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蕪湖高新技術產業園

安徽蕪湖高新技術產業園

安徽蕪湖高新技術產業園於1991年11月由安徽省政府批准設立,2006年4月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土資源部審核並公告。蕪湖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核准面積6.5平方公里,四至界限為:東至九華南路、南至緯十路、西至漳河大堤、北至峨山路。

蕪湖高新區的戰略任務

未來一個時期,蕪湖高新區將立足於現實基礎和長遠需求,在三個方面進行戰略任務部署:一是努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創新要素和體制機制制約;二是努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三是努力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園區功能和服務的提升。

(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皖江區域性創新中心
一是集聚創新要素。推進全市創新要素向高新區集中,支持並鼓勵全市範圍內的存量創新要素往高新區集中,新增的創新資源將主要布局在高新區火炬創新創業園內。全市科技三項經費將主要投向高新區內重點企業。圍繞主導產業引進部分套用型科研機構。重點聯合中科院、國家部委研究院所在區內設立分院分所,吸引國家863計畫、973計畫等科技成果在區內實現產業化。加快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引導企業加大投入,重點建設國家節能環保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特種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節能環保汽車國家工程實驗室、省部共建安徽省現代顯示技術重點實驗室,積極創建國家特種顯示器件工程實驗室、海螺水泥節能環保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增強企業研發能力。推進創新型自主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實施名牌戰略,支持奇瑞、海螺等企業創國際名牌。增強企業商標意識,強化商標註冊,積極申報著名商標、馳名商標。
二是整合創新資源。推進產學研合作,出台促進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學研合作激勵政策,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合作。實施“內聯外引”,在深化與安徽工程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等市內高校科技合作的同時,促進企業與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人才合作。依託海螺川崎等行業龍頭企業,構建節能環保材料與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集中精力重點打造安徽(蕪湖)汽車研究院,建設國家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汽車進出口檢驗檢測中心、現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高技術保障能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繼續做大做強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建成區域性產權交易市場,引導各類企業產權、股權、科技成果、適用技術進入市場交易。支持安徽長江產權交易所申報非上市公司代辦股權交易試點,鼓勵企業開展股權交易和股權託管。建立汽車專利成果轉化公共服務平台,促進汽車專利成果引進和就地轉化。全力辦好中國(蕪湖)科普產品博覽會,打造中國科普資源集散中心。加大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力度。建立智慧財產權、工商、著作權等部門智慧財產權聯動管理機制,加大智慧財產權執法力度,營造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良好環境。
三是完善服務體系。做好高端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依託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重點企業、創新平台、科技企業孵化器,採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等方式,引進和培養核心技術、關鍵領域的創新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強化企業家在自主創新中的核心作用,加強對企業家的培訓和再教育。完善投融資服務。擴大政府風險投資引導資金規模,引導社會資本建立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引進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資金。支持融資擔保服務機構發展,引進國內外金融機構進區設立分支機構,鼓勵金融機構創新貸款擔保方式,開展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質押融資業務。完善鼓勵企業上市的相關政策,加快培育上市梯隊。促進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結合園區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引進權威測試認證機構,建設高水平的高新技術測試認證中心,發展科技評估、技術諮詢、成果推廣、技術產權交易、技術經紀等社會化科技中介組織,積極引入會計事務所、法律事務所等專業服務機構。營造創新文化氛圍。加強對創新文化、創新知識、創新成果、創新人才的輿論宣傳,繼續弘揚“崇尚創新,寬容失敗,支持冒險,鼓勵冒尖”的創新文化,形成“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百姓創家業”的濃厚氛圍。
四是促進創業發展。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建設。加快汽車電子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孵化器等建設,規劃建設汽車零部件、節能環保材料與裝備等科技企業加速器。實施科技企業成長路線圖計畫,促進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支持科技孵化器建設,對新認定的國家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給予補助。努力拓展創業源頭。吸引曾經在跨國公司任職、創業成功、帶有核心技術的留學生及其團隊到區內創業,鼓勵科技團隊下海創業,支持高校院所的技術人員“帶土移植”創業。

