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形制
墓地由園林和墓瑩兩大區域組成,園內築有高4米餘的石質方柱形神道碑,碑的正面系馮玉祥親題碑文“故上將宋哲元之神道碑”,背鐫國民政府對宋哲元的加褒撫恤令和追認上將之令。碑後是一座高6.5米的石亭,名為八德亭,亭呈八柱半球狀頂,亭柱內外刻多副輓聯,其中,朱德、彭德懷所贈者全文是:“一戰一和當年發生瞬間可大白於天下,再接再勵後起大有人在可無憂於九泉。”原國民黨要員的題詞、輓聯亦被修整恢復。
園林後的土坡上為墓冢區,墓前是占地約800平方米的祭壇,陳置石桌凳和石香爐等,壇後即墳塋,冢底周長約25米,底邊砌青石,墳頂為圓形,高約3米,墓室由石砌成,停放宋哲元靈樞。
陵墓環境幽雅,依山作勢,園內松柏翠郁,綠草如茵,布局諧調,氣氛莊肅。
保護狀況
1967年在墓園附近修建解放軍第77陸軍醫院(今綿陽市療養院),適值“文化大革命”期間,宋墓被毀,靈柩倖存。
1978年由成都軍區直接撥款在77醫院內重建宋墓,占地400平方米,由墓道林園區和祭壇墓塋區組成。
1979年對外開放。
1983年被綿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簡介
宋哲元(1885一1940),著名抗日將領,原國民黨二十九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長、陸軍上將宋哲元,於民國29年(1940年)4月5日病逝於綿陽鹽市街永安公寓。
1908年從軍,歷任哨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
1925年至1933年先後任熱河省都統,西路、北路軍總司令,陝西省政府主席,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1933年春,在喜峰口、羅文峪率二十九軍抗擊日軍。後來,毛澤東在給宋哲元的信中曾讚揚“先生情殷抗日,曷勝仰佩,曩者日寇入關,先生奮力邊陲,慨然禦侮,義聲所播,中外同欽”。
1935年後,曾任平津衛戍司令兼北平市長、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蘆溝橋事變”後,其發誓:“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938年春,任一戰區副司令,病發後辭職休養,1940年4月5日病逝於四川綿陽。國民黨政府追授其為一級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