫、圖案,利用玻璃鏡面的反射來擴展空間等,多種顏色的混搭等,都是在求新,包括裝修材料方面的不一樣,精工玉石這種高檔瓷磚的使用,都是在追求個性化的設計。

9、時尚化

在室內設計行業,時尚是永恆的話題。室內設計追尋時尚,但又超出時尚。從服飾、汽車、箱包、大自然、各種文化中吸取新的靈感,都是時尚的表現。

新古典,新中式、歐式、美式等傳統風格的延續和改造,同樣是時尚的變革,布局簡單、舒適簡約的裝修風格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接納。生活玩的就是簡單,玩的就是時尚。

10、服務一體化

在國外,室內設計一體化模式比較完善,項目從設計、施工、材料選擇,空間布置到最後完工,都可能由同一家公司完成。而在國內,這種趨勢也比較明顯,不過節點式服務還是比較普遍,設計師們正在推動一體化服務的形成,以“人”這個主體,服務一體化、便捷化,讓消費者滿意,方便為目的。

設計流派

室內設計流派主要是指現代主義室內設計的藝術派別。

高技派

高技派或稱重技派,注重“高度工業技術”的表現,有幾個明顯的特徵:首先是喜歡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鏽鋼、鋁塑板或合金材料,作為室內裝飾及家具設計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對於結構或機械組織的暴露,如把室內水管、風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機械零件的家用電器;在功能上強調現代居室的視聽功能或自動化設施,家用電器為主要陳設,構件節點精緻、細巧,室內藝術品均為抽象藝術風格。高技派典型的實例為法國巴黎蓬皮杜國家藝術與文化中心、香港中國銀行等。

光亮派

光亮派也稱銀色派,室內設計中誇耀新型材料及現代加工工藝的精密細緻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內大量採用鏡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鏽鋼,磨光的花崗石和大理石等作為裝飾面材,在室內環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投射,折射等各類新型光源和燈具,在金屬和鏡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絢麗奪目的室內環境。

白色派

作品以白色為主,具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派和明顯的非天然效果,被稱為當代建築中的“陽春白雪”。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邁耶(Richard Meier)紐約五人組為代表。他們的設計思想和理論原則深受風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響,對純淨的建築空間、體量和陽光下的立體主義構圖、光影變化十分偏愛,故又被稱為早期現代主義建築的復興主義。

風格派

本世紀初以荷蘭為中心的現代藝術流派,嚴格地說,它是立體主義畫派的一個分支,認為藝術應消除與任何自然物體的聯繫,只有點、線、面等最小視覺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義的永恆藝術主題。其室內設計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爾德,他將風格派的思想充分表達在家具、藝術品陳設等各個方面,風格派的出現使包浩斯的藝術思潮發生了轉折,它所創造的絕對抽象的視覺語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設計作品對於現代藝術、現代建築和室內設計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極簡主義

也譯作簡約主義或微模主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60年代所興起的一個藝術派系,又可稱為“Minimal Art”,作為對抽象表現主義的反動而走向極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於觀者面前為表現方式,意圖消彌作者借著作品對觀者意識的壓迫性,極少化作品作為文本或符號形式出現時的暴力感,開放作品自身在藝術概念上的意像空間,讓觀者自主參與對作品的建構,最終成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

裝飾藝術

(英文:Art Deco)是一種重裝飾的藝術風格,同時影響了建築設計的風格,它的名字來源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及國際裝飾藝術及現代工藝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當其在1920年代初成為歐洲主要的藝術風格時並未在美國流行,大約1928年,快到現代主義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國流行。Art Deco這個詞雖然在1925年的博覽會創造,但直到1960年代對其再評估時才被廣泛使用,其實踐者並沒有像風格統一的設計群落那樣合作。它被認為是折衷的,被各式各樣的資源而影響,還被起了很多名字。

後現代主義

各個理論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認為僅僅指某種設計風格,有些認為是現代主義之後整個時代的名稱。在這個名稱的使用上,全世界的建築理論界都還沒有達成統一的標準和認識。籠統的劃分,可以說4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主義建築、國際主義風格壟斷的時期,後現代主義時期。 60年代末期,經歷了30年的國際主義壟斷建築,產品和平面設計的時期,世界建築日趨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漸消退,建築和城市面貌日漸呆板,單調,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義,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築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國際主義建築取代。建築界出現了一批青年建築家試圖改變國際主義面貌,引發了建築界的大革命。美國建築師提出後現代主義建築有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環境融合。

後現代主義特別有一種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設計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定誇張、變形、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組合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徵、隱喻等手段,以期創造一種融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糅大眾和行家於一體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築和室內環境。對後現代風格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受過形象從設計思想來分析。

