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

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

宋景公本名子頭曼,宋國第二十七任君主,宋元公之子。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曹伯陽背晉,干預宋政,宋景公伐之,執曹伯陽及公孫強以歸而殺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熒惑守心,景公憂心大禍,問於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子韋說:可移於宰相或蒼生。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皆不同意,此時熒惑退避三舍。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簡介

宋景公本名子頭曼,宋國第二十七任君主,宋元公之子。宋景公三十年(前487年),曹伯陽背晉,干預宋政,宋景公伐之,執曹伯陽及公孫強以歸而殺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前480年),熒惑守心,景公憂心大禍,問於太史兼司星官子韋,子韋說:可移於宰相或蒼生。景公念及天下蒼生,皆不同意,此時熒惑退避三舍。宋景公無子,取公孫周之子得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在位起訖

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69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469年。

出生地

相城

立都

相城

年號

乙酉(公元前516年)

宋景公三句善言

在史記中有載一則,有關宋景公以三句善言(三大善念)延壽21年的史實。當年宋國‘司星’(看星相,研究天文之史吏)看出星辰之相,不利於國君,有國君當亡之兆,所以宋景公相當憂愁。司星之官子韋就建議,可以‘作法’使災殃轉移於宰相。但是,宋景公一聽,毫無自私之念,相反地,他立刻說:‘宰相,相當於我的手足股肱啊,怎能傷害他呢?’他願意自己承當厄運。司星又建議可以‘作法’把災殃轉移於人民。宋景公雖死難當前,仍然保有仁慈之心,他馬上說:‘國君是因人民而存在的,責任就是保護人民,怎能禍害人民呢?’他願意獨自承當。司星又建議,可以把災害移至歲收,宋景公,還是一本仁慈說:‘人民是靠歲收生活的,如果農作物收成不好,人民就會困苦’,他不忍心人民困苦,他寧可獨自承當。宋景公面對自己的死運仍有如此堅定的慈悲,這心力電波是很強大的,司星聽了也很受感動,判斷說:‘天高聽卑,您國君能有這種君人之言,星相也會受感召而動移。(心念電波可以改變影相)’,不久,星相果然移動三度,依星相法則,延壽21年。此事在呂氏春秋,及新序皆有記載。

熒惑守心

“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我國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無論在東方或是西方都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熒惑又名赤星、罰星、執法。又視火星在東方叫懸息,在西方為天理,在南方為火星。火之精,赤帝之子。方伯之象,主歲成敗,司宗妖孽,主天子之禮,主大鴻臚、主死喪、主憂患。總的來說,在古人的眼裡,火星是近於妖星,司天下人臣之過,主旱災、飢疾、兵亂、死喪、妖孽等等。火星在五常為禮,於五事為辨。

“心”是指天蠍座中的紅色一等亮星―――心宿二,由於它紅光如血似火,故我國稱它為“大火”。天蠍座是黃道星座,在中國傳統的天文學中屬於二十八宿之中的心宿,心宿有三顆星,分別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員。而火星總是在黃道附近移動,火星留守在天蠍座的罕見的天象,在中國的星占學上被認為是最不祥的,象徵皇帝駕崩,丞相下台。不祥的火星在心宿徘徊不去,則兩星相互輝映,爭“紅”鬥豔。這就叫“熒惑守心”了。

2001年3—7月份就發生了這種有趣天象:3月7日火星順行,離心宿二5.3度,這是可以觀察到的熒惑守心的開始,5月11日以後火星改逆行,又重新向心宿二附近移動,到7月20日再次接近心宿二,之後再度順行遠離心宿二,結束熒惑守心天象奇觀。

概況

傳書曰:“宋景公之時(1),熒惑守心(2)。公懼,召子韋而問之

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 宋景公之時,熒惑守心

曰(3):“熒惑在心,何也?”子韋曰:“熒惑,天罰也(4),心,宋分野也

(5),禍當君。雖然,可移於宰相。”公曰:“宰相所使治國家也,而移死焉,

不祥。”子韋曰:“可移於民。”公曰:“民死,寡人將誰為也(6)?寧獨死

耳。”子韋曰:“可移於歲。”公曰:“民飢,必死。為人君而欲殺其民以

自活也,其誰以我為君者乎?是寡人命固盡也,子毋復言。”子韋退走(7),

北面再拜曰(8):“臣敢賀君(9)。天之處高而耳卑(10),君有君人之言三,

天必三賞君。今夕星必徙三舍(11),君延命二十一年。”公曰:“奚知之?”

