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宋王質觀弈銅鏡 sòng wáng zhì guān yì tóng jìng
基本信息
宋代銅鏡,直徑11.5厘米,邊厚0.4厘米,重204克。
詳細信息
八瓣菱形,圓鈕。圖案分為水陸兩部分,分界線的岸邊微微不平,似橋非橋。陸地上,鈕右側偏中部雕刻一棵挺拔的大樹,枝葉叢生,鈕左上部兩人席地而坐正在下棋,中間觀棋者即為王質。鈕下樹兩側各有二人姿態相同,身著短褐,雙手彎曲上抬,似邊走邊談。
傳說故事
王質觀弈鏡取材於南朝梁·任坊的《述異志》。故事說的是:王質到山裡鋤地,閒間觀看兩人下棋,口渴了有女子遞上桃子吃,下完棋,下棋者和眾女子皆不見了,王質看一下鋤頭,已經爛在土裡,回到家裡,已是幾百年之後,人們不是原來的人們了。
關鍵字
鏡
照面容用的器物。古代的鏡子用青銅製作,一般作圓形,照臉的一面磨光發亮,背面大都鑄有鈕和紋飾。就考古發現看,出土銅鏡時代最早的為甘肅廣河齊家坪和青海貴南尕馬台齊家文化墓葬里的銅鏡。齊家文化距今約四千年左右,學者們認為它的下限應與夏王朝接近。殷墟五號墓中已出土四面鏡,鏡較小,背有直線紋。1957年在河南陝縣上村嶺發現三件銅鏡,時代屬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兩件背為素麵,一件背鑄動物紋。戰國時期銅鏡開始盛行。形制輕巧,背面有的無紋飾,有的飾單層或雙層花紋,鈕細小,無銘文。西漢至東漢前期的銅鏡逐漸厚重,紋飾有幾何圖案、神人和禽獸紋等,鈕多作半球形或柿蒂形;開始有銘文,內容多是通俗的“吉祥”語,王莽時的鏡有紀年銘文。西漢時還出現所謂“透光鏡”。東漢中期至魏晉,有的鏡背呈浮雕畫像或神獸的鏡,鈕座有的作蝙蝠形。到唐代,除圓鏡外,更出現菱花鏡、八稜鏡、帶柄手鏡等多種式樣,紋飾有花蝶、葡萄、鳥獸、人物故事等。還創造了金銀平脫螺鈿的裝飾。宋代多菱花鏡,紋飾以纏枝花草、牡丹等為主,常附有制鏡作坊的標記。清乾隆後,銅鏡漸被玻璃鏡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