解構主義

一個從1980年代晚期開始的後現代建築思潮。它的特點是把整體破碎化(解構)。主要想法是對外觀的處理,通過非線性或非歐幾里得幾何的設計,來形成建築元素之間關係的變形與移位,譬如樓層和牆壁,或者結構和外廓。大廈完成後的視覺外觀產生的各種解構“樣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預測性和可控的混亂為特徵。 後現代主義的表現之一。

新現代主義

一種從20世紀末期到21世紀初的建築風格,最早在1965年出現。新現代建築透過新的簡約而平民化的設計而對後現代建築的複雜建築結構及折衷主義的回應。有評論指,這種對現行建築風格的反思精神,“正是當代中國建築所缺乏的”,從而“導致建築師們以模仿代替創作、以平庸代替創新”。“新現代建築”這個名詞亦被用於泛指現時的建築。

設計要點

室內空間是由地面、牆面、頂面的圍合限定而成,從而確定了室內空間的大小和形狀。進行室內裝飾的目的是創造適用、美觀的室內環境,室內空間的地面和牆面是襯托人和家具、陳設的背景,而頂面的差異使室內空間更富有變化。

地面裝飾

地面裝飾圖 地面裝飾圖

基面-----在人們的視域範圍中是非常重要的,樓地面和人接觸較多,視距又近,而且處於動態變化中,是室內裝飾的重要因素之一,設計中要滿足以下幾個原則:

1、 基面要和整體環境協調一致,取長補短,襯托氣氛。

從空間的總體環境效果來看,基面要和頂棚、牆面裝飾相協調配合,同時要和室內家具、陳設等起到相互襯托的作用。

2、 注意地面圖案的分劃、色彩和質地特徵。

地面圖案設計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強調圖案本身的獨立完整性,如會議室,採用內聚性的圖案,以顯示會議的重要性。色彩要和會議空間相協調,取得安靜、聚精會神的效果;第二種是強調圖案的連續性和韻律感,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和規律性,多用於門廳、走道及常用的空間;第三種是強調圖案的抽象性,自由多變,自如活潑,常用於不規則或布局自由的空間。

3、 滿足樓地面結構、施工及物理性能的需要。

基面裝飾時要注意樓地面的結構情況,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給予構造、施工上的方便,不能只是片面追求圖案效果,同時要考慮如防潮、防水、保溫、隔熱等物理性能的需要。

基面的形式各種各樣,種類較多,如:木質地面、塊材地面、水磨石地面、塑膠地面、水泥地面等等,圖案式樣繁多,色彩豐富,設計時要同整個空間環境相一致,相輔相成,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牆面裝飾

牆面裝飾 牆面裝飾

室內視覺範圍中,牆面和人的視線垂直,處於最為明顯的地位,同時牆體是人們經常接觸的部位,所以牆面的裝飾對於室內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滿足以下設計原則:

1、 整體性

進行牆面裝飾時,要充分考慮與室內其它部位的統一,要使牆面和整個空間成為統一的整體。

2、 物理性

牆面在室內空間中面積較大,地位較主要,要求也較高,對於室內空間的隔聲、保暖、防火等的要求因其使用空間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差異,如賓館客房,要求高一些,而一般單位食堂,要求低一些。

3、 藝術性

在室內空間裡,牆面的裝飾效果,對渲染美化室內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牆面的形狀、分劃圖案、質感和室內氣氛有著密切的關係,為創造室內空間的藝術效果,牆面本身的藝術性不可忽視。

牆面的裝飾形式的選擇要根據上述原則而定,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抹灰裝飾、貼面裝飾、塗刷裝飾、卷材裝飾。這裡著重談一下卷材裝飾,隨著工業的發展,可用來裝飾牆面的卷材越來越多,如:塑膠牆紙、牆布、玻璃纖維布、人造革、皮革等,這些材料的特點是使用面廣,靈活自由,色彩品種繁多,質感良好,施工方便,價格適中,裝飾效果豐富多彩,是室內設計中大量採用的材料。

頂棚裝飾

頂棚裝飾 頂棚裝飾

頂棚是室內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室內空間裝飾中最富有變化,引人注目的界面,其透視感較強,通過不同的處理,配以燈具造型能增強空間感染力,使頂面造型豐富多彩,新穎美觀。

1. 設計原則

(1)、要注重整體環境效果。

頂棚、牆面、基面共同組成室內空間,共同創造室內環境效果,設計中要注意三者的協調統一,在統一的基礎上各具自身的特色。

(2)、頂面的裝飾應滿足適用美觀的要求。

一般來講,室內空間效果應是下重上輕,所以要注意頂面裝飾力求簡捷完整,突出重點,同時造型要具有輕快感和藝術感。

(3)、頂面的裝飾應保證頂面結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不能單純追求造型而忽視安全。

