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舊瓜地馬拉城英文名稱:AntiguaGuatemala
國家:瓜地馬拉
所屬洲:北美洲
批准時間:1979
批准標準:197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v)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安提瓜瓜地馬拉(舊瓜地馬拉城)位置在中美洲的中部,建於海拔1500米的潘喬亞(Panchoy)山谷,其位置靠近阿瓜和富埃戈(Fuego)火山頂峰。這個地區的中心受到地震的威脅。城市建於公元1543年,具有行政功能。當阿爾沃拉杜的佩多(PedordeAlvorado)被科特(Cort)派遣到瓜地馬拉建立首都聖地亞哥(SantiagodeMayor)的時候,瑪雅人已經順從阿茲特克人的統治。三年以後,由於當地的暴力活動,西班牙人放棄了這座城市。
發展歷史
1527年,首都重新建立在阿爾莫隆加(Almolonga)。1541年城市被地震和火山噴發所摧毀。隨後是一系列具有破壞力量的地震。1543年,SantiagodeMayor在現在的安提瓜瓜地馬拉地方重新建設。隨後的歲月中,它成為港口總監辦公活動中心,而且它的範圍擴展到整箇中美洲。安東尼利(Antonelli)勾勒出第一個都市規劃。1590年,在另一次地震以後城市得到重建。在17世紀期間,城市的建築汲取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靈感建立起來。1717年的另一次地震導致一次建築的繁榮。在這1775年西班牙當局決定重新建造瓜地馬拉首都。朱安·包蒂斯塔·安東尼利(JuanBautistaAntonelli)(他也負責卡塔納赫、哈瓦那、聖胡安、波多黎各防禦工事的設計)的計畫符合互相垂直的格線,他的根據是東西向四個基本點。廣場和安提瓜瓜地馬拉的通道精心設計,整體從文藝復興中借用了一些特點。直線的都市格線的整體元素是持久的。1590年,在另一次地震以後城市得到重建。在17世紀期間,城市的建築汲取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靈感建立起來。1717年的另一次地震導致一次建築的繁榮。在這1775年西班牙當局決定重新建造瓜地馬拉首都。朱安·包蒂斯塔·安東尼利(JuanBautistaAntonelli)(他也負責卡塔納赫、哈瓦那、聖胡安、波多黎各防禦工事的設計)的計畫符合互相垂直的格線,他的根據是東西向四個基本點。廣場和安提瓜瓜地馬拉的通道精心設計,整體從文藝復興中借用了一些特點。直線的都市格線的整體元素是持久的。
這個具有50多公頃的小殖民城鎮的建築景觀占優勢的是屬於18世紀的巴洛克教堂和修道院。城市的整體隨著幾次連續的地震而重新建設,城市擁有防禦要塞的面貌,城牆是厚的的,塔樓是低的,非常有色彩。瓜地馬拉城(GuatemalaCity),瓜地馬拉首都,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火山區的高原上,海拔1,493米。人口200萬(1988),為中美洲最大城市。始建於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壞,1776年遷現址。市內多低矮建築物。1779年起為首府。1823-1838年曾為中美洲聯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紡織、菸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樞紐,鐵路向東北、西南分別通達巴里奧斯港和聖何塞。設有大學(1676年建)、科學院、博物館等。中美洲共同市場總部設此。城郊有瑪雅文化古蹟。
地理簡介
