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書畫

安徽書畫,起源於4世紀,最早的代表畫家是晉代戴逵,唐代、元代湧現出一批傑出畫家,安徽書畫藝術在明清時期達到高峰。新中國後的著名作品有《淮海大捷》、《人橋》、《渡江》、《激流》等。

來源《安徽書畫網》

安徽繪畫起源於4世紀,最早出現的畫家是晉代戴逵。以後又出現唐代的曹霸、薛稷、周昉、丁貺、崔白、李公麟,元代的朱璟等一批傑出畫家。明清時期是安徽繪畫的高峰期。明代有詹景鳳、丁瓚、丁雲鵬等,清初則出現以漸江為首的新安畫派,以梅清為首的宣城畫派,以蕭雲從為首的姑熟畫派。乾嘉年間出現蕭縣龍城畫派。這些畫派對中國的繪畫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徽派版畫在明代達到極盛。明末明正言印製的《十竹齋書畫譜》、《十竹齋箋譜》為徽派版畫的最高成就。年畫於明清時期在安徽流行。阜陽、亳縣、太和、宿縣、歙縣相繼出現流傳較廣的傳統年畫作品。
民國年間,各類畫種發展不均衡。中國畫方面,新安畫派出現汪鞠友、黃賓虹、汪采白、程瑤笙、汪克邵等人。黃賓虹豐富發展了新安畫派,達到新的高度。龍城畫派走向平民化,代表人物有侯子安、歐陽南蓀等。“五四”時期,油畫、水彩畫和水粉畫傳入中國,安徽出現了王子云、呂霞光、吳作人、張玉良等享有盛譽的油畫家。40年代後期,周蕪、鄭震等開始版畫創作與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安徽各個畫種都得到長足發展,創作了不少有影響的作品,在全國占有一定位置。建國初期湧現了蕭龍士、王石岑、孔小瑜、申茂之、懶悟、梅雪峰、童雪鴻、光元鯤、張君逸等一批功力深厚的中國畫家。1958年至1964年,中國畫創作出現了一個高潮,一些青年畫家脫穎而出。改革開放後,張建中、鄭伊農、鄭若泉、裴家同、郭公達、黃永厚、朱修立、王濤等成為中國畫創作的主要力量,以他們為代表的中青年畫家在傳統基礎上進行不同程度的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建國初期的油畫創作主要由中青年畫家擔綱,其中鮑加、張法根創作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淮海大捷》。改革開放以後,油畫創作在革命歷史題材方面頗有成就,《人橋》、《渡江》、《激流》都是引起廣泛關注的作品。水彩、水粉畫方面,柳新生的創作風格獨特。80年代中期是安徽油畫、水彩畫、水粉畫創作較為活躍的時期,藝術交流活動十分頻繁。
安徽版畫是建國後最為繁榮的畫種,成績驕人。1959至1966年形成第一個高潮,賴少其帶領周蕪、鄭震、張弘、師松齡、陶天月等版畫家創作了一批“新徽派版畫”,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70年代末至80年代形成第二個高潮,1987年在挪威舉辦的“安徽版畫展”是版畫界的盛事,80幅作品展示了安徽版畫在建國後的發展。至1990年,安徽版畫入選全國美展的作品計百餘幅,出現了《在佛子嶺人造湖上》等一大批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作品。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觀念日益更新,創作日趨活躍,安徽美術事業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格局,湧現出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精神和強烈藝術感染力的優秀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