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頗受猜忌
孫秀是孫吳武烈皇帝孫堅第四子孫匡的孫子,其父孫泰官至長水校尉,堂兄是吳末帝孫皓。孫秀任孫吳前將軍、夏口督,在任內甚有聲威恩澤。孫秀身為宗室至親而擁兵在外,孫皓很是不安。
舉家降晉
建衡二年(270年),孫皓派何定帶著五千名士兵在夏口打獵。之前,民間流傳著孫秀早晚會被人算計的說法,孫秀得知後驚慌失措,夜裡帶著妻子兒女及親兵幾百人投奔西晉。同年十二月,晉武帝司馬炎任命孫秀為驃騎將軍、交州牧 、開府儀同三司,封爵會稽公。 孫皓得知孫秀降晉後大怒,將孫秀改姓為厲。
國亡不賀
太康元年(280年),群臣聽到孫皓投降、吳國已平定的訊息,都去慶賀,為武帝祝壽。孫秀稱病不去,面朝南方流淚說:“從前,先主孫策剛滿二十歲,以一個校尉的身份創下了基業,如今後主把整個江南之地都拋棄了,宗廟陵墓從此將成為廢墟,悠悠青天啊,這究竟是誰造成的啊!” 因此得到朝廷的讚賞。
晚景淒涼
當初,朝廷對孫秀、孫楷等投降者尊重恩寵,是想利用他們招來吳國人。等到吳國滅亡了,孫秀就被降職為伏波將軍,孫楷降為度遼將軍,開府如舊。 但孫秀因為是亡國宗室,名望不高,北方士族都恥於任他的掾屬,而東晉名將陶侃也出身南方寒門,因而被孫秀召為舍人。
御史中丞周處不畏權貴,等到氐人齊萬年反叛時,朝臣因討厭周處的剛直,都推舉他,朝廷便讓他隸屬於夏侯駿西征。孫秀知道他一定會戰死,便對他說:“你有老母,可以憑這個理由推辭。”周處說:“忠孝之道,怎么能夠兩全?既然已經告別親人侍奉國君,父母又怎么能把我當兒子呢?今天是我獻身國家的時機。”後來周處果然被逼迫以少御多,最終以身殉國。
永寧年間(301年-302年),孫秀去世,追贈驃騎將軍、開府。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夫親親恩義,古今之常。宗子維城,詩人所稱。況此諸孫,或贊興初基,或鎮據邊陲,克堪厥任,不忝其榮者乎!
《中興書》:為夏口督,甚有威恩。
羅大經:吳孫秀曰:“討逆弱冠以一校尉創業,今後主舉江南而棄之。”唐李翱曰:“神堯以一旅取天下,後世子孫不能以天下取河北。”忠臣志士之嘆,古今一也。
軼事典故
孫秀投降西晉後,晉武帝司馬炎對他深加安撫並寵愛他,把小姨子蒯氏嫁給他,夫妻間感情很深厚。蒯氏曾經因為忌妒,竟罵孫秀是貉子(北人輕視、辱罵南人的口頭語)。孫秀非常不滿,就不再進內室。蒯氏深為悔恨自責,請求武帝幫助。當時正大赦天下,群臣都受到召見。召見完畢,群臣已經離開,武帝單獨把孫秀留下,和緩地對他說:“國家寬大為懷,實行大赦,蒯夫人是否可以援例得到寬恕呢?”孫秀脫帽謝罪,夫妻於是和好如初。
親屬成員
曾祖
孫堅,字文台,孫吳始祖武烈皇帝。
祖父
孫匡,字季佐,舉孝廉,早逝。
父親
孫泰,官至長水校尉,在合肥之戰時被射殺。
兒子
孫儉,字仲節,官至給事中。
曾孫
孫晷,字文度,東晉名士。
文獻記載
《三國志·卷六·吳書六·宗室傳第六》
《江表傳》
《晉諸公贊》
《晉紀》
《世說新語·惑溺第三十五》
《晉書·列傳第三十六·卷六十六》
《建康實錄》
《資治通鑑·卷第七十九·晉紀一》
《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一·晉紀三》
《鶴林玉露·卷五》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孫秀形象與正史相似。為晉驃騎將軍。晉滅吳後,孫秀於退朝時哭道:“昔討逆壯年,以一校尉創立基業;今孫皓舉江南而棄之!悠悠蒼天,此何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