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段玉明教授1987年至2003年曾在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歷任副所長、所長﹑雲南無形文化保護與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1992年被雲南省破格評為副研究員﹐ 1996年再被破格晉升為研究員,並被列為雲南著名社科人才;1995年至1996年度美國哈佛大學世界宗教研究中心特邀訪問學者;1997年至2003年雲南省社會科學高級技術職稱評定委員會委員。現任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四川峨眉山佛學院客座教授。講過《中國寺廟文化》等課程。人物生平
段玉明,1915年出生,幼年家貧,五歲時隨母楊氏被人販子拐賣到盂縣西煙河東高家,乃父段福生終因失妻丟子氣急成病未幾身亡。撇下兩女,姐稍長,“童養”於鄰村河南王家,妹在襁褓中由本村好心的陳家抱養而去。玉明落身高家,苦歷三載,備受虐待,其舅父不忍,據理領回。八歲統制,歸來失怙,無奈托靠堂祖父段喜泰門下暫為收留,然喜泰也貧,憐莫能助,玉明有心,決計自食其力。先是乞討渡日,後攬煽韛營生(注),住矸窯睡薰窯,不逮二年,身心日漸難支,為免除病餒重役之折苦,出宭境而活命,入五台人‘年老五’在盂縣鶴山村所成後來遷燕龕的“燕龕娃娃班”入班後,坐科鬚生,拜身懷“三子功”(稍子、幡子、拐子)絕技的張玉印(玉印紅)為師。因玉明天賦頗具,敏悟好學,深得張氏喜愛遂從嚴施教於“基功”並親傳“稍子功”,授《上天台》一戲。由此,唱、念、做身段把子功日見長進,後又得《斬子》《殺惜》《九件衣》《出樊城》《金沙灘》《烈火旗》等戲。因為科班實行藝人帶藝徒,前科帶後科,教學與舞台相結合的訓練辦法,以娃娃為班底串台演出,故玉明一年登台露演為“底包”,二年成“樑柱”三年學成出科,又三年謝師,技藝大進,頭角嶄露,一出《上天台》唱得“東四處”小有名氣,始得“河底紅”藝名。謝師完畢
玉明16歲謝師完畢,住了蔭營史巨才的“爛計班”一年後搭董壽陽的“晉風園”最後輾轉至王應錦(藝名‘萬盞燈’也叫‘四寶旦’,‘十一生’業師)為過門師傅,與閆翠紅、董小樓、筱桂花(王愛愛之祖母)雷光明等同台演出至上世紀30年代末, 期間既有名師傳授點撥, 又不輟“靠台功”的鍛鍊,戲路子大為拓寬,技藝日臻全面,鄉人垂青,名噪一方。因有趙姓殷實人家見愛,遂招門納婿。妻曰桂花。一路走來
30年代末期玉明孜孜以求,進取心切,遂奔太原投鬚生泰斗丁果仙創辦的“步雲劇社”應工鬚生,活兒唱‘零碎’後因能戲較多且文武皆可,一來二去便給丁氏拉了‘二套’此時, 以丁果仙為首的一代女伶以其特有的優越條件大成氣候,晉劇舞台名伶迭出,流派紛呈。作為男性藝伶的段玉明深知憑嗓子唱文戲,買‘亂彈’難以名出人右,欲躋身行列必以外部形體動作戲取勝。從此,刻意將戲路子轉移到《金沙灘》《下河東》《殺府》《走邊》《出樊城》等唱做兼重的‘功架戲’上來。然而,由於日夜苦練,拼力太甚,演唱之間,不幸‘塌中’痛苦之餘,毅然到海子邊呵冰求音,持以數年,嗓音復得,大喜過望,遂再登舞台,立身‘中間’成為響噹噹的‘硬二套’鬚生。唱文戲雖不太盡如人意,但也可觀眾之心。演一路文武兼重的袍帶靠架戲卻得心應手,令人折服。