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糧倉遺址

宋元糧倉遺址

江蘇鎮江是歷史上京杭大運河和長江交匯之處,坐落著古代13座古代遺留下來的大型糧倉,是鎮江作為運河漕運樞紐的實證,該項目也因此入圍了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然而2010年7月,這片遺址已經被開放商毀掉建起了樓盤。

發現

2009年7月22日,鎮江城投集團向江蘇省文物局正式遞交了《關於對鎮江市雙井路工程項目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工作的申請》。在附屬檔案中,他們列出了7處可能存在的地下文化遺址,以及9處需要保護的地上古建築。一周后的2009年7月30日,江蘇省文物局致函鎮江市文管辦,委託其對該項目用地範圍進行考古調查、勘探工作。
宋元糧倉遺址宋元糧倉遺址

2009年8月11日,鎮江城投集團與鎮江博物館簽訂《考古勘察、發掘工作協定》,城投集團在考古單位進場前一次性付清了應提供的75萬元考古經費。協定明確約定:乙方負責對甲方“用地範圍內的古代遺蹟——唐宋糧倉遺址、袁公渡、拖板橋、京口驛、唐宋城垣、明代城垣、娃娃橋等遺蹟進行考古發掘。”
進入10月份,協定中預測的“拖板橋遺址”逐漸顯現。該名董事稱,此時,考古組認為拖板橋應是整個文物群的中心,便圍繞該橋展開發掘,但直至2009年11月22日,仍無其他收穫,考古組便對外公開宣布“考古挖掘工作告一段落”。“也就是說,直到11月22日,還沒有任何人知道宋元糧倉的存在。”
在鎮江城投集團看來,宋元糧倉遺址的被發現,純屬偶然。在11月22日考古組宣布考古工作告一段落之前,城投集團只在遠離發掘中心——拖板橋的地帶施工;但在11月22日以後,大規模施工機械進場了。
雖然早在之前的11月中旬時,施工隊就已在平整場地時部分發現了夯土遺存,但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到了11月下旬,大型施工機械把地面挖了1.5米~2米深後,才開始發現大面積的夯土遺存,項目管理人員便聯繫了考古組,但當時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那是糧倉遺址或其他的珍稀文物。直至挖到2009年12月7日,考古人員終於確定那是宋元糧倉遺址。
該名董事認為,不僅是業餘的施工隊,就連專業的考古組都未能及早判斷那些夯土是糧倉遺蹟。截至12月7日,若干宋元糧倉遺址已被施工隊在早前不同程度地毀壞,“但遺址是在施工的過程中發現的,我們沒有過錯。而且,我們對受毀糧倉的磚頭進行了編號,林留根應該知道這些事。”該名董事如是認為。

遭毀

概述
2010年7月11日,江蘇鎮江古運河畔的大型商住樓盤“如意江南”建設項目現場,依然繁忙,工程的地基開挖工作仍在繼續,旁邊的樓盤銷售處,則忙著迎接一個個前來看房的客戶。而一處對大運河申遺有著重要意義的考古遺址、入圍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宋元糧倉遺址,就在一輛輛推土機、挖掘機的轟鳴聲中,漸漸消逝。(7月12日《人民日報》)

具體情況

“如意江南”是鎮江市近年啟動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由國有資本的鎮江城市建設投資集團負責實施。
“在1794公里長的大運河上,還沒有發現過像鎮江宋元時期的這種糧倉倉基遺址。”參與考古的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所長林留根介紹,“這些糧倉很可能就是轉般倉和大軍倉遺蹟,時間跨越宋、元、明、清四個朝代。”
2月3日,江蘇省文物局召開專門會議,認可了保留4000平方米以上遺蹟面積,復建1、2號糧倉倉基,保留3號倉倉基全部和9號倉倉基大部分,其他糧倉倉基原樣套取保護的規劃方案。
3月,南京博物院、鎮江市博物館聯合向國家文物局上報材料,參加“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評選,併入圍初評名單。至此,這個考古發現的顯赫身份得到彰顯。
然而,一道道保護令之下,位於“如意江南”項目工地上的11座宋元糧倉倉基遺址卻加速走向毀壞。
宋元糧倉遺址宋元糧倉遺址

開發商:遺址要為樓盤讓路

鎮江城投集團董事董晨鵬介紹:“去年7月,城投集團向江蘇省文物局遞交考古申請時根據各種文獻,主動列出了地塊下可能存在的文化遺蹟。得到省文物局答覆後,城投集團在考古單位進場前一次性付清了75萬元考古經費。”
林留根是宋元糧倉事件中第一個向媒體報料的人。他也坦言,在考古初期,城投集團確實與考古部門有過不錯的配合。
那么文物考古部門與城投集團又是為何走向決裂,城投集團又為何毀壞宋元糧倉倉基遺址?
被毀壞的“宋元糧倉”遺址一角據了解,對於宋元糧倉倉基遺址的考古與保護文物考古部門要求進行全面徹底的考古發掘,探明整個遺蹟群的全貌,並要求保護遺蹟整體,盡最大可能做到原樣保留;城投集團則強調,要與商住小區結合起來規劃,傾向於僅對部分重要的宋元糧倉倉基遺址“先拆後建”,即宋元糧倉先為樓盤讓路,再進行復建。
對此,一些文物考古專家憤怒直言:“鎮江拆去真正歷史,欲修假景觀。”

