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2016年6月,北京再次驚現天價“學區房”,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房”並非房屋,而是一條僅10平米有餘的進出過道,中介還堂而皇之的聲稱“雖不能住但可落戶”。如此奇葩“學區房”再次令公眾大跌眼鏡。中介發布的售房信息中寫明“過道不能建房,也不能住人。但有房本可落戶。”其中,位於西城區大耳胡同29號院的過道不足11平米,售價卻高達150萬元,中介標註該“學區過道房”對口實驗一小前門分校。大耳胡同29號院附近居民表示,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有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員帶客戶看房,其中不少人直奔“學區過道房”而去。
一居民表示,他們一家已在此居住數十年,院子產權歸自己及親屬所有,“過道作為產權的一部分早於去年就賣給一對帶著孩子的年輕夫妻,最近過道可能又被倒手出售了。”登記該“學區過道房”出售信息的一家房產中介公司負責人稱,2016年年初時,房主委託他們在網上發布了29號院“過道房”的出售信息。因網上相關報導很多,在與客戶溝通後將出售信息從登記頁面撤下。此外,該負責人表示,售賣學區房中“過道房”相對較少,“我們系統全部排查了一遍,只有這一個過道房”,並表示該處“過道房”是可以合法交易的,有相關房屋產權證書。
出現原因
“天價學區房”好歹還是房,所謂的過道上無片瓦,居然能賣出上百萬的天價,到底是學區房有太多空子可鑽,還是學區房本身已經完全走偏了,答案是兩者都有,學區房只看戶籍與住址,至於有沒有住能不能住則不在關注之列,所以學區過道橫空出世也就不奇怪;至於連過道都能賣成學區房,足可見所謂的學區制已經誤入歧途,形成另一種擇校,與教育公平越來越遠。說到底,倍受青睞的“天價”學區房可謂當今教育環境下誕生的“怪胎”,其不僅暴露出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迫切甚至喪失理智的畸形心理,同時也折射出中國教育改革之殤。校區房價水漲船高的現象,不僅不利於教育公平,而且還不利於教育良性發展。為此,相關部門在繼續推進教育改革的同時也在綜合協調多個部門,強力推進“多校劃片”等一系列促進教育資源平衡的好政策。但到頭來“天價學區房”仍屢現不休。
存在風險
物權法規定:建築區劃內的道路、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和物業管理用房屬業主共有。從這個法律條文看,過道何來房屋所有權證。那些單獨出售的過道,或許是在物權法實施之前,連同房屋一起擁有了房屋所有權證,但在房地產買賣中,過道、門廳等屬於公共場所,這也是基本常識,一般不允許分割買賣,至少不能擅自進行買賣,因為你擁有產權,其他人卻擁有路權。大柵欄房管所(宣房房屋經營公司一分部)工作人員接受採訪時稱,一般情況下,在產權證上規劃用途一欄註明住宅的房本可以辦理房屋轉讓手續,派出所才給落戶。如果房本中含房屋和過道兩項明細,房主又拆分出售,房管所可辦理手續,但派出所會在確定用途後才能判斷能不能辦理落戶。
工作人員稱,目前(2016年)階段,平房存在“公房”和“私房”兩種,買房時需要確定房屋所有權。如果是公房,辦理落戶時容易產生糾紛。私人所有的房子房本等手續齊全可辦理落戶,因此購買需謹慎。
應對建議
1、完善相關政策,嚴堵政策之“空”。
“多校劃片”政策具有很強的實效性與創新性,有利於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初衷雖好,但在執行過程中卻讓房地產業鑽了大空子,竟成其“撈金場”。可見,此次政策的制定存在漏洞,需要進一步完善。如為消除“房堅強”,政府應就“買房落戶”的行徑說“不”,在政策中明確指出此種投機取巧的入學手段毫無法律效力,並責令學校拒收此類學生入學。
2、加大資金投入,縮國小校之“距”。
部門家長之所以為何揮重金購置毫無使用價值的學區過道,還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優教育,說到底,正是學校間的差距才造就了學區房市場,為“房堅強”的滋生提供溫床。為此,政府應加大教育領域的資金投入,分散優秀師資隊伍,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地區均衡分配教育資源,真正縮小“牛校”和普通學校之間的差距。
希望透過“學區過道”事件能夠再次喚回“均衡的教育資源”,政府不僅要用正確的管理、宣傳方式引領家長們走上正常、理智的擇校之路,更應繼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出重拳將“學區房堅強”“狠狠拍在沙灘上”,竭力掃清教育資源均衡分配之路上的種種障礙,永葆教育資源“這桿平衡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