對曰:“君有三善(12),故有三賞,星必三徙。三徙行七星(13),星當一年,

三七二十一,故君命延二十一歲。臣請伏於殿下以伺之(14),星必不徙(15),

臣請死耳。”是夕也,火星果徙三舍(16)。如子韋之言,則延年審得二十一

歲矣。星徙審,則延命,延命明(17),則景公為善,天祐之也。則夫世間人

能為景公之行者,則必得景公祐矣。此言虛也。何則?皇天遷怒(18),使熒

惑本景公身有惡而守心,則雖聽子韋言,猶無益也。使其不為景公,則雖不

聽子韋之言,亦無損也。

注釋

(1)宋景公:名頭曼。春秋末宋國君主,公元前516~前451 年在位。宋景公出三善言:據《呂

氏春秋·制樂》記載,宋景公當政時,火星犯“心宿”,認為是天將罰宋的預兆。於是宋景公說了三

句憐惜臣民的話,火星當晚就離開了“心宿”,解除了災禍,並且自己還延長壽命二十一年。

(2)熒惑:即火星。由於火星呈紅色,熒熒像火;在天空中運行,時而從西向東,時而從東向西,

情況複雜,令人迷惑,所以稱為熒惑。守:疑“在”之誤。《呂氏春秋·制樂》作“在”,可一證。下文

雲“熒惑在心,何也。”可二證。心:心宿,二十八宿之一,青龍七宿的第五宿。有星三顆,即天蠍

座δ、α、τ三星。其主星也叫商星、鶉火、大火、大辰。《宋史·天文志》:“心宿三星,天之正

也。”熒惑守心:古人把星象的變化附會於社會問題,宋景公三十六年,火星迫近心宿,被解釋成是

宋國君主要遭受災禍的預兆,因而使宋景公感到害怕。

(3)子韋:宋景公時太史,掌管觀測星象等事。

(4)天罰:古人把火星看作是凶星,它運行到哪裡,地上相應的地方就會受到上天的懲罰,遭受

災禍。

(5)分野:據《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我國古代星占術,接二十八宿把天分為二十八個天區,

地上各州郡邦國都與天上的一定天區相對應,各天區所發生的天象變化預示著地上相應的地方會出現

吉凶。按照這種配屬,心宿是宋國的分野。

(6)《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為”下作“君乎”,可從。

(7)退:疑“還”之誤。《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說苑·復恩》均作“還”,

可證。

(8)北面:朝著北面。君主向南坐,臣朝北拜君。

(9)敢:謙辭,冒昧。

(10)耳:疑“聽”之誤。章錄楊校宋本作“聽”,可一證。《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

應訓》亦作“聽”,可二證。下文云:“子韋之言:‘天處高而聽卑’”,可三證。卑:低,下。這

里指地上。

(11)星:指火星。

(12)《意林》引《論衡》文:“宋景公有三善言,獲二十一年”,故疑“善”後奪一“言”字。

《呂氏春秋·制樂》作“有三善言,必有三賞”,可證。

(13)三:疑是衍文。一星當一年,七星則七年。要是三徙行七星,只得七年,得不出二十一年。

故疑“三”涉上句“三徙”而衍。

(14)殿:《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均作“陛”,可從。伺:窺測。

(15)必:果真,如果。

(16)以上事參見《呂氏春秋·制樂》、《淮南子·道應訓》。

(17)明:明確,確實。

(18)遷:移。這裡是降的意思。

譯文

傳書上說:“宋景公的時候,火星在心宿附近,宋景公感到害怕,召子韋來問他:“火星快要處在心宿的位置上,這是為什麼?”子韋回答:“火星的出現,預示著上天的懲罰,心宿是宋國的分野,災禍正當在君主。但是,可以把它轉嫁給宰相。”景公說:“宰相是我任命治理國家的人,卻把死轉嫁給他,不吉祥。”子韋又說:“可以轉嫁給老百姓。”景公回答:“老百姓死光了,我將去做誰的國君呢?寧可我一個人死。”子韋再建議:“可以轉嫁到年成上去。”景公則回答:“老百姓飢餓,一定會死去。做君主的卻要殺他的百姓來求得自己活下去,那誰還肯把我當做君主呢?看來,這是我的壽命本來已經到頭,你不要再說了。”之後,子韋又返回來,朝著北面再向景公叩拜說:“臣冒昧地向君王恭賀。天雖處在很高的地方,但它能聽見地上的話,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上天必定要三次獎賞君王。今天晚上火星肯定要移動三個地方,這樣君王就會延長壽命二十一年。”景公問道:“你怎么知道呢?”子韋回答:“君王說了三句作為君主該說的話,所以要受到三次獎勵,火星肯定會移動三個地方。移動一個地方要經過七顆星,一顆星相當於一年,三七二十一,所以君王的壽命會延長二十一年。臣請求匍伏在宮殿的台階下面觀察,火星如果不移動,臣請求處死。”這天晚上,火星果然移動了三個地方。像子韋說的那樣,景公確實得到延長壽命二十一年。火星果真移動,景公就延長了壽命,壽命確實延長,那么景公行善,這是上天保祐了他。這樣看來,世上能做到景公善行的人,就必然會得到景公那樣的上天保祐。這話不確實。為什麼呢?因為按照上天會降怒的說法,假使火星本來是由於景公自身有惡行而迫近心宿,那即使聽了子韋的話,也沒有什麼用處。如果火星不是為了景公的惡行而迫近心宿,那即使不聽子韋的話,也不會有什麼害處。

史記相關資料記載

《宋徽子世家》

三十七年,楚惠王滅陳。熒惑守心。心,宋之分野也。景公憂之。司星子韋曰:“可移於相。”景公曰:“相,吾之股肱。”曰:“可移於民。”景公曰:“君者待民。”曰:“可移於歲。”景公曰:“歲饑民困,吾誰為君!”子韋曰:“天高聽卑。君有君人之言三,熒惑宜有動。”於是候之,果徙三度。

譯文:火星侵入心宿,心是宋的分野。宋景公很擔心。司星子韋說:“把災禍移給相國吧?”景公說:“相國是我的股肱。”“移給百姓?”景公說:“百姓是為君之本。”“移給年歲?”景公說:“年歲不好,百姓就會睏乏,我還給誰當君主啊!”司星子韋說:“您這三句有君主之德的話,上天會聽到的,熒惑應該會移走的。”於是他們等了一陣,果然移了三度。

《秦始皇本紀》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

譯文:火星侵入心宿,這種天象象徵著帝王有災。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