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問訊山東竇長卿

定風波·問訊山東竇長卿,是一首由宋代作家 王質 著作,情感豐富,表達其滿懷雄心壯志而無法實現的古詞。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定風波·問訊山東竇長卿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王質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問訊山東竇長卿,蒼蒼雲外且垂綸。流水落花都莫問,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江面不如杯麵闊,捲起,五湖煙浪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卻怕,挑燈看劍忽傷神。

作品鑑賞

王質仰慕蘇軾,曾說:“一百年前,蜀山之下有蘇子瞻”,“一百年後,楚江之濱有王景文”(《雪山集·自贊》)。

這首小令寫關心國事和超然出世的矛盾,竇長卿,不詳何人,據題雲“贈將”,估計是一位被投閒置散的將領。上片勸對方嘯傲林泉為樂,下面勉勵對方借酒澆愁。全系憤激之辭,筆鋒含憤書胸臆,迎面撲來的是一股抑塞磊落的不平之氣。

一起兩句點題。對於一位能揮戈躍馬的武將,不希望他馳騁疆場,殺敵立功,卻奉勸他全身避禍,消極遁世,這自有難言的苦衷。屈辱苟安、腐敗昏聵的南宋小朝廷,對金實行投降妥協政策,愛國忠良或遭貶斥,或被殺戮。這一切怎能令人忍受,“蒼蒼雲外”,言離塵世之遙遠,足見現實之悲哀。一個“且”字,充分流露了對國事無能為力的無可奈何之情。“流水落花都莫問”,有愛國之心的詞人畢竟不能忘懷現實,沉緬於無人間煙火味的世外桃源之中。“等取,榆林沙月靜邊塵”。身在江湖,時時刻刻卻以收復中原為念。“榆林沙月”指邊塞。“等取”二字寫出了焦急、渴盼的心情。國門之外,金人虎視眈眈,雖然投降派企圖苟安於半壁河山,但中原遺民卻盼望恢復,戍邊壯士亟要報國。作為一個積極主張抗金的詞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關注和無窮的憂慮呢?寓壯懷於悲痛之中,其基調並不低沉。

下片以“酒”落筆。山河破碎,壯士卻報國無門。這一切怎不令人頓生怨憤,非淋漓痛飲焉能排遣。“江面不如杯麵闊,捲起五湖煙浪入清尊”當是誇張之辭。杯中之物不僅可澆胸中塊壘,而且可以使人進入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精神狀態。這種誇張手法“莫不因夸以成狀,沿飾而得奇也”(《文心雕龍·誇飾》)。杯中有勝似江面的雄渾開闊,有充滿詩情畫意的“五湖煙浪”,醉乎其中,其樂融融。“五湖”暗含范蠡乘舟載西施泛五湖的典故,事見《吳越春秋》,此指避禍遠難。晏幾道《阮郎歸》,“欲將沉醉換悲涼”即此意。“醉倒投床君且睡”似乎可以進入“無喜亦無憂”的超脫境界了,然而這裡的“且”只是“姑且”“暫且”的意思,指短暫的一剎那時間。“卻怕,挑燈看劍忽傷神”。寶刀未老,壯志未酬,詞人的感情至此推向高潮,欲有所為而不能的內心痛苦衝破表面的達觀。撥亮燈火,深情地端詳著心愛的寶劍,抗敵復土的強烈願望無法使人平靜下來。胸中塊壘,唯有以酒澆之。而醉時,又觸發了無限的感慨。“挑燈看劍”是寫動作和神態。刻骨的沉痛,力透紙背。辛棄疾“壯詞”《破陣子》即以“醉里挑燈看劍”起句,或許由此化出。

王國維說:“東坡之曠在神”(《人間詞話》)。這首小令奔放舒捲,氣度開張,近乎直陳式地披露內心世界,自我形象呼之欲出,深得東坡之神。另外,以理遣情,展開內心之情與理的矛盾,憂國傷時的情緒不入出塵之想的窠臼,這在同時代人作品中並不多見。

作者簡介

王質(1135-1189),字景文,號雪山,其先鄆州(今山東東平)人,後徙興國軍(今湖北陽新)。年二十三游太學,與九江王阮齊名。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進士,召試館職,為言者論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一)。先後入汪澈荊襄、張浚江淮幕。孝宗乾道二年(1166),入為太學正,旋以建言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一之一六)。會虞允文宣撫川陝,辟質偕行。入為敕令所刪定官,遷樞密院編修官,時虞允文當國,薦可右正言,復為曾覿所沮(《宋史》卷三八三《虞允文傳》),出通判荊南府,改吉州,皆不行,奉祠山居。淳熙十六年卒,年五十五。有《雪山集》、《紹陶錄》、《詩總聞》等傳世。事見《雪山集》卷首王阮序、卷五《退文序》、卷八《與趙丞相書》,《宋史》卷三九五有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