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球

宋球生卒待考。今江西省峽江縣柘鄉人,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進士。熙寧年(1068)宋球任邕州(今廣西南寧市)提點刑獄之職(.宋. 列傳第二百五.卷446.)。

宋—宋球

宋球 生卒待考。今江西省峽江縣柘鄉人,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進士。熙寧年(1068)宋球任邕州(今廣西南寧市)提點刑獄之職(.宋. 列傳第二百五.卷446.)。宋球生前著有【玉華山】:玉華山來自何處,巉巉拔立陵紫煙。上有乾雲切霄之蒼松,下有迸崖漱壑之清泉。長河西來齧山足,嶙火白日明峰巔。浮嵐暖翠入窗戶,六月殿閣風冷然。我來豈暇弔古跡,挽仰但喜遺囂喧。心魂澄澈耳目醒,如脫世故游神仟。平明卻入俗塵去,回首煙蘿羞滿顏。【玉華寺】:一逕入雲壑,遊人高下行。綠蘿垂紺幰,屏壁削層城。山氣蒸衣濕,松風灑面清。野僧遺萬事,飽聽石泉聽。【拙詩奉贈富樂山海公禪師】:游遍西南轉法輪,歸來掛錫舊溪濱。師心皎皎潭中月,世俗悠悠几上塵。白雪眉毫晚暮,碧雲章句獨清新。近來素壁皆圖像,如滿聯成七老人。

清末—宋球

宋球(1884~1942)字夫如,別名天愚,灌雲縣白蜆鄉人。光緒十年(1884)宋球出生於地主家庭。他聰明好學,民國初年畢業於海州中學堂,即從事教育事業,曾任灌雲縣立第二(伊山)第三(新縣)及響水等高等國小校長和縣教育科長,兼區教育委員會主任等職。民國18年(1929)他出私資、私房在家鄉興辦私立五育國小。同時在兼管地方團董(行政名稱)時,領導人民治水抗洪,擊散股匪而為人們崇敬,在小柴墅鹽河堆上曾為其立“捍衛鄉閭”之碑。民國23年,他舍教從政,先後任第十區(在新縣)、第六區《雙港》區長。民國26年,與共產黨人孫若溪等在伊山組織抗日動員委員會,任會長。次年,任第二區(伊山)區長,積極宣傳抗日。民國28年3月1日,日軍從埒子口、灌河口登入,進占大伊山、板浦等地,灌雲縣全部遭淪陷。宋球率區隊30多人轉入農村,組織民眾除漢奸,打游擊。3月25日,日軍50多人,沿伊、楊公路東進,宋球率區隊、民眾百餘人,在白蜆鄉憶帆河西茆莊境內埋伏堵擊,他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民眾也愈打愈多,激戰兩小時,日軍被迫向伊山回竄。他又率部追擊,腿部負傷,猶不肯息,經勸阻始收兵。
限於醫藥條件和局勢惡劣,宋球的腿傷長期不愈,日軍對他的追索也愈緊,幾經轉移入伊山西南角親戚家邊治傷,邊指揮除奸、破路等抗日活動。國民黨縣長董建華見功不賞,撤去他的區長職務,而和敵人勾搭,游而不擊。宋球悲憤填膺,腿傷好後,即追尋國民黨徐海行署,以圖繼續抗日。當洞悉內幕大失所望時,共產黨領導團結抗日的景象,增強了他的信心。他感慨地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天之生我何利於國家人民”,每言及此,聲淚俱下,他向進步朋友提出願隨共產黨抗日,可惜已身患重病不能如願。親友看望他,猶振作精神說:“人貴志節,一息尚存,要為國家民族著想,切莫屈膝附敵遺臭萬年啊!”,竟一病不起。民國31年5月逝世,年5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