安提瓜瓜地馬拉位置在中美洲的中部,建於海拔1500米的潘喬亞(Panchoy)山谷,其位置靠近阿瓜和富埃戈(Fuego)火山頂峰。這個地區的中心受到地震的威脅。城市建於公元1543年,具有行政功能。當阿爾沃拉杜的佩多(PedordeAlvorado)被科特(Cort)派遣到瓜地馬拉建立首都聖地亞哥(SantiagodeMayor)的時候,瑪雅人已經順從阿茲特克人的統治。三年以後,由於當地的暴力活動,西班牙人放棄了這座城市。108889平方公里,位於中美洲北部,與墨西哥、貝里斯、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接壤。南瀕太平洋,東臨加勒比海的宏都拉斯灣,陸疆同墨西哥、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和貝里斯接壤。全境三分之二為山地和高原。西部有庫丘馬塔內斯山脈,南部為馬德雷山脈,西部和南部屬火山帶,有火山30多座,塔胡穆爾科火山海拔4,211米,為中美洲最高峰。地震頻繁。北部有佩滕低地。太平洋岸有狹長的沿海平原。主要城市多分布在南部的山間盆地。位處熱帶,北部及東部沿海平原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山地屬亞熱帶氣候,一年分乾濕兩季,5-10月為濕季,11月至次年4月為乾季。東北部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南部為500-1,000毫米。森林占全國面積的一半,佩滕低地尤為集中;盛產桃花心木等貴重木材。礦藏有鉛、鋅、鎳、銅、金、銀、石油等。
其北部的低地平原佩滕是熱帶雨林,中部的高地上的火山可達4200米,太平洋畔狹窄富饒的平地又是熱帶氣候。中部的高原也是瓜地馬拉的文化中心,在這裡,在1300到1800米高處全年氣溫溫和,日溫度在18到28攝氏度之間,在更高處一月和二月往往會比較冷。瓜地馬拉的首都瓜地馬拉市也在這裡。它有250萬居民,是瓜地馬拉最大的城市。旅遊中心有阿蒂特蘭湖、老首都舊瓜地馬拉、古老的瑪雅城市蒂卡爾和一些其它著名的城市如克薩爾特南戈和奇奇卡斯德南哥。人口1260萬(2007年)。為中美洲人口最多和土著居民比例最高的國家,其中印第安人占53%,印歐混血種人占45%,白人占2%。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另外還有瑪雅等23種土語。居民75%信奉天主教,25%信奉基督教新教。
資源狀況
瓜地馬拉城(GuatemalaCity),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南部火山區的高原上,海拔1,493米。人口200萬(1988),為中美洲最大城市。始建於1524年。因遭地震多次破壞,1776年遷現址。市內多低矮建築物。1779年起為首府。1823-1838年曾為中美洲聯邦的首都。咖啡、玉米、小麥等農產品的集散地。擁有全國一半以上的工業,主要有水泥、木材加工、紡織、菸草、食品加工等。交通樞紐,鐵路向東北、西南分別通達巴里奧斯港和聖何塞。設有大學(1676年建)、科學院、博物館等。中美洲共同市場總部設此。城郊有瑪雅文化古蹟。瓜地馬拉是古代印第安人瑪雅文化中心之一。1524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527年西班牙在危設定都督府,管轄除巴拿馬以外的中美洲地區。1821年9月15日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宣布獨立。1822—1823年成為墨西哥帝國的一部分。1823年加入中美洲聯邦。1838年聯邦解體後,於1839年再次成為獨立國。1847年3月21日瓜地馬拉宣布建立共和國。
1527年,首都重新建立在阿爾莫隆加(Almolonga)。1541年城市被地震和火山噴發所摧毀。隨後是一系列具有破壞力量的地震。1543年,Santiago de Mayor在現在的安提瓜瓜地馬拉地方重新建設。隨後的歲月中,它成為港口總監辦公活動中心,而且它的範圍擴展到整箇中美洲。安東尼利(Antonelli)勾勒出第一個都市規劃。1590年,在另一次地震以後城市得到重建。在17世紀期間,城市的建築汲取中世紀和文藝復興的靈感建立起來。1717年的另一次地震導致一次建築的繁榮。在這一時期,大量的重要的建築物重新建造起來。1775年的另一次地震使城市成為廢墟。
