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安福寺]

安福寺[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安福寺]

安福寺位於九龍江南溪畔、玳瑁山(又名大帽山)北麓的龍海市白水鎮井園村境內,瀋海高速公路從寺院右側穿行而過,水陸交通方便。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安福寺始建於元朝至正十八年(1358年)。原來的建築為三進土木結構,紅磚碧瓦,雕樑畫棟,氣勢恢宏壯觀。安福寺創建者為禪宗(喝雲)第二十八代禪師海舟慈。其後,薪火相傳,規模日擴,香火旺盛。鼎盛時期,住僧多達99人(其中三分之一為護寺武僧)。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朝廷發兵剿“反清復明”勢力白蓮教、哥老會、小刀會等的同時,進攻安福寺,寺僧眾抗爭乏力,憤然焚寺捐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喝雲後傳諸師,緬懷祖德,懷念家山,遂于海內外發起修復祖庭倡舉。隨後,廈門南普陀寺釋瑞苗大法師不顧耄耋之年,親臨視察,力主重興,並授書委託,由其徒釋廣宗法師暨天恭堂居士及所在地信徒代表組成重興小組。在籌備重興期間,廈、漳等地信徒及台、港、澳同胞,馬、菲僑胞等給予熱情的幫助和有力的支持。

規模

重建後的“安福寺”,坐西南朝東北,琉璃瓦蓋頂,高18米,上下兩層宮殿式建築。寺前有放生池,放生池後建三層寶鼎一座,緊接其後再建單層寶鼎一座。寺大門左右各有青石雕刻大石獅一隻。寺門前埕地上左建一金爐,右建一四方形佛塔。寺主殿為宮殿式二層建築,面積為1250平方米,主殿右側的寺管理委員會活動室建築面積為336平方米,總占地面積為3500平方米。主殿前方建有天王殿,供奉彌勒佛、四大天王等,主殿後建“喝雲堂”,以紀念寺乃臨濟宗喝雲衍派法脈。
安福寺主殿上層(上殿)為“大雄寶殿”,正中供奉釋伽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三世尊佛(該三世尊佛脫胎像為名師黃三皇最後作品,極為珍貴),前左供迦葉尊者,右供阿難尊者。供桌上左供韋陀尊天、右供關帝君。供案左右兩邊的延燈塔上各供阿彌陀佛。供案左邊放置一罄,右邊放置一木魚。殿內左側懸掛一大鐘,右側支架一大鼓。下殿為“地藏道場”,中間供奉著由緬甸進口的純漢白玉地藏王菩薩,重1620公斤,高170公分,是廈門市南普陀寺贈送的。左供道明,右供閔公,前供奉觀音菩薩,供案左右延燈塔上供奉地藏王。殿門左聯:“安寧社稷四面八方沾法益”,右聯:“福被黎明千秋萬載擁慈航”。上殿有已故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寫的“大雄寶殿”橫匾,下殿有全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仁德題寫的“地藏道場”橫匾。

佛事活動

安福寺於1999年12月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如今,廈門泉州漳州、石碼等地的善男信女常到寺院朝拜,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及台、港、澳地區的信徒也時有前來朝拜。農曆每月廿六日,信徒到寺做佛事活動,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舉辦朝山活動,善男信女不約而同到寺朝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