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科院茶葉研究所

安徽名茶開發—祁紅名茶研究;1990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茶樹新品種—波毫選育研究;1992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茶樹新品種—黃荊茶選育研究;1993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機構的沿革

三、四十年代已具一定規模,成為當時幾乎所有茶葉科技工作者嚮往的學習、實驗基地,被譽為“茶葉科研艱苦創業的典範”和“茶葉專家的搖籃”。解放後,1950年2月更名為祁門茶葉試驗場,先後由中茶公司皖南分公司及安徽省農業廳領導;1962年改名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祁門茶葉研究所,成為省農科院直屬專業研究所之一。文革期間,省農科院撤銷,茶葉研究所於1969年下放到祁門縣。1973年又歸屬省農科院至今。1995年,省編委下文定為安徽 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歷經八十多年的創業,全所擁有試驗、示範茶園42.65公頃,科研、示範生產用房7254平方米。現有在職職工111人,其中科技人員36人(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2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17人,初級專業技術人員7人)。所內設綜合栽培研究室、機械制茶研究室、化驗質檢研究室暨安徽省農科院茶葉質量檢測中心、市場信息研究室、所辦公室、財務科、示範茶場。

科研發展概況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從創建初期至解放前的30多年間,由於國內屢遭戰禍,機構變動頻繁,人事不穩定,人力、財力都受到限制,茶葉科研工作在艱難條件下起步,並逐步得以開展。至1949年解放,各項試驗工作有:(1) 栽培方面,開展了茶籽播種試驗、扦插試驗、壓條方法、茶苗移栽時期和方法、施肥試驗、採摘試驗、茶樹病蟲防治等研究。首次在國內建立了單行和雙行密植茶園,並提出適合當時套用的改進播種和採摘的試驗結果。(2)品種方面,對祁門種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選種準備工作。(3)制茶方面,進行了萎凋程度試驗、揉捻程度試驗、發酵程度試驗、乾燥程度試驗、原料質地與萎凋、揉捻、發酵等相關作用試驗等等,為提高紅茶品質提供了技術依據。首次在國內創製工夫紅茶機械初制設備,開展初制工藝規程的研究,為制茶機械化奠定了基礎。(4)茶葉化學分析方面。在當時儀器藥品常受限制的情況下,開展了茶樹葉灰份含量、茶葉水溶性灰份測定、茶葉內單寧與全澀量同生長期間氣溫高低、降雨量的關係;發酵時間與茶的主要成份變化的關係研究。此外還進行了一些精茶與鮮葉化驗工作。(5)技術人才方面。編印多種書刊,設定各類示範茶園並培訓出一大批茶葉技術人才,輸送到全國各地,為我國茶葉生產和科學技術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從解放到改革開放(1949—1978),機構雖經多次調整變動,但茶葉科研仍持續進行和發展,建立了專業科研單位體制,提高了研究質量,加速了科研進度。(1)栽培學研究方面,對叢栽茶園進行更新復壯,建立梯形茶園防止水土流失;進行了茶園持續豐產優質綜合栽培技術研究,取得了茶樹六年生快速高產達到1776斤鮮葉產量的結果;明確了茶園條播優於叢播,肯定了茶園改革播種方式的基本方向;迎接化肥工業的發展,開展茶園肥料施用技術研究;迎接新農藥的發展,對茶小綠葉蟬、綠盲蝽象、茶蠶、茶毛蟲、茶蓑蛾等茶樹害蟲進行新農藥防治研究;改造低產茶園,實施改樹、改土、改園和改革栽培管理技術的“四改”措施;開展茶樹修剪技術研究等等。(2)育種方面,選育出安徽1、3、7號三個國家級茶樹無性系良種,並以安徽1、3、7號良種為主體,結合其它良種,在全省建立了十三個良種基地,取得了明顯效果。(3)制茶機具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機具改革試驗,試製了萎凋簾的活動裝置,設計了木質水力揉捻機、畜力揉捻機和木質解塊篩分機、木質烘乾機及加溫萎凋室。還進行紅茶加溫裝置(萎凋)、萎凋槽烘茶等試驗和套用。對全省紅綠茶機具進行了調查,研製了4CJW-265型採茶機。(4)1960年起,編輯出版《茶葉科學簡報》(後改名為《安徽茶葉科技》),參加多部全國性茶葉書籍的編寫;開辦中專茶校,培養兩屆學員,為安農、浙農、屯溪茶校等提供教學實習場所,作專題報告並指導學生實習。
改革開放以後(1978—至今),是茶葉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發展最快、取得成果最多的時期。這一時期,茶葉研究所根據省科委和省農科院的科研規劃,確定以茶樹良種選育為中心,以制茶研究開發與茶葉深加工為重點,合理安排茶樹栽培、病蟲害防治、土壤農化與茶葉生化、茶葉綜合利用等學科的研究。從“七五”到“九五”共承擔省科委農業攻關項目2項,重點項目6項,省農經委開發項目2項和產業化項目1項,院重點項目12項,科技扶貧項目4項,橫向課題4項。(1) 茶樹良種選育與繁育:在我省茶樹品種資源調查與利用、茶樹新品種選育、無性系良種快繁與優質高效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三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其中新品種選育,“六五”—“八五”期間育成了“波毫”、“黃山早芽”、“黃荊茶”和“鳧早2號”4個省級無性系良種。通過承擔省“九五”農業攻關項目“安徽特早生茶樹新品種選繁及其套用配套技術研究”,又育成了石佛翠、蒿香茶二個特早生優質茶樹新品系。(2)名優茶開發、茶葉深加工研究。名優茶開發方面。在“祁紅名茶研究”與“鳧綠四大名家傳統風格恢復與品質提高研究”的基礎上,研製開發了“綠香蘭”、“黃山白雪”和“祁紅香螺”三個名優茶。茶葉深加工研究為省“八五”農業攻關項目。我所承擔的茶葉內含物在醫學上的套用和在日用化工上的套用均已通過省科委鑑定為省級成果。(3)茶樹栽培研究。在推廣套用“茶樹持續豐產綜合栽培技術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衰退茶樹樹勢復壯、提前停采時期、密植速成茶園建設、茶園深秋施氮、鉀與全素平衡施肥等多項研究。(4)茶樹病蟲害防治研究。與安農大共同主持了“安徽省茶樹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和“中國茶樹害蟲防治技術標準” 與“茶樹高效保鍵增產菌的篩選、復配及套用研究”。(5)土壤農化與茶葉生化研究。為提高祁紅品質,對祁門主要茶區土壤理化性狀進行調查的基礎上,研究了改善葉底、提高品質的施肥技術,即增施有機肥與鉀肥、因季節選用適宜氮肥、平衡施肥與調節土壤酸鹼度等。

