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米蝦

安徽新米蝦

第1步足(圖56g)短粗,約伸至鱗片的1/2處;腕節長為寬的1.7—1.8倍,末緣向內深凹,指節為掌部的1.5—1.6倍。 第2步足(圖56h)細長,指節伸至鱗片的末端;腕節長為寬的4.4—5.0倍,指節為掌部的1.5—1.8倍。 第5步足(圖56l)指節約伸至靠近鱗片的末緣;掌節為指節的2.9—3.4倍,指節(圖56m)長約為寬的4.5倍,腹緣具50—64個小刺。

分類信息

編號:
3228

中文目名:

十足目

拉丁亞目:

DECAPODA

中文科名:

匙指蝦科

拉丁科名:

Atyidae

中文亞科:

匙指蝦亞科

拉丁亞科:

Atyinae

中文屬名:

新米蝦屬 

拉丁屬名:

Neocaridina 

拉丁種名:

anhuiensis 

定名人:

(Liang, Zhu et Xiong) 

年代:

1984

中文名:

安徽新米蝦 

ogenus:

Caridina

原始文獻:

Jour. Fish. China, 8(3): 251, figs. 1—7. 

模式產地:

安徽太平。

國內分布:

安徽(太平)。 

資料來源:

中國動物志 無脊椎動物 第三十六卷 十足目 匙指蝦科:114-116

形態描述

額角(圖56a)短,僅為頭胸甲長的1/4,通常僅伸至眼的角膜中部到末緣,也有個別伸達第1觸角柄第1節末端的;上緣通常無齒,若有也均位於額角上;下緣具1—3齒。頭胸甲前側角的頰刺多缺如,但有時在其一側或兩側均存在,如若存在,則常不顯著,多僅留痕跡,這顯然是在消失的過程中。
尾節(圖56b)背面具6—7對活動刺(通常為6對),末端圓,背側的中央具一圓突。側刺較粗大,約為外後刺長度的3—3.5倍。間刺3對,約等大,或以中央和外側的一對稍細小。肛前脊末端鈍圓,無刺,末端具剛毛叢。
第1觸角(圖56c)柄刺約伸至角膜的末端,約為第1節的0.85倍,第1節為第2節的1.8倍,第2節與第3節約等長。第2觸角(圖56d)鱗片長約為寬的3倍。第1顎足(圖56e)內肢的外末角具角狀突起。第3顎足(圖56f)伸至或稍超鱗片的末端;末節短於末2節,末2節短於末3節,末節末端的腹緣具7—8枚短刺。
安徽新米蝦

第1步足(圖56g)短粗,約伸至鱗片的1/2處;腕節長為寬的1.7—1.8倍,末緣向內深凹,指節為掌部的1.5—1.6倍。第2步足(圖56h)細長,指節伸至鱗片的末端;腕節長為寬的4.4—5.0倍,指節為掌部的1.5—1.8倍。第3步足(圖56i)兩性的長短各異,雄性長於雌性,掌、指兩節兩性異形。雄性掌節(圖56j)約1/3超出鱗片的末緣;掌節呈彎弓形,掌節末端稍膨大,長約為末端寬的6.5倍,約為指節的2.6倍,指節較寬闊,長約為寬的3.1倍,腹緣刺粗大而彎曲,末2個呈彎鉤狀,屬溪流生態型特徵。雌性無此性狀,掌節直,末端不膨大,長約為末端寬的9.0倍,為指節的3.5倍,指節(圖56k)較窄,長約為寬的3.6倍,腹緣具5—7刺。末2刺直。第5步足(圖56l)指節約伸至靠近鱗片的末緣;掌節為指節的2.9—3.4倍,指節(圖56m)長約為寬的4.5倍,腹緣具50—64個小刺。
雄性第1腹肢內肢(圖56n)呈團扇形,長為寬的1.5—1.8倍,第2腹肢雄附肢(圖56o)呈長圓形,其上的刺較粗大而數少,在內附肢的基部內側由內向外,由長至短斜生3根活動長刺,內附肢較粗大。
尾肢外肢的端葉縫具13—20(多為16—18)個活動刺。
體長 18—25mm。
卵徑為0.86mm-0.93mm×1.32mm—1.42mm。

生境與習性

生活於溪流的上遊河段,由於砂石的自然堆積造成上千米河道堵塞,水流只能流人地下,再流向下游,造成生活上游的蝦與下游長期隔離,而引起形態的變異。

地理分布

安徽(太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