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寒林樓觀圖

宋寒林樓觀圖

宋寒林樓觀圖,絹本,設色,150.3x89.7公分,原屬故宮博物院舊藏,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宋寒林樓觀圖宋寒林樓觀圖

中國畫裡,對於用建築物當主體的作品,習慣稱呼為“界畫”。那是因為描繪房舍結構,必須藉助直尺和“界筆”的緣故。這件《寒林樓觀圖》,不僅能將雄偉的樓觀,刻畫得非常細膩真實,同時,又借著造型優美的寒林,巧妙紓解了界畫容易滋生的刻板印象,充分展現出作者超卓的描繪功力。由於作品裡,並沒有畫家的簽名,很難斷定究竟是誰的傑作。倘若依據畫中挺勁、寫實的筆墨線條,以及大部分實景,都被安排在畫幅左半邊來研判,《寒林樓觀圖》很可能是出自十二到十三世紀間,南宋時期的畫院高手所作。

依本幅景物置於邊角的構圖,及挺勁工謹的華墨,應屬南宋畫院畫家之作。尤其是近處崖石及湖濱的老梅,其寫橫斜枝幹的畫風,與馬遠(活動於十二至十三世紀)甚有淵源。故推定為寧宗至理宗(一一九五-一二六四)朝的畫院佳作。而此景或與皇室的活動範圍有關,可能是杭州一帶的景致。

藝術賞析

在嚴冬冷冽的寒風中,樹木紛紛蛻下了綠色的外衣。曲折槎枒的枝幹,卻因此顯得姿態分外動人。穿過眼前這片寒林,可以看到一重重宏偉的建築,沿著湖邊高高架起。遠處的山腳下,還有佛寺和寶塔,在薄霧的烘托下,散發出無比莊嚴肅穆的氣氛。

雖然山峰和屋頂上,都被皚皚的白雪所覆蓋,但是住在樓閣里的人們,似乎並不畏懼寒冷,反而將門窗大開,讓即將到訪的客人,能夠清楚瞧見屋內準備筵席的場面。

近景幾株林木,枝幹挺拔,葉已稀疏或凋零,竹子數桿橫出寒林,竹葉上有著點點積雪。透過寒林,呈現一片宏偉的建築,群樓重重,依湖畔而築,景觀綺麗。遠處山腰露出佛寺與寶塔,山峰及屋頂都覆蓋著白雪,由淡墨襯托出蕭瑟凜冽的寒意。

宏偉華麗的建築,位於畫面中軸線之處,是一個大廳,內有仕女備辦筵席,鄰次的樓閣,主人正接待先至的賓客。近景寒林下的小徑,有兩位騎馬人士,在僕役護從下,走往樓中相會。生動的人物點景,為寒冷的景境中,增添生趣與暖意。近景寒林有著複雜的枝幹與樹葉,寒林之後又有工謹細繪的界畫建築,兩重景物相疊,筆墨迥異,構成蕭散與工整的複雜組合,不但精妙不亂,而且吸引住觀者的注意力。這種精妙的畫趣,惟描繪能力蠻強的畫家,才能接受如此的挑戰。至於一般文人畫家,為求取筆墨的自由揮灑,多避免精描細繪的表現。由於文人畫潮流影響,宋代以後,難得再看到如此生動之界畫。

界畫簡介

界畫是中國繪畫很具特色的一個門類。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故名:界畫。將一片長度約為一枝筆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頭削成半圓磨光,另一頭按筆桿粗細刻一個凹槽,作為輔助工具作畫時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將竹片凹槽抵住筆管,手握畫筆與竹片,使竹片緊貼尺沿,按界尺方向運筆,能畫出均勻筆直的線條。界畫適於畫建築物,其它景物用工筆技法配合。通稱為“工筆界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