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賞析
![宋扇面畫蕉陰擊球圖](/img/a/d76/nBnauM3XyczN1gTO2ITN5MTMwUTMwkzMxgzNzQTNwAzMxAzLyUzL4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此外,湖石拉開了前景人物與背景芭蕉間的距離,增強了畫面的縱向層次感。在筆法上,作者注重物象間的對比互襯關係。人物與芭蕉為中鋒運筆,線條工整細勻,如行雲流水;著色渲染濃淡相宜,清新明潔的色調有助於表達輕鬆活潑的主題。湖石則以粗筆重墨表現,線條勁練,轉折頓挫中見灑脫。湖石所呈現出的堅硬質地成功地襯托出人物纖秀婉約的形象及芭蕉飄逸潤澤的自然美。
在宋代類似於《蕉陰擊球圖》的作品很多。以寫實的筆法描繪民間生活、反映“市井細民”的審美趣味是宋代繪畫的一大特色。當時湧現出眾多繪風俗畫的著名畫家,如王居正、張擇端、李嵩、蘇漢臣等人,他們的作品以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題簽作者為蘇漢臣。此幅雖在題材、筆法上與蘇漢臣的畫風較為接近,但在藝術表現的造詣上卻遠不及蘇漢臣,因此,此圖當是與蘇漢臣同時代的佚名畫家之作。
此圖原載《宋人名流集藻冊》。圖繪一仕女童於桌旁觀看一老一小兩人作擊球行了遊戲。庭院中綠草如茵,湖石矗立,芭蕉成蔭。仕女認真觀球的神態和兒童擊球的細小動作刻畫得自然生動。全圖用工筆重彩法,衣紋勾線簡練細勁,設色艷而不火,工而不板,為南宋小幅人物畫精作。此圖蕉題簽為蘇漢臣作,但究其畫風,與蘇漢臣有別。在古代,見嬰戲必題蘇漢臣作,見牛必題戴嵩,見馬即題韓乾之類,實屬偏見,故今改為無名氏作。畫中鈐有「東萊」印一方,經《石渠寶笈續編》著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