40年代初期,時在盛年的他轉入冀美蓮、喬國瑞(獅子黑)領班的太原“新化劇團”以其寬綽的戲路和豁力的表演,與丁果仙、梁小雲、馬秋仙、閻愛成、郭素英、劉文才、武慧仙、閆翠紅、李愛花、董小樓等一批名伶合作了《玉虎墜》(飾馮彥)《炮烙炷》(飾比干)《反徐州》(飾徐達)《美人計》(飾介子推)《雞架山》(飾狄仁傑)《舍飯》(飾朱春登)走山》(飾曹福)《殺驛》(飾吳承恩)《回荊州》《黃鶴樓》(均飾劉備)《日月圖》《富貴圖》《鳳儀亭》等多出劇目。頻繁演事中尤與梁小雲合作最多且默契。《舍飯》《走山》兩戲在行內外蜚聲大起。期間,收了回來成著名鬚生的劉寶俊為入室弟子。不惑之齡
1953年8月,新化劇團奉命改編為“華北人民晉劇團”,1954年7月再改山西人民晉劇一團,及至以後的山西省戲曲劇院,臨近不惑之年的段玉明始終嚴守舞台,在以丁、牛、郭、冀四大頭牌為主的最佳演出陣容中與劉寶俊、梁小雲、喬玉仙、任玉珍、劉先玲、李素英、冀萍、馬玉樓、王銀柱、劉致和、孫福娥(周瑜生)等知名度很高的藝人同台演出多年,相濡以沫競得益彰,技藝日臻精熟,運用更加裕如。應工劇目除上述提到者之外,又演出《忠保國》《七人賢》《祥麟鏡》《金龍寺》《闖王進京》《蘆花》《撫琴》《桑園會》《蝴蝶杯》等同時在省晉劇院創作改編、移植的《文嫣》《和氏璧》《火焰駒》等戲中充任了本行當有一定分量的角色。在1957年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集體演出獎劇目《文嫣》中飾張治一角獲個人表演一等獎。玉明喜歡並擅演現代戲,1953年在華北人民晉劇團時候就以“志願軍的父親”一角色與冀萍、胡國安、冀美蓮、任玉玲、李愛花合作排演了現代戲《一個志願軍的未婚妻》,在省內外引起重大反響,查省晉劇院院志,五、六十年代所排的《漳河灣》《五十元錢》《豐收》《幸福之路》《旭日東升》等現代戲中無一沒有段玉明參加,而且每每與梁小雲、冀萍、李愛花合作最多。他們珠聯璧合,相映生輝的表演使得戲情趣盎然無不在觀眾中留下揮之不去的印象。六載光陰
從華北人民晉劇團(1953)始,至實驗劇院(1959),六載光陰,段玉明曾兩次參加前線慰問演出。一次是1953年10月隨賀龍為總團長的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第六分團,在朝鮮前線對志願軍第十二兵團以《游花園》(飾王允)《牧羊卷》(飾朱春登)《黃鶴樓》(飾劉備)等戲,慰問演出歷時三月。第二次是1959年4月隨山西人民福建慰問團赴福建慰問演出,段氏的《黃鶴樓》《一個志願軍的未婚妻》(片段)深受解放軍戰士的讚譽。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實驗劇院成立中路梆子青年演出團,選調晉中的王愛愛、王寶釵、劉漢銀、姬榮生、溫明軫等優秀演員,晉中提出以省級男鬚生演員作交換,玉明非出本願,但以黨領導下的老藝人姿態,服從分配榮調晉中專團與程玉英、喬玉仙、王萬梅等合作共事。六十年代中期時逢現代戲(時稱革命樣板戲)轟然,玉明在《紅燈記》《太行英雄》中扮演主要角色,一次在《紅燈記》(飾李玉和)演出中誤道台詞,曾受到過火的衝擊。後來平反,但時常隱疾在心,鬱鬱寡歡。競在1974年身患絕症(胃癌),挨至次年三月溘然而卒於原籍,得年5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