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秉貴

孫秉貴

孫秉貴,男,浙江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孫秉貴,男,浙江大學醫學部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工作經歷

2010 - 浙江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2005 - 2010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博士後

1997 - 2002中國農業大學,助教、講師

教育經歷

2002 - 2005 理學博士,埼玉大學,日本

1994 - 1997 理學碩士 , 中國農業大學

1990 - 1994 學士,河北農業大學

研究方向

1)神經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發病機理、調控、預防以及早期診斷;

2)神經幹細胞,尤其是成年哺乳動物腦中神經幹細胞的發育、功能調控及其與神經系統疾病的關係。

獎勵和榮譽

·2009 Alzheimer’s Association Young Scientists’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Research o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2002−2005 Japanese Government (Monbukagakusho) Scholarship for foreign graduate students

·2003 Travel Awards: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VIP, PACAP and Related Peptides, September 1-4, 2003, Hakone, Japan

近期內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1. Amyloid beta peptide (Aβ)對整個腦神經網路中不同結構層次功能的影響

目前對A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水平(如Aβ對NMDA 或AMPA 受體的影響)、突觸水平(如Aβ對突觸機構及神經遞質傳遞的影響)和細胞水平(如Aβ對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影響),Aβ對神經迴路(circuitry)和網路(network)影響的研究較少。我們已經知道Aβ抑制興奮性突觸傳遞,但在一些高表達Aβ的小鼠卻出現癲癇症狀,說明Aβ對不同層次結構功能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此,了解Aβ在不同層次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將有助於全面理解Aβ的致病機制。

2. 成體神經幹細胞(adult neural stem cell)與神經系統疾病

在成年哺乳動物腦內,新的神經元可以在一定區域(比如海馬)持續生成。而且,這些新生的神經元可以和已經存在的神經元建立突觸聯繫,從而鑲嵌到整個神經網路中。和已經存在的神經元相比,新生的神經元具有更強的可塑性(比如更容易誘導LTP),因此也可能更易對外界刺激產生回響。可是到目前為止,對成年哺乳動物腦內新生神經元生成的調控因素和機制還不清楚。另外,這些新神經元的生理功能以及它們與神經系統疾病的關係都有

待進一步研究。我們將對以下問題進行探討

· 成年動物腦內神經元生成(包括前體細胞增殖、分化、神經細胞存活、成熟和突觸形成等)是如何調控的?

· 新生神經元有哪些功能?它們是否影響學習和記憶?

· AD以及其他神經疾病如癲癇、自閉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對成年動物腦內神經元生成有何影響?

· 是否可以通過調節成年動物腦內神經元的形成從而干預神經系統疾病的病理進程?

· 是否可以通過腦成像技術檢測動物甚至人腦內的神經元生成,從而建立對一些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預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