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2000年,2001年3月被教育部批准為全國10所省屬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之一。
成績
本中心自2000年組建以來,本著文獻研究與理論研究並重;注意詩學的文學研究本質;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廣泛吸收多學科的理論方法,促進傳統詩學向現代轉換以及為地方社會經濟文化建設服務的宗旨,在文獻研究(包括歷史文獻與地方文獻)、理論研究和詩人詩作研究等方面都取得較大的成績。《關於〈招魂〉研究的幾個問題》、《李白與長江》、《“詩家三李”說考論》、《賦對李商隱詩歌創作的影響》、《論20世紀李杜研究及其差異》、《張說、張九齡集團與開元詩風》、《唐玄宗與盛唐詩壇》、《李林甫與盛唐詩壇》、《白描勝境話玉溪》、《溫庭筠文箋證暨庭筠晚年事跡考辨》、《金代文學特徵論》、《論南宋使金文人的創作》等重要學術論文,《楚辭著作提要》、《詩騷詩學與藝術》、《魏晉詩學與哲學》、《唐詩風貌》(增訂本)、《李商隱文編年校注》、《李商隱詩歌集解》(增訂重排)、《李商隱資料彙編》、《李商隱傳論》、《李商隱詩歌接受史》、《增訂注釋全唐詩》(合著)、《藝境無涯——宗白華美學思想臆說》、《唐宋詞概說》、《晚清民初詞學思想建構》、《皮陸詩歌研究》、《晚唐五代文士生活與創作心態》、《唐五代關中方音研究》、《黃庭堅研究論集》、《金代文學研究》、《金元詞學研究》、《滹南遺老集校注》、《許學夷詩學思想研究》、《中國新詩主潮》、《中國新詩理論概觀》、《20世紀中國詩學研究》、《詩情畫意的安徽》等著作,均有較大的影響,體現了本中心在研究方法、研究範圍上的取向,也為推進世紀初的中國詩學研究,做出了貢獻。其中以《李商隱文編年校注》、《李商隱詩歌集解》(增訂重排)為代表的“李商隱研究系列”為本中心標誌性成果。這五年內,中心的成果先後榮獲國家圖書獎一項、全國古籍整理研究成果一等獎兩項,安徽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安徽省圖書獎一等獎一項,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一項。中心成立以來,承擔了省部級以上項目3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7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7項,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8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文史》、《中華文史論叢》、《北京大學學報》、《文學評論叢刊》、《國學研究》等國內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出版了《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叢書》、《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鑑賞叢書》10餘種,其它著作20餘種。
簡介
本中心是在安徽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和文學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安徽師範大學的中文專業已有八十年的辦學歷史。是全國第一批碩士學位授權點,中心現有一個博士點(中國古代文學)和四個碩士點。以中心成員為主要骨幹的安徽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學科是省級重點學科。中心下設五個研究室(先秦至六朝詩學、隋唐至近代詩學、現當代詩學、詩學理論與詩歌接受史、詩歌語言研究室),一個資料室(有中國詩學方面的紙質圖書20餘萬冊)一個網站:中國詩學網(網址:http://www.shixue.net)創辦了學術年刊《中國詩學研究》(以書代刊,已出版了五期,主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個內部刊物《詩窗》,與安徽師範大學學報合辦“中國詩學”專欄。與安徽省古籍辦合辦大型學術刊物《古籍研究》。
中心現有一個老中青結合,高職稱、高學歷的研究隊伍,既有劉學鍇、余恕誠先生這樣蜚聲海內外的唐詩研究專家,又有潘嘯龍教授這樣的著名楚辭研究專家,還有一批年富力強的青年學者,其中有兩位安徽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學術梯隊合理。現有在聘專職研究人員16人,兼職研究人員7人。專職研究人員中校內15人,校外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人,博士7人;兼職人員中有校外6人,校內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
中心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舉辦了10餘次國際、國內學術討論會,聘請海內外學者來中心駐所研究,中心專、兼職人員多次赴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泰國、台灣、香港等地講學、訪問。
中心注重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目前已招收博士研究生20名,項目博士後1名,碩士研究生百餘名,近五年從中心畢業的碩士研究生達80餘名。
中心聘請原國務院古籍整理領導小組秘書長、中華書局原總編、唐代文學學會會長、著名學者傅璇琮先生為學術委員會主任,余恕誠先生為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導、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莫礪鋒教授,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導、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鍾振振教授,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導鄧小軍教授為學術委員會委員。
作為省部共建的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在努力提升自身實力的同時,竭誠歡迎海內外學人與我們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歡迎來訪,歡迎登入中國詩學中心的網站,為振興中國詩學研究,推動詩歌創作繁榮而共同努力。
中心組織結構
主 任: 丁放 教授 博導
常務副主任:胡傳志 教授 博導
副主任: 潘嘯龍 教授 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