(二)重點打造四大產業集群

重點打造四大產業集群,推動集約、綠色發展
1.最佳化產業結構。優先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繼續支持奇瑞創新創業創品牌,鼓勵奇瑞與國內外知名汽車生產企業開展技術、資本等方面合作,加快推進區域兼併和重組;加快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在變速箱、發動機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提升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綜合生產能力、產品研發能力、集群創新能力。重點發展轎車整車、動力系統、制動系統、汽車內飾、熱力系統等領域,加快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快速提升節能環保產業。以海螺川崎等企業為依託,大力發展餘熱發電、垃圾焚燒、污水處理、高效粉磨、智慧型輸變電等設備;著力推進太陽能基礎材料、太陽能套用電器設備等產業的發展。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在汽車電子領域,重點發展動力傳動電子控制系統、底盤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子控制系統、多媒體娛樂和智慧型通訊系統,建設全國最大的汽車電子研發和製造基地。充分發揮華東光電等企業的技術優勢,發展光電子元器件、微波元器件、導電玻璃等。積極培育高技術服務業。積極培育軟體服務、生物醫藥研發服務、科技博覽和教育培訓等高技術服務業。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引導和支持區內服務業外包企業承接跨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
2.循環集約發展著力推進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大力發展環保型產業,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嚴禁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以及破壞生態環境的相關行業進入高新區。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支持節能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示範和使用,,鼓勵企業採用先進工藝、技術、設備,改善生產管理,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努力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制定嚴格的企業投資強度準入標準和用地退出機制,加強對閒置土地的清理。嚴格把握進區項目的準入條件,支持企業建設多層廠房。按照“高進低退”的原則,建立劣勢產業存量資源轉移機制,推動存量資本向高增長型產業轉移,活化土地等存量資源。
3.合理布局發展空間。按照“專業集聚、功能集中、梯度布局、區域聯動”的原則,推進高新區產業與功能的合理布局,形成核心區、發展區和輻射區三層空間結構。其中核心區為6.5平方公里,主要承擔創新創業功能和高端製造功能。發展區為高新區周邊區域,主要承擔產業供應鏈上下游配套以及居住配套等功能。輻射區為蕪湖及周邊城市,接受高新區的帶動與輻射。
一是全力推進四大專業園建設。火炬創新創業園,規劃建設1.5平方公里,將重點承載研發創新、創業孵化、加速成長、服務提升、輻射擴散功能。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規劃建設2平方公里,以奇瑞新能源汽車為龍頭,吸引一批關鍵零部件企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等科研機構進入。節能環保產業園,規劃建設1平方公里,以海螺川崎等企業為龍頭,帶動一批節能環保裝備研發製造企業進入。電子信息產業園,規劃建設1平方公里,以華東光電等企業為龍頭,吸引一批研發和生產企業進入。
二是努力促進周邊區域聯動發展。制定周邊區域發展規劃,嚴格按規劃實施建設,為高新區未來發展預留空間。增強產業配套功能,為核心區提供原材料、零部件供應,適度發展關聯產業。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增強核心區物流通達能力。完善商務及居住配套功能,增強城市承載能力。積極參與泛長三角發展分工合作。緊緊圍繞產業鏈高端環節,積極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推動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重點引進制造業環節中的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項目,產業鏈前端的研發、設計、檢測等高新技術項目。
三是大力推進國際化發展。鼓勵企業通過在國外投資和設立研發機構,推進留學人員蕪湖創業園建設,吸納高素質留學人員入園創業。以優勢企業為載體,吸引跨國公司、世界五百強企業進入高新區設立研發機構和科技服務機構。

(三)以軟環境建設為重點

以軟環境建設為重點,營造適宜創新創業的環境
一是完善政策環境。繼續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快落實安徽省以及蕪湖市關於支持研發資源集聚、創業孵化、智慧財產權創造與保護、人才引進和培養、創業風險投資、技術轉移、中介服務等方面的相關政策措施。圍繞汽車及零部件、節能環保等特色產業,出台支持細分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力度。市財政設立2億元專項政策補助資金,支持高新區開發建設、企業創新發展。繼續完善高新區財政管理體制,從2010年起三年內,高新區按財政體制結算上繳市級財政部分全額返還高新區,支持高新區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完善創新創業人才發展環境。建立創業資助資金,對市屬單位科技人員攜帶科技成果在高新區創業的,6年內保留編制,並給予資助。對企業引進的高級管理人才、高級技術人才、高級技師,其年薪在10萬元以上的,實際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市留成部分,全額獎勵給個人。增設科技創新人才獎,獎勵有突出貢獻、創造經濟效益的科技人員。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採取股權激勵、期權分配、技術入股等形式,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
三是創新管理與服務體制。提升政府服務效率和水平。充分發揮高新區領導小組的決策作用,加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配合。高新區管委會按副市級建制,實行整體高配。完善並聯審批工作機制,創新“一窗式”綜合受理模式,提高審批效能。推行項目審批代理制,逐步實現項目審批全程代理。推進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行政運行效率。繼續開展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創新成本。改革幹部任用制度。保證管委會主要領導任職的穩定性,保持高新區發展思路的延續性和一致性。公開選拔懂經濟、善管理、會招商的優秀人才,充實和最佳化高新區領導班子。大力推行聘用制,實行競聘上崗,營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環境。合理確定幹部職工收入分配總體水平,允許高新區擁有收入分配自主權,實行崗位工資制、年薪制和績效工資制,充分調動高新區幹部職工的積極性。
四是完善硬體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合理布局市政配套設施,著力完善高新區基礎設施條件。不斷加強水、電、氣、通信等設施建設,構建完善的生活管網系統和適應數字園區需要的硬體基礎。推進五星級酒店、三甲醫院等服務業項目建設,加速高檔公寓建設步伐,建成一批高檔次的商務休閒社區。加快龍窩湖生態公園、體育生態公園等項目建設,完善與創新環境相適應的商務、休閒、文化、教育、醫療、住宅等配套服務。

