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物價研究
作者:程民生
市場價:48.00元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頁碼:662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010071657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土地
一、開封府及京西
二、河東
三、陝西等西北地區
四、兩浙
五、湖北
六、江南東、西
七、福建
八、四川
九、兩廣
十、其他地價
第二章 建築
一、住宅
1.宅第
2.房屋租賃價
二、公共住房
1.慈善機構及招待所
2.營房
三、學校與書院、貢院
1.學校
2.書院
3.貢院
四、官舍
1.朝廷建築
2.路級機構
3.州郡衙門及公共設施
4.縣級機構
5.倉庫
五、宗教建築
1.佛教寺院
2.佛塔
3.道教宮觀
4.祠廟
六、城牆
七、水利工程
1.農田與交通水利
2.水井
八、亭及假山
1.亭
2.假山
九、建築材料
1.磚瓦
2.柱、梁
第三章 糧食與其他飲食
一、糧食
1.全國糧價的基本趨勢
2.開封府
3.京西
4.京東
5.河北
6.河東
7.陝西
8.淮南
9.兩浙
10.江東
11.江西
12.福建
13.湖北
14.湖南
15.廣南
16.四川
二、其他食品
1.肉類
2.水產
3.蔬菜
4.熟食
5.糖果
6.果品
(1)荔枝
(2)柑橘
(3)雞頭米
(4)棗
(5)梨
7.油
三、飲品
l_酒
(1)酒水
(2)酒麴
(3)酒糟
2.生活、生產用水
3.茶
(1)建茶
(2)東南茶
(3)四川茶
(4)茶水
四、食鹽
1.北方地區
2.東南地區
3.廣南地區
4.四川地區
第四章 紡織品與服飾
一、紡織品及原料
1.絹
(1)北方地區
(2)南方地區
2.綢
3.純
4.羅
5.綾
6.紗
7.緞
8.絲
9.綿、絮
10.錦
11.布等紡織品
12.毛紡織品
13.棉織品
二、服飾
1.衣服
(1)官服
(2)軍裝
(3)女裝
(4)高檔服裝
(5)普通服裝
2.冠帽
3.帶
4.鞋
5.裘皮製品
6.首飾
7.染色
第五章 金屬及礦產等自然資源
一、金屬
1.金
2.銀
3.銅
4.鉛、錫
5.鐵
二、礦產、石頭
1.礦石
(1)石綠
(2)硃砂
(3)鍮石
(4)金星石
(5)邢砂
(6)滑石
2.石頭
(1)磨礪石
(2)觀賞石
(3)奇石
三、礬
第六章 牲畜與動植物
一、牲畜
1.牛
2.馬
3.驢
4.騾
5.羊
6.豬
7.狗
8.兔
9.禽、蛋
10.牲畜的皮筋角
11.羽毛
二、野生、養殖動物及製品
1.蜂猴
2.山獺
3.狨皮
4.獼猴
5.虎皮
6.鹿
7.踞鼠皮
8.紅髮(氂牛尾)
9.貓
10.蛤蟆
11.黃鼠狼
12.白鼠
13.倒掛雀
14.荏雀
15.金鳳鳥
16.秦吉了
17.白鶴
18.畫眉
19.翠毛
20.蟋蟀
21.金鯉魚
22.蠶蛹
23.蛇
24.玳瑁
25.象牙
26.蝗蟲
三、樹木與花卉、秧苗、桑葉等
1.樹木、竹子
(1)樹木
(2)竹子
2.花卉
(1)牡丹
第七章 人口、勞動力與服務
第八章 印刷品與手抄本、書畫
第九章 文化用品
第十章 政治、社會生活
第十一章 交通運輸工程
第十二章 兵器、工具與日雜用品
序言
