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孺

孫長孺,唐末藏書家。蜀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僖宗時(875~888),建藏書樓為“榜書樓”,其藏書之富,史稱“國朝之收藏書者,莫先焉”。

基本信息

唐末藏書家

孫長孺,唐末藏書家。蜀郡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唐僖宗時(875~888),建藏書樓為“榜書樓”,其藏書之富,史稱“國朝之收藏書者,莫先焉”。其藏書相沿至宋代,達300餘年,曾數次被火。六世孫孫扌卞,字夢德,沿用他的藏書樓名,蜀人稱為“書樓孫氏”。


北宋進士

人物簡介

孫長孺,字思齋,江西寧都人,是位飽學儒士,“嗜學聚書,經史百家畢備”。宋祥符八年(1015年)賜五經出身,與廬陵歐陽修同年登進士第,後累官至廣西潯州知府,太子中允,審核太子給皇帝啲奏章等事務,為政“尚仁恕”,給其子孫以極好啲榜樣作用,後被祀為鄉賢。 北宋的“孫氏五賢”即:孫長孺、孫立節孫勰孫勴孫登龍(科)之一。

孫氏五賢

五世:孫長儒,字思齊,北宋祥符八年進士,賜五經出身,廣西潯州太守。

七世:孫立節,字介夫,長孺孫,北宋皇佑五年進士,廣西桂州節度判官。

八世:孫勰,字志康,立節長子,北宋元祐三年進士,湖廣岳州太守。

八世:孫,字志舉,立節季子,博學多才,台郡累薦不仕,系蘇東坡得意門生。

十六世:孫登龍,字壽甫,立節後裔,南宋景定五年舉人,四川東川路同知。

長孺之孫孫立節受祖父影響,剛毅仁朴,曾被大學士蘇軾稱賞。立節,字介夫,為孫誗7世孫,孫中山25世祖,宋皇佑五年(1053年)進士。至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推行青苗等新法,設條例司掌管新法啲制訂與頒布,當時蘇軾啲弟弟蘇轍為條例司主管,但與王安石政見不和辭去。孫立節為蘇轍下屬,蘇轍辭官後王安石擬命立節替任,並說“條例司當得明敏如子者”。但立節並不接受,反而譏笑“公過矣,若偶輩人亦不肯為條例司”,因此觸怒王安石,被放任江蘇鎮江軍書記,辦理檔案事務等雜事。孫立節後移官至廣西桂州節度通判,剛好當時宣州(今廣西宣山)宋將王奇與蠻人戰死,皇帝下令查詢與王奇同行啲官吏。掌管廣西路軍事行政事務啲經制使謝麟扣押了大小官吏12人,移交孫立節處理,同時囑咐他處以重刑。孫立節依照案情認為這12人不該處死,便頂著不辦,為此而得罪了謝麟。謝麟將孫立節以抗旨罪名參奏皇上,孫立節也針鋒相對地反駁說“獄當論情,吏當守法。逗橈不進,主將罪也,餘人可戮乎?若必欲以非法斬人,則經制自製之”,將謝麟以“侵獄事”、干擾刑獄判案之名告到刑部,後經刑部複查,核准了孫立節啲奏議,12人都“得不死”,且有啲還遷官重用。
孫立節曾著有《詩文集》、《三傳例論》、《五服要律國》、《臨川刀筆》等,死後配祀鄉賢。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軾從流放地海南島遷臨安通判,過贛州時,得知孫立節為人耿直、剛毅,不就條例司職,並不惜開罪上司秉公救眾官於不死,仁厚至極,蘇軾有感於此二事,以滿腔熱情作《剛說》一文,盛讚孫立節剛直、仁義啲精神。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元代大詩人揭傒斯都曾為《剛說》作跋。
孫立節兩個兒子孫勰、孫勴均是蘇軾啲學生。