1775年西班牙當局決定重新建造瓜地馬拉首都。朱安.包蒂斯塔.安東尼利(Juan Bautista Antonelli)(他也負責卡塔納赫、哈瓦那、聖胡安、波多黎各防禦工事的設計)的計畫符合互相垂直的格線,他的根據是東西向四個基本點。廣場和安提瓜瓜地馬拉的通道精心設計,整體從文藝復興中借用了一些特點。直線的都市格線的整體元素是持久的。這個具有50多公頃的小殖民城鎮的建築景觀占優勢的是屬於18世紀的巴洛克教堂和修道院。城市的整體隨著幾次連續的地震而重新建設,城市擁有防禦要塞的面貌,城牆是厚的的,塔樓是低的,非常有色彩。
建築特色
安提瓜瓜地馬拉是聞名的巴洛克(Barroco Antigueno)藝術風格的誕生地,而且擴散到拉丁美洲。它輸出宗教藝術作品到西班牙。首都提供了巴洛克時代的美洲殖民城市的獨特的證據。安提瓜提供了18世紀建築整體卓越的典範,並且引出精確的考古學地點勾勒出日常生活的脈絡。安提瓜瓜地馬拉,位於瓜地馬拉南部的薩卡特佩克斯省,距首都瓜地馬拉城西南約40公里。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安提瓜瓜地馬拉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提瓜瓜地馬拉,有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始建於1524年,瓜地馬拉都督轄區建立後,17世紀時為其首府。因屢遭地震破壞,1776年在距該城東北40公里處建新城,即現瓜地馬拉首都瓜地馬拉城。安提瓜瓜地馬拉重建後,仍然體現了西班牙殖民時代城市的風貌。
安提瓜瓜地馬拉和墨西哥城一樣,都曾是西班牙殖民統治地區的政治、軍事中心。城中央廣場稱"國工廣場"。四周有棋盤狀道路。這樣的布局具有當時典型的西班牙殖民城市特點。中央廣場周圍建有許多雕琢裝飾華美的巴洛克式建築,廣場北側有市政廳建築,建有堅固圓柱支撐的兩層迴廊。著名的方濟會修道院為巴洛克式建築,其大門兩側有螺鏇狀圓柱,具有鮮明特點。安提瓜瓜地馬拉曾遭地震毀滅性打擊,城內房屋低矮,沒有高層建築。
安提瓜瓜地馬拉大教堂也矗立在國工廠場一旁。在整箇中美洲殖民地化過程中,天主教教會發揮了巨大作用。早期的大教堂,因1583年的地震而倒塌。重建時則極為奢華。隨後城內又建造了許多教堂、修道院、神學院。1678年開辦了高等學府聖卡洛斯大學等,成為南美的宗教和文化中心。與當時的城市規模相比較,安提瓜瓜地馬拉的宗教建築物是比較多的,現大部分已損毀,但從遺存的建築物門廊等可看出當時的繁榮景象。
本地特產
瓜地馬拉地理位置處於熱帶,但因海拔比較高的原因,氣候溫和,實屬亞熱帶氣候。咖啡樹在這種氣候的影響下,開花和結果要比世界其他地區的咖啡樹慢。它溫和的氣候加上肥沃的土壤造就了種植咖啡的絕佳環境。鑑賞家稱這種咖啡屬於世界上最優秀,最與眾不同的咖啡。特點:味道濃,令人滿足,中到高酸度,高密度,帶有絕妙熏煙的味道。火山曾經將這個原來盛極一時的都城毀滅於瞬間,就在一夕間奪去了所有的繁華與美麗。經過這一場顛躓後的山城,200多年的絢爛從此消失,安提瓜再也沒有昂首闊步過。歸於平淡後的安提瓜,如今由僅存著的印第安人刻苦耐勞地經營著。這些勤勞堅強的印第安人成了後來的咖啡生產者,他們不僅發現了安提瓜咖啡濃郁而誘人的獨到氣味,還將它帶給了全世界的人們。如今,安提瓜咖啡享有世界上品質最佳的咖啡的聲望,被咖啡鑑賞家譽為世界上最優秀、最與眾不同的咖啡。喝著純正的瓜地馬拉安提瓜咖啡,再播放一首南美洲的民歌,思緒就可以被拉得很遠,遠到從未相見的從前。曾在瓜地馬拉的土地上存在過的智慧的瑪雅人,他們在我們從沒見過的咖啡樹下,經過一天的勞作後,他們飯後享受著地道的瓜地馬拉咖啡,看著落日漸漸地消失在海平線。
瓜地馬拉咖啡有著濃濃的香氣,即便不喝,光聞那香氣就已經是一種享受。安提瓜咖啡具有豐富和絲絨般的醇度,濃郁而活潑的香味,且酸味素細。當誘人的濃香在你的舌尖徘徊不去時,這其中隱含著一種難以言傳的神秘。啖第一口時,你可能感受平淡,但隨著咖啡慢慢冷卻,你便會發現它的微甜並為它的深度而驚喜。
