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戴安瀾奉命率二OO師為第五軍的先頭部隊入緬作戰。同固一役,戴師抗擊五倍於己之敵,以傷亡八百勇士的代價,殲敵五千有餘,書寫了抗戰史上光輝的一頁,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同固之戰是緬戰中“最艱苦的戰鬥之一”。
同固狙擊任務完成後,戴師奉命轉移至葉新。喘息未定,因西路喬克巴唐英軍被圍,又奉命馳援。剛解圍,東路棠吉又告失守,四月二十一日,遂又奉命收復棠吉。二十四日拂曉,戴師發起攻擊,先後攻占西南北三面高地,並突入市區與敵巷戰。戰鬥打得異常激烈,將軍親臨前線指揮。隨從副官受傷,一衛士犧牲。爭奪至午夜,棠吉被攻克,捷報飛傳,國人無不歡欣鼓舞。
攻克棠吉後,戴師奉命作戰略轉移。五月十六日,在朗科地區,突遭敵重兵伏擊。在密林中鏖戰了兩晝夜後,全師突出重圍,但不幸戴將軍為流彈所中,胸腹部受傷。然而,將軍在擔架上仍繼續指揮戰鬥。由於當時緬甸已進入雨季,連日戰鬥,衣履如浸,泥血斑斑,且進入山區,人煙稀少,醫藥不全,傷勢嚴重惡化,不幸於五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時四十分與世長辭。時年三十八歲。
一九四三年四月一日,在廣西全州香山寺,隆重舉行國葬儀式,由國府特派代表李濟深主持,國共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解放後,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他的遺體遷回,被安葬在蕪湖市赭山公園內。
戴安瀾去世後,美國政府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出的巨大貢獻,1942年10月29日向其頒授懋績勳章一枚,戴安瀾將軍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鬥爭中第一位獲得美國勳章的中國軍人。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的命令中說:“中華民國陸軍第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於1942年同盟國緬甸戰場協同援英抗日時期,作戰英勇,指揮卓越,圓滿完成所負任務,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
同年12月,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贈戴安瀾為陸軍中將,並批准戴安瀾的英名入似南京忠烈祠。1943年的秋天,戴安瀾的靈柩由廣西全州遷葬於安徽蕪湖故里。
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追認戴安瀾將軍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澤東主席向戴安瀾的遺屬頒發了《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建設原因

1996年8月,中共蕪湖市委、蕪湖市人民政府將戴安瀾烈士墓列為“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10月,市政府又公布戴安瀾烈士墓為全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市政府撥款對墓地進行修建,並於2004年5月在墓前立碑公示。為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加強愛國主義教育,2007年8月戴安瀾烈士銅像又在園內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