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石油化工總廠第一中學

安慶市石油化工總廠第一中學

安慶市石化第一中學,座落在風景秀美的西小湖畔。學校創建於1977年5月, 2005年5月正式邁入安徽省示範高中行列。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創業,安慶市石化第一中學已成為一所享譽江淮的名校。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安慶石化一中坐落在安慶石化總廠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及安慶市西小湖風景區附近,創建於1977年5月,1989年8月遷入現址,1993年11月更為現名,1996年被授予“安慶市示範中學”稱號,2002年8月原石化一中、二中兩所中學合併重組,學校分東、西兩個校區。2004年3月通過了安徽省示範高中評估專家組的評估驗收。2005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示範高中”稱號。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6.3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73萬平方米。校園整潔、寧靜,環境優美,是安慶市花園式單位。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236人,其中高級教師79人,一級教師104人。有72個教學班,在籍學生達4300多人。

學校本著“民主辦學,依法治校”的宗旨,將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形成獨有的辦學特色。學校始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走素質教育之路。學校已形成“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良好校風,樹立起“進德修業、教書育人、言傳身教、誨人不倦”的教風和“認真刻苦、勤學多思,誠實謙讓、勇於進取”的學風。建校以來,學校先後榮獲“省《國家體育鍛鍊標準》達標先進集體”、“省電教設備一類達標學校”、“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暑期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化工石化系統通訊賽團體第一名”、“市重點中學田徑運動會精神文明隊”、“石化集團公司最佳綠化庭院”、“安慶市花園式單位”、“全國優秀中學生文學社團”、“安慶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先進集體”。

學校教學設施初具現代化中學的基本條件。擁有能滿足教育教學需要的多功能報告廳、天文台、語音室、多媒體教室、網路機房、千兆校園網,並與北大附中進行遠程教育的辦學合作。學校還擁有學生閱覽室、教師閱覽室,有藏書近8萬冊的圖書館。總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科學樓業已投入使用。

學校的校訓是“團結、勤奮、求實、創新”,在近28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始終堅持“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未來的發展要求管理學校,以生命的崇高價值引導教師,以人的終身發展引導學生”的辦學思想,努力實現“創建規範加特色學校”、“培養合格加特長學生”的目標,並在教育管理、學生的德育工作和實現教育現代化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學校特色

二、特色之一:在學校發展思路上,學校積極探索將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緊密結起來,以獲取管理上的最大效益,努力調動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

(一)在民主的基礎上完善各項管理制度。

學校管理,首先需要規範化和科學化,這就需要剛性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學校高度重視學校的制度建設,編印的《管理工作手冊》就囊括了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學校的原則是,凡學校需要管理的地方,都必須有制度。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已基本形成了網路化的制度管理模式。不過石化一中的制度管理有它自己的特點:第一,任何一項制度首先來自於廣大教職工,由學校辦公室平時收集職工意見,並與有關部門磋商,形成文字,提交教代會討論;第二,任何一項規章制度必須經過教代會討論通過方能實施;第三,在制度管理上,石化一中不存在管理和被管理者之別,幹部與教師均一視同仁,在每年召開一次的教代會上,幹部還必須接受教職工代表的評議,並當場公布評議結果,充分體現了學校管理上的雙向性和平等性。2004年,在學校五屆二次教工代表大會上又通過了《石化一中教師常規工作量化考核實施意見》,從而使學校的制度管理又向規範化、客觀化、公正化方向邁進了一步。目前,學校凡有規章制度的領域,均基本實現了制度化的自動運行。

(二)依託制度管理優勢,積極探索校內層級管理的有效模式。

制度的有效在於執行。由於學校規模較大,一項制度的落實就需要一個嚴密的管理層。經過幾年的探索,學校在原有的管理層級上,形成了年級組黨政工集體管理的基層管理模式,即在年級組設立黨小組負責年級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級組長負責年級的日常行政工作,工會組長負責年級教職員工活動安排及其他事務。年級組黨政工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學校布置的需要年級組執行的重大事項,都必須由黨政工集體討論制定方案,共同完成。這種管理方式適應一定規模以上學校的決策的執行,它在該校已經試行多年,有效地解決了人多、事雜、攤子大帶來的管理失效的難題。