安提瓜的咖啡之所以受到絕大多數咖啡愛好者的追捧,只因為它那與眾不同的香味。由於它種植於火山山腹上,與哥斯大黎加相比更能保留自己的特徵,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比哥斯大黎加有著較多的地理與氣候上的優勢。瓜地馬拉位置處於熱帶,但因海拔比較高的原因,氣候溫和,實屬亞熱帶氣候。咖啡樹在這種氣候的影響下,開花和結果要比世界其他地區的咖啡樹慢。不過,溫和的氣候加上肥沃的土壤造就了種植咖啡的絕佳環境。
這些由瑪雅人經營的咖啡業曾使瓜地馬拉經濟一度繁榮,並且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統治地位。但不幸的是,瓜地馬拉國內的政治情況並不利於這些咖啡種植者。高產量通常是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繁榮的標誌。然而,瓜地馬拉現在的咖啡產量已相對下降,每公頃只有700公斤,而薩爾瓦多的產量為每公頃900公斤,哥斯大黎加更是產量驚人,每公頃高達1700公斤。瓜地馬拉咖啡出口貿易控制在私人公司手中,但國家咖啡委員會控制著咖啡工業的其他部門。目前瓜地馬拉一些質地最優的咖啡出口到日本,在那裡,每杯咖啡賣到3~4美元。瓜地馬拉為了重新振興自己的咖啡產業,特意成立了特種咖啡協會,並對這些高品質的咖啡給予最大的資助與關注,這些努力將會很快取得成效,而真正的受益者不僅僅是那些咖啡種植者,還有全世界的咖啡愛好者。
興衰經歷
安提瓜瓜地馬拉(舊瓜地馬拉城)位置在中美洲的中部,建於海拔1500米的潘喬亞(Panchoy)山谷,其位置靠近阿瓜和富埃戈(Fuego)火山頂峰。這個地區的中心受到地震的威脅。城市建於公元1543年,具有行政功能。當阿爾沃拉杜的佩多(PedordeAlvorado)被科特(Cort)派遣到瓜地馬拉建立首都聖地亞哥(SantiagodeMayor)的時候,瑪雅人已經順從阿茲特克人的統治。三年以後,由於當地的暴力活動,西班牙人放棄了這座城市。這個具有50多公頃的小殖民城鎮的建築景觀占優勢的是屬於18世紀的巴洛克教堂和修道院。在殖民地時代,由西班牙殖民政府統治的“瓜地馬拉王國”的首都並不在如今的瓜地馬拉城址上,而在距離瓜地馬拉城一小時車程的安提瓜瓜地馬拉。這個始建於16世紀早期的城市坐落在高原上的一個山谷之中,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海拔3000多米的阿瓦火山以及另外兩座火山將它環繞其間。你站在安提瓜城中大部分地方,一抬頭就能看到阿瓦火山的山頂。城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明顯的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無論是教堂、酒店還是市政廳,甚至是一家小小的商店。
在安提瓜最興盛的時期,它的人口超過6萬,在整個新大陸僅次於墨西哥城和利馬;城中擁有30間教堂、18間修道院、15間隱修院、10家禮拜堂、5家醫院和一所孤兒院以及聖卡洛斯大學。然而,在18世紀的後半葉,這樣一個充滿了自然與人文的結合、殖民地文化與土著文化的相融氣息的城市卻被遺棄了,瓜地馬拉的首都遷移到了現在的瓜地馬拉城。那么,安提瓜瓜地馬拉是為何被遺棄的呢?是因為“環境”,準確來說,是因為自然環境。如今大名鼎鼎、遊客如雲的“世界遺產”安提瓜,在兩百年前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抉擇——由於它修建在地震頻發的地區,1773年的一場大地震毀掉了大部分城市,當地官員不得不請求西班牙國王允許他們遷都。於是,安提瓜在瓜地馬拉永遠失去了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在一片廢墟中沉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