2、頂面設計形式

(1)、平整式頂棚。這種頂棚構造簡單,外觀樸素大方、裝飾便利,適用於教室、辦公室、展覽廳等,它的藝術感染力來自頂面的形狀、質地、圖案及燈具的有機配置。

室內裝飾效果圖 室內裝飾效果圖

(2)、凹凸式頂棚。這種頂棚造型華美富麗,立體感強,適用於舞廳、餐廳、門廳等,要注意各凹凸層的主次關係和高差關係,不宜變化過多,要強調自身節奏韻律感以及整體空間的藝術性。

(3)、懸吊式頂棚。在屋頂承重結構下面懸掛各種折板、平板或其它形式的吊頂,這種頂往往是為了滿足聲學、照明等方面的要求或為了追求某些特殊的裝飾效果,常用於體育館、電影院等。在餐廳、茶座、商店等建築中也常用這種形式的頂棚,使人產生特殊的美感和情趣。

(4)、井格式頂棚。其是結合結構梁形式,主次梁交錯以及井字梁的關係,配以燈具和石膏花飾圖案的一種頂棚,樸實大方,節奏感強。

(5)、玻璃頂棚。現代大型公共建築的門廳、中廳等常用這種形式,主要解決大空間採光及室內綠化需要,使室內環境更富於自然情趣,為大空間增加活力。其形式一般有圓頂形、錐形和折線形。

設計原則

1、功能性原則:包括滿足與保證使用的要求,保護主體結構不受損害和對建築的立面、室內空間等進行裝飾這三個方面;

2、安全性原則:無論是牆面、地面或頂棚,其構造都要求具有一定強度和剛度,符合計算要求,特別是各部分之間的連線的節點,更要安全可靠。

3、可行性原則:之所以進行設計,是要通過施工把設計變成現實,因此,室內設計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於操作。

4、經濟性原則:要根據建築的實際性質不同和及用途確定設計標準,不要盲目提高標準,單純追求藝術效果,造成資金浪費,也不要片面降低標準而影響效果,重要的是在同樣造價下,通過巧妙地構造設計達到良好的實用與藝術效果。

設計要素

1.空間 要素:空間的合理化並給人們以美的感受是設計基本的任務。要勇於探索時代、技術賦於空間的新形象,不要拘泥於過去形成的空間形象。

2.色彩要求:室內色彩除對視覺環境產生影響外,還直接影響人們的情緒、心理。科學的用色有利於工作,有助於健康。色彩處理得當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內色彩除了必須遵守一般的色彩規律外,還隨著時代審美觀的變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類喜愛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陽光直接引入室內,以消除室內的黑暗感和封閉感,特別是頂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內空間更為親切自然。光影的變換,使室內更加豐富多彩,給人以多種感受。

4.裝飾要素:室內整體空間中不可缺少的建築構件、如柱子、牆面等,結合功能需要加以裝飾,可共同構成完美的室內環境。充分利用不同裝飾材料的質地特徵,可以獲得千變完化和不同風格的室內藝術效果,同時還能體現地區的歷史文化特徵。

5.陳設要素:室內家具、地毯、窗簾等,均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陳設特徵,大多數起著裝飾作用。實用和裝飾二者應互相協調,求的功能和形式統一而有變化,使室內空間舒適得體,富有個性。

6.綠化要素:室內設計中綠化以成為改善室內環境的重要手段。室內移花栽木,利用綠化和小品以溝通室內外環境、擴大室內空間感及美化空間均起著積極作用。

發展前景

室內設計師已經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職業,裝飾裝修行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於專業設計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而被媒體譽為“金色灰領職業”之一。由於我國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起步較晚,面對高速發展的行業,人才供應出現較大缺口,2005年,全國室內設計存在40萬人才的缺口。 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的進一步完善這種情況會逐漸改善,也就會出現以下幾種趨勢:

1、室內設計需回歸自然化: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增長,人們嚮往自然,喝天然飲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綠色環境中。高度民族化,只強調高度現代化,人們雖然提高了生活質量,卻又感到失去了傳統、失去了過去。因此,現代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就是即講現代化,又講傳統。

2、室內設計需整體藝術化:隨著社會物質財富的豐富,人們要求從“屋的堆積”中解放出來,求各種物件之間存在統一整體之美。室內設計需高度現代化: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室內設計師要學會採用一切現代科技手段,使室內設計達到最佳聲、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實現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創造出理想的值得人們讚嘆的空間環境來。

3、室內設計要高技術、高情理化:國際上工業先進國家的室內設計正在向高技術、高情感化方向發展。所以室內設計師需既重視科技,又強調人情味,這樣才能達到高技術與高情感相結合。

4、室內設計講求個性化:大工業化生產給社會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問題。為了打破同一化,人們追求個性化。服務方便化:城市人口集中,為了高效、方便,國外十分重視發展現代服務設施。室內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當中要更強調“人”這個主體,以讓消費者滿意、方便為目的。

新型材料廣泛套用:隨著新型建築材料、室內裝飾材料的快速發展,未來的家居將變得妙不可言。空間格局自由劃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的面積會呈大型化,原有小空間住房將逐步得到改造和重新裝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