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始人杜凌雲
杜凌雲(1884年—1938年),字漢卿,漢族,武都區柏林灣兒下人,7歲入私塾,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階州儒學附生,有“年輕秀才”之稱。他在家設私塾,義務教育村童,備受地方人士稱讚。1919年秋,他開始聯絡熱心教育人士創辦國小。從1921年建校,他一直為安化中心國小的規劃、發展,不畏艱難、嘔心瀝血,直至1938年暑假由於操勞過度而去世,時年54歲。在任期內畢業的學生大都考上了高一級學校進行升造,好些學生學成後回到家鄉一直從事教育事業,也為武都北路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為地方教育事業的開拓費盡了心血,地方百姓贈送“仰瞻時雨”“教澤可思”的匾額,84年鄉人與受業學生為他在學校內(安化中心國小)樹立了“杜老夫子德教碑”(現被列為縣級文物)。
師資力量
武都區安化中心國小,擁有教職工98人,其中國小教師36人,大專學歷30人,中專學歷63人,學歷合格率96%。有省級骨幹教師1人,獲省“園丁”獎1人,市級優秀教師3人,區級優秀教師25人,區級學科代替人1人。學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學校設施
學校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使的服務半徑內學齡兒童由1997年的92.5%提高到現在的100%,並吸引了周邊其他鄉的學生來就讀。
現有藏書11256冊,教學儀器30套,電教設備19件(台),微機34台。在校舍極缺、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學校辦起了圖書室、儀器室、實驗室、微機室、體育器材室,並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管理、使用制度。使圖書、儀器、微機在教育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與此同時,學校強化教育教學管理,狠抓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提出了強化“十個一”訓練,提高“五項能力”的要求。教師通過自修、脫產學習、項目培訓等多種形式的礪練,教育教學水平、教學研究能力和多媒體使用操作水平明顯提高。 學校“國小語文主體性課堂教學模式”課題研究成果榮獲2001年全國“德才杯”優秀教研成果三等獎。
安化中心國小以“立志勤奮、求實進取”的校訓形成了“嚴謹刻苦、文明守紀”的校風,“團結協作、依法治校、無私奉獻”的領導作風, “刻苦鑽研、從嚴執教、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的教風, “勤奮學習、多思善問、全面發展、刻苦成 材”的學風,多次受到省、地、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獎勵。
獲得榮譽
安化中心國小以“立志勤奮、求實進取”的校訓形成了“嚴謹刻苦、文明守紀”的校風,“團結協作、依法治校、無私奉獻”的領導作風, “刻苦鑽研、從嚴執教、團結協作、教書育人”的教風, “勤奮學習、多思善問、全面發展、刻苦成 材”的學風,多次受到省、地、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獎勵。學校少先大隊被全國少工委、甘肅省少工委授予“紅旗大隊”、“紅領巾之家”光榮稱號。2000年學校被武都區政府確定為“示範學校”,2001年通過地教育處驗收被隴南地區行署定為地級“師範學校”。2002年學校被甘肅省文明辦、公安廳、教育廳授予“交通安全文明學校”稱號。
未來發展
面向未來,學校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堅持“重教研做名師,育優生、堅持“重教研、做名師、育優生、創名效”的辦學思想和“德育為首、規範育人、全面發展”的辦學宗旨,確立了近三年的“六個一”目標,既:一推進、一提高、一創設、一建立、一完善、一加強。具體說就是:推進五一—六年級教室多媒體環境的構建;提高教師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和多媒體的使用操作水平;創設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和住處環境;建立安化中心國小現代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安化中心國小管理體制;加強藝術教育、特色的形成,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 面向未來,我們以更加民主、科學的管理,銳意改革的精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爭取將該校創建成標準化示範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