(三)以人文化管理為追求,激活教師隊伍活力。

學校的管理如果僅僅停留在制度管理上,那將很難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近兩年來,學校通過認真研究,並吸取別校的有益經驗,決心將“管理的學校建設成學習型組織”(馮恩洪語), 提出了管理方式要將制度化管理與人文化管理密切結合起來。為此,學校一方面結合當前形勢,在校內掀起學習熱潮,要求全體黨員和教職工定期組織學習;另一方面,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改善黨群關係,加強學校的黨建工作。黨員幹部深入民眾,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己漸成風氣,學校良好的人文環境逐步形成。

在當前形勢下,不論是減輕學生負擔,還是加強青少年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將其落到實處,就必須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我們深深認識到: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其它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石化一中從建立學習型教師隊伍著手,積極開展“教師隊伍建設年”活動,以管理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

1、運用目標導向機制,統一教師的思想和認識,使教師在樹立了素質教育思想的前提下,增強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感。自1996年學校成為市示範中學以後,學校又提出了向省級示範中學行列邁進的目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廣大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和素質。石化一中在組織廣大教師學習教育與教學理論和各項教育政策法規的同時,定期組織教師進行討論,並通過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的方式,使教師從比較中看到自身的差距,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

2、建立並強化激勵機制,控制教育、教學活動的方向和效果,使教師在學校的統一管理、統一要求下把提高自身素質變為行動。在實行這一機制轉換過程中,學校本著這樣三個前提:面對實踐,著重培養教師的進取意識;面向未來,著重培養教師的現代意識和超前意識;面對現實,著重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從以下兩個層次開展工作:

第一,提高教師基本的教育教學水平。在這一層次中,把提高青年教師教育教學基本功和培養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作為重點,具體方式是校內實行新老教師結對子,校外實行聯誼的方式,派青年教師到別的學校學習、聽課。黨員教師每人都確定一名青年教師作為聯繫對象,並定期開展談心活動,激發青年教師的熱情和信心。

第二,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水平。學校成立了教科室,並將它的主要任務定位於研究“細化的教學目標體系,寬化的德育途徑方法,一體化的學校管理模式”。為進一步推進“科研興校”,學校下大決心取消了各種形式的加班加點,促使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各教研組在本學科中開展調查研究,確立課題,制訂計畫,一批課題先後獲得省、市立項;學校還積極創造條件,為教師教育教學的現代化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特色之二:在學校發展戰略上,學校一貫堅持“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的未來負責”的原則,真正將德育工作放在學校整體工作的首要位置上。

從教育發展的趨勢來看,學校發展的生命力在於今天的教育者能為學生明天的成人成才奠定怎樣的基礎。正是基於這樣的思考,學校始終將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並採取切實措施,將其落到實處。

(一)堅持加強班級常規管理與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相結合

班級常規管理的有效性是學校一切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近年來,學校通過認真總結,反覆實踐,探索出了對班級一日常規實行量化評分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將班級的一日常規分解為七個部分,由各年級的學生會幹部輪流每日逐項評分,每兩周一小結,每月通報結果,每學期末由政教處總結,並將結果作為評選“文明班級”的基本依據。班級一日常規實行量化管理在我校已實行了15年了,1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了對班級常規管理實行量化這一方向,並在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增添新內容,充實新方法和探索新手段。我們認為在以下三個方面的改進是成功的:1、評分的主體由教育者改變為學生,即由原來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對班級的常規管理逐項評分,改為由各年級學生分會的幹部每日進行量化評分。讓學生參與班級管理,既增強了管理的信服度,也使學生在參與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得到了鍛鍊;2、加強了量化評分的結果反饋,增強了透明度,在更大程度上保證了量化管理的公平性;3、增加了班級常規管理評價的輔助手段,將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納入到學校教師常規工作的考評體系中,圍繞學校常規工作的重點開展每月“文明檢查周”活動等。目前,這種管理模式由於較為客觀、真實地反映出班級常規管理狀況而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認同。

