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選自《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原文
宓子賤治亶父①,恐魯君之聽讒人,而令己不得行②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方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辭而請歸。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③歸矣。”
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賤不可為書。”君曰:“何故?”對曰:“宓子賤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④而有⑤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⑥也!寡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宓子敬諾,乃得行其術於父。三年,巫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於亶父,見夜漁者,得而舍之。巫馬旗問焉,曰:“漁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對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魚也。所舍者小魚也。”巫馬旗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嚴刑在旁。敢問宓子何以至於此?”孔子曰:“丘嘗與之言曰:‘誠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術於亶父也。”夫宓子之得行此術也,魯君後得之也。魯君後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備也。先有其備,豈遽必哉?此魯君之賢也。三月嬰兒,軒冕於前,弗知欲也,斧鉞在後,費知惡也,慈母之愛諭焉,誠也。故誠有誠乃合於情,精有精乃通於天。通於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動也,又況於有血氣者乎?故凡說與治之務莫若誠。聽言哀者,不若見其哭也;聽言怒者,不若見其斗也。說與治不誠,其動人心不神。
注釋
①宓子賤:孔子的弟子,名不齊,字子賤。亶父,魯國地名。
②行:推行。
③勉:趕緊。
④惡:難看。
⑤有:同“又”。
⑥不肖:不賢。
譯文
宓子賤去治理亶父,擔心魯君聽信他人讒言,從而使自己不能在亶父實行自己的主張。要辭行的時候,請求魯君派兩個親信官員隨同行。
到亶父後,亶父的官員都來參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同來的官員書寫文書。他們一提筆,宓子賤從旁邊不時地搖動他們的胳膊。這兩位官員寫不好,宓子賤就為此大發雷霆。兩位官員很為難,便告辭請求回去。宓子賤說:“你們寫字都寫不好,趕快回去吧!”
兩位官員回朝向魯君報告說 “宓子賤讓我們書寫文書時,卻不時地搖動我們的胳膊,這樣我們那能寫好啊,寫壞了他卻呵責我們。亶父的官員們都笑話宓子賤。這就是我們要離開亶父的原因!”魯君聽了長嘆一聲,感慨地說:“宓子賤是用這個方法來勸諫我呀!我經常擾亂宓子賤,使他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事一定有過好幾次了。沒有你們兩個人,我幾乎要犯錯誤了!”於是派遣人到亶父傳令:“從今以後,亶父不是屬我所有的了,而是屬你所有的了。凡是利於亶父的事情,你決定了就辦吧!”
啟示
領導者任用部下,應該充分信任,放手讓他工作,不要過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