成果及其轉化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研成果豐碩。建國以來,共取得科研成果百餘項,其中1978年以來,我所主持或共同主持的地(市)、省級獲獎成果45項,獲省級成果獎的主要有:
1 祁門茶區茶小綠葉蟬發生趨勢和蟲口數量高峰始期預測技術研究;1981年獲安徽省政府四等獎。
2 成年茶樹提前停采時期和隔年周期停采研究;1983年獲安徽省政府三等獎。
3 建立茶樹良種繁育基地幾項技術問題;1984年獲安徽省政府三等獎。
4 安徽省茶樹主要害蟲 綜合防治研究;1986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5 茶園持續豐產優質綜合栽培技術研究;1987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6 安徽省茶樹地方品種資源調查整理與利用研究;1987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7 密植速成茶園高產穩產綜合技術研究;1987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8 綜合開發我省外銷茶生產基地的技術經濟政策情報研究;1989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9 安徽名茶(鳧綠“四大名家”)傳統風格恢復與品質提高研究;1989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10 安徽名茶開發—祁紅名茶研究;1990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11 “頂谷大方”名茶技術開發與推廣;1992年獲省星火三等獎。
12 茶樹新品種—波毫選育研究;1992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3 茶樹新品種—黃荊茶選育研究;1993年獲省科技進步四等獎。
14 茶樹無性系良種及其優質高產配套技術研究及套用;1994年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15 機械化採茶技術試驗示範與推廣;1994年獲省星火四等獎。
以上成果推動了我省茶葉的生產與發展,在套用中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如1958年—1978年茶園持續豐產優質綜合栽培技術研究,在全國起到示範作用,各產茶省紛紛派人來所參觀學習;選育的無性系良種安徽1、3、7號、波毫、黃山早芽、黃荊茶等在省內外推廣應 用;同時,省內無性系良種基地建設為本省無性系良種的推廣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
目前,茶葉研究所又育成鳧早2號、石佛翠、蒿香茶等早生優質茶樹新品種(系),正在推廣套用;其中“鳧早2號”茶樹新品種又被審定為國家級茶樹新良種。近年來研製的“綠香蘭”茶,1997年榮獲第二屆“中茶杯”評比特等獎;研製的“祁紅香螺”茶為“祁紅”之精品,1998年5月,在安徽省第五屆名優茶評選中排名紅茶類第一,榮獲安徽省名茶稱號;研製的“黃山白雪”茶,1998年5月,在安徽省第五屆名優茶評選中為第二名,榮獲安徽省名茶稱號。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專項“祁紅特色茶葉產品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已成功研製出高科技產品——“祁紅超微茶”。

四、出版著作、發表論文

為總結交流科研成果,編印了《茶葉試驗研究資料集刊》1—6集,發行萬餘冊。自1960年起主辦出版了《茶葉科學簡報》(後為《安徽茶葉科技》)內部刊物128期,發行省內外,1993年因辦刊經費所限,暫停刊。同時參與編寫了《祁紅》、《中國茶樹栽培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茶葉卷》、《茶葉科技問答》(後正式出版為“茶葉生產二百題” )、《中國茶樹品種》等多種書籍。據初步統計,我所科技人員在省級以上公開出版刊物上發表文章有400餘篇。

儀器設備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圖書資料管理完善,現有圖書資料、中外期刊1.7萬餘冊,立卷科技檔案852卷,茶葉科技資料8247卷。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科研儀器設備,經不斷更新,目前有價值千元以上的儀器設備80餘台套,具有較強的茶葉檢測分析能力,尤其是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可進行茶葉中微量元素檢測、香氣成份分析及農殘定量檢測。有紅、綠茶初制微型設備各一套,可開展紅、綠茶各種樣品的研製;還有名優茶、紅、綠茶初精製加工設備90餘台套。
多年來,本所研究工作的重點是:圍繞茶葉高產優質高效栽培,進行茶園土壤培育、茶園肥料及施肥技術、採摘修剪等技術研究;茶樹新品種選育及繁殖技術研究;茶樹主要害蟲發生規律、測報技術、綜合防治、新農藥效果及安全使用等研究。在茶葉加工方面,以提高紅、綠茶傳統品質風格為核心,開展制茶工藝、名優茶創製與系列產品開發、初精製廠設計及機具選型配套等項研究。為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廣、使科學技術儘快轉化為生產力,本所將繼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目標,抓住WTO 的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對外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與開發,為安徽茶業的持續發展做出更新、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