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園在主持校政中,極力提倡新學,反對封建教育的陳規陋習。1912年,他任桐中校長時,率先廢除“倫理”課程,以“勤、慎、儉、恕”為校訓,嚴格治校,力使學生成為“濟世之才”。為此,四處延聘名師,著力加強理科教學,廣泛購置宣傳新科學的圖書,供師生閱讀。同時,注重學生的品行教育,引導學生勵精圖治,端正為人,堅毅勇敢,熱愛祖國。每年於春秋假日,親自率領師生,拜奠本縣歷代愛國忠良左光斗、戴名世、孫麻山等墳墓,向師生介紹他們痛惡奸信、反對暴政、體恤黎庶、視死如歸的高尚風節。桐中的大批學生如原文化部長黃鎮、北大教授朱光潛等,都是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
抗戰時期,桐城因遭日寇破壞,全縣中等教育,一度處於癱瘓狀態。先生目睹廣大青年失學,心急如焚。於是四處奔走,動員邑中大姓望族獻出公租為校產,創辦族校和私立中學。在他的倡導與廣大有識之士的支持下,篤山(劉氏)、高甸(吳氏)、天城(西鄉)、孟俠(城鄉)、麻溪女中(吳氏)等私立中學,相繼創立和恢復,不僅使本縣失學青年得以就讀,並收容了淪陷區許多學子人學。
1939年春,先生受命於黃甲鋪籌建省立二臨中。他無視重重困難,全力以赴地建校,數月之間,建成校舍一百餘間(土牆草屋),延聘教師百餘人,招收江淮一帶淪陷區學生千餘人,按期開學上課。次年,先生作《六十詠懷》:“歲月驚人一轉丸,老懷家國感多端。萊衣欲舞椿營萎,姜被求眠手足寒。責子聊知親紙筆,弄孫猶望起風翰。俯今仰古慚梁孟,勉育英才天下歡。”
孫為人剛直,主持正義,愛護青年學生。1921年,任省立第一師範教導主任。同年6月2日,安慶廣大學生到省參議會請願,反對軍閥侵吞教育經費。第一師範學生薑高琦慘遭軍閥戳死,其他受重傷者五六十人。聞園等人配合光明甫沖人議會,與軍閥馬聯甲進行面對面鬥爭。1932年11月,他在鳳陽中學任校長,當時該校學生張平,因共青團員身份暴露,特務分子持蚌埠警備司令部通緝令闖人學校,責令校方立即交出張平。他一面虛與周旋,一面命人通知張平逃脫。當時,鳳中在校生中8名共青團員均受到先生的保護。
聞園敬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提倡“教、學、做合一”,主張教育與實踐相結合。他在任桐中校長期間,出於振興家鄉實業之願望,在本校開設蠶桑科,為發展地方蠶桑業培養人才。他又反對讀書人鄙視體力勞動的惡習,在主持各校校政時,均組織師生,開荒闢地,整修校園環境,還在桐中校園裡親筆題寫“勞動神聖”4個大字,與師生共勉。又在桐中的隙地(當時為桐城公園)設定世界、中國、安徽省和桐城縣的地圖模型,使學生與遊園者增廣地理知識和增強愛國愛鄉的思想感情。
1948年春,先生去武漢,就養於次子祥鍾(武大教授)處。武漢解放,他被任為武漢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50年春往北京,與郭沫若、沈雁冰及學生朱光潛等晤面,相互暢談,並作詩歌頌共產黨、歌頌新中國。1961年,邀至北京參加國慶典禮。1970年,於武漢病逝。
相關詞條
-
孫學銘
孫學銘,出生於1936年,江蘇徐州人。
一、生平: 二、作品: 三、訪談: 四、摩詰遺風-孫學銘畫展 五、評論集錦 -
孫交
孫交(1453年---1533年),初名蛟,字志同,號九峰。景泰四年(1453)生於今鍾祥張集九華山,成化十七年辛丑科進士。歷經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
人物生平 人物後代 人物評價 人物軼事 -
顓孫師
顓孫師(公元前504年—?),複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戰國時期陳國人,孔門十二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顓孫師為人勇武,清流不媚俗而被孔子評為“性情偏激...
人物生平 家世考證 性格 思想特點 影響 -
孫其峰
孫其峰,男,漢族,1920年生,山東招遠人,國立北平藝專畢業。天津美術學院終身教授,文化部中國畫研究院院部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人物概述 個人履歷 書藝概述 專著 畫作賞析 -
李綠園
李綠園(1707年-1790年),原名李海觀,字孔堂,號綠園,亦號碧圃老人。清代文學家,長篇古典小說《歧路燈》的作者,原籍洛陽市新安縣北冶鄉馬行溝 ,生...
人物生平 族人 宅第 孝子門庭 功名官職封贈 -
孫元良
孫元良(1904—2007),原籍浙江紹興,1904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華陽。 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師長、第22集團軍司令官、國民軍第...
人物生平 主要功績 個人作品 軼事典故 逝世訊息 -
孫詒讓
孫詒讓,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別號籀廎,浙江瑞安人。中國晚清經學大師、愛國主義者和著名教育家。與俞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經學後殿”、“...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人物評價 史籍記載 後世紀念 -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是宋代詩人王鎡所作詩詞。柳浪聞鶯是西湖十景之五,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的大型公園。分友誼、聞鶯、聚景、南園四個景區。柳叢襯托著紫楠、雪松、...
基本簡介 相關美景 相關詩句 實用信息 交通信息 -
質孫服
質孫服,古代服裝名,又稱“只孫”、“濟遜”。漢語譯作“一色衣”,明代稱“I撒”(曳撒或作一撒)的一種衣式。元、明時都有服此者。質孫的形制是上衣連下裳,衣...
簡介 發展歷史 起源 用途 質孫宴與質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