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怒責宋白

宋太祖怒責宋白

太祖時,宋白知舉,多收金銀,取捨不公。恐榜出,群議沸騰,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舉,取捨汝當自決,何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別致人言,當斫汝頭以謝眾!”白大懼,乃悉改其榜,使協公議而出之。

作品原文

太祖時,宋白知舉,多收金銀,取捨不公。恐榜出,群議沸騰,乃先具姓名以白上,欲托上旨以自重。上怒曰:“吾委汝知舉,取捨汝當自決,何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若榜出,別致人言,當斫汝頭以謝眾!”白大懼,乃悉改其榜,使協公議而出之。

譯文

太祖在位時,宋白主持科舉考試,收受他人的賄賂,在評選時不公正。他怕皇榜貼出後,別人會有爭議,於是先列出中舉人的名單報告給皇上,想要借皇上的旨意來為自己開脫。皇上憤怒地對他說:“我委任你去主持科舉考試,中舉的名單應當是你自己決定,為什麼要向我報告?我怎么知道這些人合不合適呢?如果皇榜貼出後遭到別人的非議,我就要將你斬首向天下人謝罪!”宋白很害怕,就將榜單上的名字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願,然後將榜單貼了出來。

注釋

悉:都

知舉:主持考試

取捨:錄取或落選

具:列出

白:報告

決:決定

致:招致

謝:謝罪

出:公布

斫:砍

群議沸騰:(引起)眾怒

收:收受,接受

委:委任

乃:於是

懼:害怕

上:皇上

協:符合

評賞句子

文中太祖的話義正辭嚴,語氣強烈,使用了“何為白我?”“我安能知其可否?”兩個反問句,讓宋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嚴於律已,不招引矛盾,讓宋白心服口服。

練習

1.欲托上旨以自重

-----------------------------------

2.白大懼,而悉改其榜,使協公議而出之。

------------------------------------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兩句是( )

A.乃先具其姓名以白上

B.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約

C.當斫汝頭以謝眾

D.豈可以示天下

4.文中太祖的一段語義正辭嚴,語氣激烈,使用了“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兩個反問句,以及兩個祈使句,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兩句是( )

A.乃先具其姓名以白上 B能以徑寸之木

C當斫汝頭以謝眾 C以蟲蟻為獸

6.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乃先 姓名以白上

2.若榜出,別 人言,當 汝頭以謝眾

3.取捨汝當自

答案:

1,(宋白)想要借皇上的旨意為自己開脫。

2,宋白很害怕,就將榜單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願,然後將榜單貼了出來。

3.A,C

4.何為白我? 我安能知其可否? 使宋太祖責備的語氣更加強烈。

5.AC

宋太祖怒責宋白 宋太祖怒責宋白

6.1.列出,報告2.招致,砍3.決定 砍

作者簡介

司馬光像 司馬光像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散文家。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嗜學,尤喜《春秋左氏傳》。宋仁宗(趙禎,1010年~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年方20,中進士甲科。宋英宗(趙曙,1032~1067)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趙頊,1048年~1085年)熙寧(1068~1077)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熙寧三年(1070年),司馬光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年),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在《司馬文正公集》中。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末年趙匡胤(宋太祖)滅後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作者把這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實,依時代先後,以年月為經,以史實為緯,順序記寫;對於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各方面的關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使讀者對史實的發展能夠一目了然。司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編撰《資治通鑑》,共費時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年),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他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日力不足,繼之以夜”,“精力盡於此書”。書名的意思是:“鑒於往事,資於治道。”司馬光著述頗多。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通鑑舉要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學、經學、哲學乃至醫學方面都進行過鑽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詩草》、《注古文學經》、《易說》、《注太玄經》、《注揚子》、《書儀》、《游山行記》、《續詩治》、《醫問》、《涼水紀聞》、《類篇》、《司馬文正公集》等。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其餘兩人是孔子和孟子)。在政治觀點方面,司馬光主張法制永遠不變,其政治思想比較保守。他曾說:“先王之法,不可變也”;他認為,象周威烈王命晉大夫魏斯等為諸侯,是棄“先王之禮”,廢“祖宗之法”。與王安石是政敵。文言知識說“謝”“謝”在現在漢語中多作“感謝”“推辭”解。在文言中“謝”可作“道歉”“謝罪”解。上文“當斫汝頭以謝眾”中的“謝”,就應解釋為“道歉”“謝罪”。因為宋白營私舞弊,理當砍頭謝罪,若理解為“感謝”就錯了。有,《觸龍說趙太后》“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中的“謝”,也是“謝罪”“告罪”之意。又,《唐雎不使命》“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中的“謝”,是“道歉”之意。這種古今異義的現象在閱讀是要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