蕪湖高新區的發展目標

未來一個時期,高新區將緊緊圍繞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目標,發展特色產業,營造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創新能力,力爭建成在中部地區具有重大影響的創新型科技園區。到2012年,具體發展目標是:
(1)營業總收入1000億元以上;
(2)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以上;
(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園區營業總收入比重70%以上;
(4)汽車及零部件、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產業的營業收入占園區總收入比重80%以上;
(5)高技術服務業占園區營業總收入比重15%以上;
(6)園區淨利潤占營業總收入比重達到8%以上;
(7)高新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率高於32%;
(8)高新技術企業數、研發人員數、中國名牌產品數、專利授權數翻一番以上;
(9)企業研發總投入占企業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
(1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建立研發機構,國家和省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達到60家以上;
(11)研發人員占企業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20%以上;
(12)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20%;
(13)污水處理率100%。

蕪湖高新區的發展思路

蕪湖高新區將大力實施 “二次創業”戰略,核心是“雙輪驅動”模式,即以增強創新能力和發展特色產業為兩大驅動力,通過自我發展和外部引進,推動園區發展,實現對蕪湖經濟發展的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
——在產業上,堅持“特色、高端、集群”的思路。突出產業特色,重點圍繞民族汽車產業配置資源。一方面,重點發展汽車產業的核心零部件和關鍵原材料,另一方面,重點發展與主導產業關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上下游緊密合作,形成集群發展態勢。
——在創新上,堅持“引進、整合、自主”的思路。引進區外的人才、技術、資本和信息資源,形成資源高地;在此基礎上,加強資源整合,充分發揮資源作用,提高創新效率;通過創新發展,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在環境上,堅持“服務、國際、生態”的思路。樹立良好的服務理念,健全為企業服務的管理體制;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持續推進企業走國際化之路;積極推行低碳發展模式,強化園區生態綠化建設。 ——在空間上,堅持“專業、集約、聯動”的思路。大力推進專業園和專業服務區建設;強化土地開發管理,堅持節約集約利用,提高土地綜合產出率;統籌區域經濟發展,以高新區為核心,帶動周邊區域整體提升。

蕪湖高新區的戰略定位

按照國家高新區“四位一體”新定位和“二次創業”戰略的要求,結合蕪湖自身基礎和特點,蕪湖高新區的戰略定位是:
——我國民族品牌汽車工業的創新與產業中心;
——合蕪蚌自主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的先導區;
——皖江城市帶承接高技術產業轉移的示範區;
——安徽創新創業資源和高端人才的集聚區;
——蕪湖城市科教和高新技術產業功能的承載區。

蕪湖高新區的總體戰略

對幾個戰略問題的把握
一是處理好高新區內生髮展與外生髮展的關係。這是涉及高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們將認真落實國家自主創新戰略要求,始終堅持“內生髮展、創新驅動”,既要自主創新和自我發展,同時也要開放合作,以合作開放促自我發展,以引進吸收促自主創新。
二是處理好高新區與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關係。這是涉及蕪湖高新區未來發展的方向問題。我們將在定位、功能、產業、環境等層面與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關聯發展、錯位發展,實現優勢互補。蕪湖高新區將定位於研發創新和高端製造功能,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節能環保以及高技術服務業,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則定位於大規模先進制造業發展。
三是處理好突出汽車產業主導地位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係。以奇瑞為龍頭的汽車產業是高新區的一面旗幟和名片,是未來發展的主體和核心。同時,我們將瞄準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高新區發展新的增長點,作為高新區產業發展和創新創業的重要補充。
四是處理好高新區核心區和周邊區域的聯動關係。高新區作為未來蕪湖發展的新城區要發揮示範、引領和帶動作用。而周邊地區將在高新區的政策、機制和品牌的帶動下實現聯動發展,逐步納入高新區規劃、發展範圍,形成區域整體發展態勢。
五是處理好經濟科技發展和城市功能完善的關係。高新區既是研發資源、高端人才、科技型企業和高端產業的重要集聚區,同時也是加快城市化進程、提高承載能力的重要功能區。我們將不斷完善高新區基礎設施條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商務配套能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推動高新區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