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理國金絲藤編織飾物

宋代大理國金絲藤編織飾物

宋代大理國金絲藤編織飾物整體結構用金絲及金薄片編織而成,色澤金黃。圍繞環體分別由聯珠紋、如意紋、人字形紋組成,四周為二金絲編織成的如意花環,外徑缺口處則由一飾如意紋薄片相連,藤編中央鏤空鑲嵌五朵盛開的金花。

外形說明

宋代大理國金絲藤編織飾物宋代大理國金絲藤編織飾物
說明:1978年大理三塔塔頂出土,雲南省博物館藏。 直徑各6.2厘米,厚0.8厘米。

藝術特徵

整體結構用金絲金薄片編織而成,色澤金黃。圍繞環體分別由聯珠紋如意紋人字形紋組成,四周為二金絲編織成的如意花環,外徑缺口處則由一飾如意紋薄片相連,藤編中央鏤空鑲嵌五朵盛開的金花。這些金絲藤編織成的花朵,規整,均勻,條紋清晰,光彩熠熠,工藝細膩,是藤編工藝的極致。
金藤編織原系印度緬甸的裝飾物。《東華錄》記載:“宋紹興丙辰(1136年)夏、薄等國遣使俄托乖訶進表兩匣及金藤兩個。”可見至少在宋代,金藤編織便在中華大地出現。金藤織飾物有可能為緬甸入朝的貢品,是雲南大理古時與鄰近國家及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