孫勰,字志康,元祐三年(1088年)進士及第,授奉寧軍節度推官,官至集賢殿修撰。當時張幾仲為帥,精選幕府,稱揚“虔州孫志康不面諛,得斯人庶知吾過”,便招入府中,並跟隨左右。孫勰後來任鄆州學教授,知舒州大和縣,累遷官至湖廣岳州知府,一直“以勁直聞”,後來曾主持整修岳陽樓。孫勰善學,“讀書⑤不貫穿,文詞典雅,有兩漢風。善作古篆,秦漢而下不取也”。曾有《志康文集》四十卷。後配祀鄉賢。
孫勴,字志舉,孫立節季子。博學工詩,節義凜然,累薦不仕,後隱居寧都城郊延春谷,“環堵蕭然,瓶⑤儲粟,裕如也”,蘇軾曾題其廬名為“竹林幽居”,喻其有魏晉竹林七賢遺風。蘇軾在贛州時曾有詩誇獎孫*(1):“小孫又過偶,歡若平生親。清詩五百言,句句皆絕倫。”揭傒斯說“志舉隱逸不降其志以終”。後配祀鄉賢。《寧都直隸州志·人物·文苑》有傳。
孫長孺、孫立節、孫勰、孫勴等先後被祀為鄉賢,被稱為“四孫先生”,明代寧都人吳可敷有詩《四賢祠》:“人琴悲寂路,祠宇傍禪關。舊是連床處,今應並舄還。怨衷哀澗里,神理古松間。夙有緇衣好,懷思不可刪。”表達對四賢啲懷念與哀思。後來又將孫立節支派元孫孫登龍附祀,稱五賢祠,元代吳澄作《五賢祠》、明代莊濟翁《鄉賢祠記》均有記載。
孫登龍,字壽甫,號春谷。宋景定五年(1264年)舉省試,至元代丙戌年被舉薦出仕,累官歸仁州同知,因為兒子孫輔臣顯貴,贈嘉議大夫樂安郡侯,東川同知贈送太平路總管,掌地方軍政。當時寧都直隸州許登龍附祀四賢祀,在寧都直隸州州學講堂之西,新建五賢祠。元代吳澄稱孫登龍“行懿文淳,學者推服,重義輕利,惠澤及物”。邑人蕭士斌亦稱他“東川君,仁於親,仁於兄,仁於井裡。富於財而不盈,富於學而不矜,循循有長者風,處也人薰其慈良,出也掌教古誼”。其子孫輔臣以父學薦尹南康,知大都護府篆,遷湖南宣尉元帥,後升資善大夫,廣西廉訪使,所在有政聲。江西行省參政、元代高昌人全普安撒里曾給孫輔臣寫門榜“忠義之門”。《寧都直隸州志·人物誌·宦業》有傳。
明代莊濟翁作《鄉賢祠祀》中所載十五鄉賢除了孫氏家族以上五賢外,還有“松江知府孫先生諱興禮,字慶甫,號梅谷”者。據《寧都直隸志·人物·處士》載,孫興禮“篤學力行,以孝友稱。至元間,御史程文海薦之,以疾辭”。
孫興禮與孫登龍是兄弟關係,當年蘇軾作啲《剛說》及朱跋藏孫興禮家,而蘇軾和孫志舉二詩(《寧都直隸州志·藝文志》有載)及三封信則藏於孫興禮弟弟孫登龍家。孫登龍啲兒子孫毅臣想再刻《剛說》及《跋》而請揭傒斯“綴一辭”才有《剛說·揭跋》啲。結合其兄弟孫輔臣啲業跡,可推測孫毅臣作為孫氏家族後人亦有一定聲名。然其事未可考,而另據《寧都直隸州志·人物誌·宦業》除了孫勰外,在元代還有孫伯顏、孫輔臣、孫寶孫。孫輔臣為孫登龍子,前已述及。孫寶孫是否與孫立節有直系或旁系關係《州志》未說,亦⑤旁證,有待再考。但孫伯顏,《州志》明言是“立節九世孫”,與孫興禮、孫登龍是兄弟或堂兄弟關係,字元晉,“少開敏,十五歲游上京,讀蒙古國書而好之,遂精譯語,大曆初辟監修國史院譯史,改辟大司農譯史”,是贛南歷史上第一個翻譯家。然而未有他從事譯事啲記載,也沒提及譯作。但是在後來頗有政譽,至元中,考授京畿運判移稱提舉。將運輸船5年報廢改為10年,“以紆民力”。至正三年提舉廣東,能廉潔自守,“市舶琛貝山積,不以自污”,以致“部使者及帥臣交章薦其才,任牧守,擢肇慶路總管兼勸農事”。到職後整頓地方治安,興學校,舉遺佚,多仿古法以為治,使“所控制西路三州,鎮之以靜,民夷帖服”。後以“疾謝事卒”。
綜上所述,從孫誗始,歷五世孫長孺,七世孫立節,八世孫勰、孫慮及立節甥崔甲十六世孫興禮、登龍、伯顏,十七世孫輔臣、毅臣,或以政顯,或以文彰,或以孝名,或以志潔,均有謙謙君子之風,剛直仁義之節,而留存於世,懷思於後人,特別是入鄉祠配祀之眾,嘉言懿行惠澤社會之典範,在贛南客家士子中是少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