如果說班級常規管理是基礎的話,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也是衡量一所學校在多大程度上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標誌。依據學校的培養目標,我們確立了學校德育工作的目標是培養“文明的現代人”,即通過學校的教育,使每一位畢業於石化一中的學生走上社會都能具備良好的文明修養和現代社會所必需的人文素質。學校確立了以培養學生責任感為核心和切入點,中華傳統道德教育、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緊密配合的內容體系,每月確定教育主題,由各年級和班級具體實施。2003年,學校開展的責任感教育就分別組織了“責任與守紀”、“責任與學習”、“責任與愛國”、“愛心與責任”等系列責任主題教育活動。2004年,以“誠信教育”為中心內容,分別開展了“誠信待人”、“誠信考試”、“我的誠信度”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2005年開展了以 “關愛生命,快樂成長”為主題教育活動,為此學校開展了“規則,關乎我們的生命安全;知識,關乎我們的生命價值”、“責任,檢驗著我們的生命價值”、“快樂,源於責任”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2006年以“感恩教育”為主題開展各項德育工作。在教育形式上,注重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於樂,堅持圍繞當月主題每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並將主題班會的召開納入到班級常規管理考核體系中;堅持每周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並圍繞主題組織國旗下的講話;堅持每月進行一次主題黑板報評比。同時發揮校園廣播、閉路電視及各種宣傳櫥窗等媒體的宣傳教育作用,配合每月主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在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礎上,學校還將舉辦高中學生業餘黨校和對學生幹部的培訓工作規範化和常規化,並將思想教育的實踐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聯繫起來,使班級常規管理與學生思想教育始終成為學校教育的兩條主線相互配合,互相促進,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班級管理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水平的穩步提高。

(二)堅持學校教育與親職教育相結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也產生了許多新的問題。因而,學校教育如果不與親職教育緊密配合,就很難獲得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德育就必然缺乏針對性。在此問題上,我們一方面積極探索每學期召開一次的家長會的有效形式,同時,學校每學期為後進生指定一位幫教老師,並建立了家、校聯繫簿,明確要求幫教老師與後進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定期與家庭取得聯繫,努力與家庭達成良好的溝通,從而使家庭和學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信息渠道更加暢通。目前,教有所成的家長向其他家長傳授親職教育的經驗,家長、孩子與老師平等對話和交流等形式的家長會已在校園逐步推廣;另一方面,學校在全校六個年級建立了由一定教育經驗並對教育有較高熱情的家長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制度,定期召開會議,交流家校教育方面的經驗和信息;在六個年級系列化地舉辦家長學校,從親職教育的基本理論、各年級學生髮展特點及相應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給家長開設專題講座,受到了家長們的普遍好評和歡迎。學校教育和親職教育的密切配合,是我們在德育工作方面始終致力追求的目標。

(三)堅持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與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相結合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課堂教學的德育滲透是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為此,我校重點從兩個方面提高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性:第一,不斷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課教學,先後派人赴杭州、上海等地學習兄弟學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先進經驗,確立了將目標教學與“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的教研課題,形成了思想政治課教學與校內外教育活動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第二,規範各學科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和方法,強化學科教學的教育性,要求教師備課必須有德育內容,上課必須有德育滲透的方法和手段,課後必須有德育滲透效果的評價,並將學科德育滲透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內容,以此來糾正教師在教學中只教書不育人的片面行為。

德育內容的傳輸和學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必須在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具體活動中,通過情感的薰陶才能實現。為了給學生展示自我提供平台,為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創造條件,學校總是不遺餘力地開展各項活動,而且特彆強調活動的教育性和精細化。在原來每年舉辦一屆學生田徑運動會、舉辦一場學生文藝演出活動的基礎上,從2002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校園文化藝術節,從而讓更多的學生能參與到活動中來,獲得成功和快樂的體驗。我們對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是:今天比昨天更文明,今天比昨天更成功,今天比昨天更快樂。因為文明來源於學生良好習慣的不斷養成,成功來源於學生責任感的逐漸形成,而快樂正是源於文明與成功後獲得的價值體驗。學生一天比一天文明,一天比一天成功,一天比一天快樂,我們的德育就是成功的,這樣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四)堅持班主任隊伍的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結合