“閒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

據鎮江市建設局網站介紹,鎮江市城投集團是鎮江市建設局直屬的正處級事業單位。林留根認為,正是城投集團仗著“紅頂商人”的特殊性,才敢對宋元糧倉如此重要的文化遺蹟下手毀壞。
“閒時爭名人,忙來毀故里。”林留根感嘆,一些部門正陷入文化建設的誤區,一邊對爭奪名人資源,斥巨資新建假古董津津樂道,一邊對不斷毀掉的文化古蹟、歷史建築熟視無睹。而這兩種看似南轅北轍的做法,中心不過是“利益”二字。
宋元糧倉遺址宋元糧倉遺址

像宋元糧倉被毀的現象,在一些地方並不鮮見。在我國,有因為污染被問責的官員,有因為礦難被問責的官員,什麼時候見過因破壞文物被問責的官員?沒有處罰、沒有問責,就必然有人會有恃無恐。
此外,“宋元糧倉事件反映出當前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存在的制度性尷尬與無奈。文化遺蹟保護不能寄望於開發商的個人良知,要從制度上進行完善。”江蘇省文物局文博處處長束有春說。

在建項目被叫停

江蘇省鎮江市政府11日決定,叫停涉及市區宋元糧倉倉基遺址的"如意江南"小區項目建設
據負責該項目開發的鎮江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負責人介紹,雙井路區域是鎮江市主城區中一個有3000多戶居民的棚戶區。2008年,鎮江市將此片區作為民生工程,由市城投集團進行改造。在施工中,發現地下存在宋元時期歷史文化遺存。但由於大規模施工,發現時部分遺存已被破壞。
鎮江市城投集團隨即向文管部門報告,邀請相關部門專家進行考古研究。2009年底,經專家考證,認定為宋元時期糧倉倉基遺址。國家、江蘇省文物局高度關注。
2月3日,江蘇省文物局會同鎮江市文化局等相關方面專題研究並形成紀要,確定了保護方法和範圍。鎮江市城投集團已著手制訂了初步保護方案,6月30日該方案通過市級評審並報江蘇省文物局審批,江蘇省文物局於7月10日在鎮江召開省級專家評審會。
專家們認為方案基本符合2月3日江蘇省文物局會議紀要精神,同時要求保護方案須進一步深化設計、補充考古成果,修改方案報江蘇省文物局和國家文物局審批。
7月11日上午,鎮江市政府決定,按江蘇省專家評審意見,對遺址保護方案進一步充實完善。在國家、省文物部門批准該方案前,對保護範圍內的所有施工一律暫停,並對相關問題進行進一步調查。

各方評價

林留根:“別把我當文化鬥士”
一名鎮江城投集團的董事說,林留根是“傳承歷史文脈的良心”。“我們認為,林留根所長的出發點跟我們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承鎮江這個江南古老城市的歷史文脈。林留根所長本身也是鎮江人,他在鎮江工作過,是熱愛鎮江的。”
被毀壞的“宋元糧倉”遺址一角被毀壞的“宋元糧倉”遺址一角

對於開發商鎮江城投集團的回應,林留根表示他“不想再糾纏於此事”,他只希望開發商和地方政府能夠進行反思。他說,自從自己“炮轟開發商破壞宋元糧倉”的新聞傳開後,很多網民把他視為“文化鬥士”,他“擔當不起”,因為“保護文化遺產不是某一個人的事”。

開發商稱無過錯

鎮江城投集團自稱並無過錯,上級文物部門只要求他們保護最少4000平方米的遺址。對於這一說辭,林留根平靜地說:“我不知‘4000平方米’的說法從何而來,我只知道糧倉是在他們的手上被毀的。退一萬步來講,哪怕真的只要求他們保護4000平方米,開發商真的做到了嗎?文化遺產不是某一個人的,也不是某一個地方政府的,文化遺產屬於全體老百姓的。”
林留根炮轟開發商破壞“宋元糧倉”遺址;開發商辯稱自己無過錯,因為遺址是在未被確認前,在施工過程中被“發現式毀壞”的,這是難以避免的。
無論如何,客觀上,糧倉遺址的確被嚴重損毀了,誰該為此擔責?——這真是一本難念的經。開發商無法證明自己在“發現式毀壞”遺址的過程中不是故意的,林留根也無法證明此乃蓄意破壞。人心隔著肚皮,靠揣摩人心來判斷是非,注定難以完全公允。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才是破解之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