擺在書案上的,是一部長達40多萬字的文稿,宋代物價史的專著。隨著治史的深入,經常會有意料之外的作品問世。人們過去向來認為,遼、宋、金史自然是可以出書的,至於小小的西夏,史料稀少,出些論文就不易了。然而當吳天墀先生的《西夏史稿》問世,窮搜冥索,竟網羅了那么豐富的史料,人們在吃驚之餘,那種西夏史不能出書的舊觀念也就不攻自破了。中國傳統的史料,當然是東部多而西部少,在自己的思維框架內,更從來沒有構想過,宋代的吐蕃和大理有多少東西可寫。然而劉建麗先生的《宋代西北吐蕃研究》和段玉明先生的《大理國史》問世後,又使我吃驚。如今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價研究》又同樣使我吃驚。近年來,由於研究的不斷深入,欲更進一步研究宋代社會經濟,確實很不易。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在《文史知識》2006年第9期《宋史研究要點》一文中,就曾構想過區域經濟、賦役等課題,但物價就根本在個人視界之外。所以出現吃驚的現象,無非還是個人學力之不足。
文摘
第一章 土地
自唐代中期均田制崩潰以來,以往的土地國有制再也不占統治地位,代之以土地私有制。作為不動產的土地,立即成為商品領域流通頻繁的、最主要的大宗商品。正如宋人生動表述的那樣:“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換一家。”土地私有化是歷史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活力,在社會生活中,土地的多少直接決定著經濟實力。受自然條件限制,土地的肥沃與否,水利設施及地理位置的便利與否,直接決定著其價格高低。同時,
當地人口密度、階級關係等社會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關於宋代地價,學術界已有不少研究,漆俠先生和朱瑞熙先生,均從不同角度對宋代土地價格做了比較透徹、比較全面的論述。但學無止境,仍然有研究的餘地。在此,筆者以本書的角度和一些新資料,分地區再做補充和概括,對前人所引用過的有關史料,取捨理解也不盡相同。
一、開封府及京西
一般來說,城市的地價普遍貴於鄉村。正如王禹偁所說的首都開封那樣:“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其來舊矣。”正是所謂的寸土寸金。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曾多年擔任河南尹的向拱,“表獻西京長夏門北園,詔以銀五千兩償之”。西京洛陽的北園,大約價值5000貫。然而,由於不知道園林的面積,所以意義不大,僅供參考。
天聖元年(1023年),河南府報告說:鞏縣因建造宋真宗的永定陵,“占故杜彥珪田十八頃,凡估錢七十萬”。宋仁宗詔令“特給百萬”。占用民田地18頃,估價錢70萬即700貫,每畝平均388文。而宋仁宗為顯示對先帝的孝心和皇家的慷慨、恩典,將價格提高到1000貫,即每畝555文,這顯然已不是市場價了。嘉祜八年(1063年),京西轉運使吳充下令濟源修復了唐代溫造所建的渠堰,使當地大量土地由旱地變成了水田,重新種植水稻,土地價格隨即上漲:“向時畝為錢百餘者,今幾貳千錢,則厚薄可見。”原來每畝旱地只值100餘文,此後升到了將近2貫,增值約20倍!
後記
這本書寫了3年。這3年沒有任何節假日。如果說節假日就是娛樂的話,那么我這3年都在娛樂之中——做自己愛做的事,當然喜歡與興奮。別人看起來多苦啊,何苦呢?我可一點兒也不覺得苦——由此進一步得知:幸福純屬一種個人的感覺。
關於宋代物品價格問題,我關注得比較早,陸續收集了不少資料。但一直到2001年,才寫出14000餘字的論文《宋代物價考察》。當年10月,拿到保定參加河北大學舉辦的《宋代經濟史學術研討會》時,感到文章平平,心裡沒一點兒底。但出乎意料的是,得到了一些師友的肯定和鼓勵。如陝西師大教授李裕民先生、北京大學教授鄧小南先生當即表示認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曾瑜先生還提出了寶貴意見,這讓我稍感寬心。不久,鄧小南教授又從北京給我寄來複印的兩篇全漢異先生關於宋代物價的論文——這是我第一次收到別人主動寄來的資料,自然很感動,也就堅固了本課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