我們始終認為,在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學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層次取決於學校德育工作隊伍尤其是班主任隊伍的整體水平和素質。正是基於這一點,學校總是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努力加強德育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自建校之日起,學校就專門成立了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計畫、組織和實施的常設機構——政教處和團隊組織,並不斷充實和完善其基本職能和管理職責;建立健全了年級組黨政工集體管理和班主任工作例會制度,規定了班主任工作例會的基本內容,即理論學習、經驗交流和工作部署,為每個年級訂閱了《人民教育》、《班主任之友》雜誌和《德育報》;實行了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班主任要先行學習和討論制度,以使班主任對教育主題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本學期為開展“關愛生命,快樂成長”的主題教育活動,學校就安排了三次教育沙龍,分別就“教育,關注生命什麼?”、“教育,怎樣關注生命?”、“在教育中,師生一起成長”的話題,組織班主任學習探討。一年一屆的學校德育工作研討會已經召開十屆了,每一屆德育工作研討會上,全體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都圍繞一個主題開展研討和交流,例如,2003年7月召開的第九屆德育工作研討會和首屆班主任工作論壇的主題是“新時期班主任的教育觀”,2004年7月展開的第十屆德育工作研討會和第二屆班主任工作論壇的主題是“教育,應當給學生以豐富的精神生活”等。德育工作的研討交流制度,為轉變教育者的思想觀念,更新教育者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台。

德育工作的創新就是要把關係到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教育教學活動抓好、做細。只要有對教育的熱愛和責任心,用心去對待學校的德育工作,德育就不會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這是我們總結28年來學校德育工作經驗和教訓獲得的基本認識。

四、特色之三:在學校發展手段上,學校本著“與時代同步,與世界接軌”的思路,積極開發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各種資源。

(一)保證經費投入,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軟硬體建設。

學校本著滿足教育教學不斷發展需要的原則,通過各種渠道增添、購置相應的電教設備。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該校電教軟硬體總值達3589078.65元,其中硬體總值3205971.34元,軟體總值383107.31元,在安慶市處於領先水平,並被命名為省“電教設備達標I類學校”。

學校現有網路機房4個,多媒體教室4個,語音實驗室1個,課件製作室1個,閉路電視系統1套,液晶投影機8台,視頻展示台6台,用於教師製作課件的掃瞄器、數位相機、數碼攝像機、DVD刻錄機、視頻捕捉卡等設備齊全,校園網現有伺服器5台,計算機總計達500多台。閉路電視系統與安慶石化總廠電視台聯網,目前可以接收中國教育電視台第一、二套及山東教育電視台節目,學校每間教室均配備有29寸彩電,每個教師辦公室都配備有一台接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教師在自己的辦公室就可以上網查找所需的各類教育教學資料。

(二)重視技能培訓,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取得豐碩成果。

為幫助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技能,用好學校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資源,學校多次邀請市電教館、教研室專家來學校開設講座,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素養。學校多次舉辦計算機知識普及、課件製作培訓班,每年舉辦一次每位教師必須參加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或課件製作比賽,並制定了相應的獎勵措施。目前全校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師都能獨立使用計算機製作課件,列印教案、試卷和論文,有多名教師拿到了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一、二級證書。

學校訂閱了《中國電化教育》、《中國小電教》、《外語電化教學》、《信息技術教育》、《中國小信息技術》、《計算機套用文摘》等多種雜誌,幫助全體教師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理論和業務素質,學習借鑑其它學校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的經驗。

通過上述多種渠道的理論和實踐的培訓,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作用的認識和在教學中自覺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水平顯著提高。

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該校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在全市居於領先地位,1989--1993年連續被評為安慶市 “電化教育先進集體”,1997年被評為安徽省“電化教育先進集體”。全校電化教學學科覆蓋率達100%,是安徽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該校教師的40多篇電教論文在國家、省、市級報刊上發表,有兩名老師參與了省《信息技術》教材的編寫工作。近年來,我校有4篇現代教育技術論文獲省一等獎,兩篇教學設計獲省一等獎,張明等多位教師製作的課件多次獲省課件製作比賽一、二等獎。在安慶市首屆信息整合課程教學大賽中,該校張明、鄭秀雲兩位老師獲一等獎,周紅文老師獲二等獎。2004年,我校左燕和鄭秀雲老師製作的《馬的世界》、《人類的起源》課件和課堂錄像在全國首屆語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比賽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學校還常年堅持開展學生信息技術第二課堂活動,選拔學生參加省中學生信息學奧賽,有多名學生在省賽中獲二、三等獎。

(三)加強校園網建設,構築教育信息化平台。

該校於2002年6月建成校園網,同年10 月,校園網通過電信光纖接入網際網路,並利用免費域名將校園網站在網際網路上發布,成為全市最早建立校園網站的學校。2003年3月,我校申請了網際網路國際域名。經過近三年的建設,我校校園網站欄目和內容逐步完善,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1、校園網站是學校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

我校校園網站設定有學校概況、教學管理、教育科研、德育之窗等欄目,校園新聞信息更新及時。有不少學生家長几乎每天都要登入學校網站,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動態。為發揮校園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學校還開設了學生學習網咖,將聯入網際網路的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教室對學生開放,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上資源,獲取網上學習資料。

2、校園網站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

該校與北大附中合作,通過衛星接收北大附中的教育資源,成為各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為充分發揮校園網的使用效益,學校要求各個教研組根據學科特點,建設學科的教育資源站點。目前,我校有一批能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骨幹教師,語文教研組長周宗福老師自己花錢購買域名和空間,建設了大語文教育網站(www.yuwen-edu.com),成為校內學生髮表習作和與校外教師交流的園地。歷史組萬多勝老師建設了陳獨秀研究網站(www.chenduxiu.net),已成為我校歷史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資源,並成為省內外很多學校開展歷史學科自主性學習的資源站點。物理組張明老師將自己開發的物理教學課件無償的放到校園網上,學生在家只要登錄到校園網站,就可以使用這些課件輔助學習。

3、促進學校管理系統的信息化、自動化。

依託校園網,我們構建了部分互動式套用軟體平台,網路辦公系統、學校教務管理系統,為實現教學和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基礎。

4、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信息化環境。

目前我校正在開展“信息技術整合學科教學開發研究”課題實驗,基於校園網路的課件開發、視頻點播(VOD)、網上題庫等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為教師順利開展課程整合實驗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環境。在工作中根據各科教師的需要,我們不斷將已有的VCD光碟轉成流媒體檔案,並收集有關的視頻資料,方便各學科教師的使用,如歷史學科經常在教學中利用校園網播放《火燒圓明園》、《甲午風雲》等教學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生物學科播放《863計畫》幫助學生了解學科前沿知識,以開闊學生的眼界等。

五、今後主要工作:建立學校學習型組織;建設好學校三支隊伍;推進學校三項改革。

(一)早在20世紀90年代,學校就提出要逐步實現由制度化管理向人文化管理過渡,這也是時代和教育發展的要求。建立學校學習型組織,道德要求全體教師要樹立言教與身教統一的思想,即教師要求學生熱愛學習、熱愛讀書,就必須自己首先是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的人,要求教師有成為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的強烈願望,並自學投入到實踐中。在未來三年中,學校將採取以下措施,鼓勵教師學習:實行教師學習成效評價和獎勵制度;實施教師教育專題理論學習定期考核制度;定期舉辦教育專題論壇活動;選拔學習優秀者進行學歷再提高。力爭在三年內,學校人人熱愛學習、執著鑽研業務的氛圍基本形成。

(二)幹部隊伍是學校建設和發展的領頭人,是做好學習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建設好教師隊伍是學校改革和發展永恆的主題。班主任隊伍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逐步實施、推廣校內崗位競聘和民主雙向評價制度,徹底打破“大鍋飯”和“平均主義”,促進三支隊伍素質的提高。

(三)即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課堂教學改革、學校德育改革。

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和思路是:以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為契機,逐步實施全員聘任制初步實施教師崗級聘用,強化教師工作崗位競爭意識,將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投入工作業績和師徒水平有機地結合起來,一年進行一次綜合考評,促進教師在考評和競爭中努力學習,鑽研業務,不斷進步,並進而促使教師在追求中不斷體會教育工作的內在尊嚴和價值。

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是:梳理出當前存在的較為嚴重的“應試教育”的觀念和行為表現,並加以嚴格的控制和規範,科學地提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和素質教育的課堂要求;以“活動——體驗——表現”這一課堂教學新進程來規範和約束教師的課堂教學,使教師在這樣的課堂進程中更加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觀察、操作、講座、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在規範課堂教學的基礎上,使教師以生活性、發展性和生命性三大理念指導課堂教學,促進教師的課堂教學達到一種自覺和自由狀態,從而使學校的課堂教學能整體接近或達到理想課堂的要求。

學校德育改革的思路是:在進一步規範班級管理和形成全員育人良好局面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以學生責任感教育為核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學生責任感的培養促進學生整體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確立“學會負責、樂於負責和善於負責”的教育主題,制定各年級責任感教育的系列化方案,強化活動教育的感化和薰陶氛圍;將學生責任感表現與日常行為密切結合起來,逐步建立學生責任感和誠信檔案,以正確的評價引導學生重視責任感的培育,使石化一中畢業的每一個學生終身都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