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烈臣公館

孫烈臣公館

孫烈臣公館,位於瀋陽市大東區大北關街36—1號,現為大東區政協辦公用房。被瀋陽市文物局立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2008年被瀋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孫烈臣公館孫烈臣公館

瀋陽“孫烈臣公館”舊址,位於瀋陽市大東區大北關街36—1號,現為大東區政協辦公用房。被瀋陽市文物局立為“瀋陽市不可移動文物”。2008年被瀋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孫烈臣,原名孫久功,字占鰲、贊堯,清代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祖籍河北省樂亭,徙居遼寧省義縣大榆樹堡子村,後定居黑山縣北老河深屯,世代以染業為生。孫烈臣自幼喪父,家境貧寒,好學尚武,販馬學槍,為人看宅護院。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後,沙俄強占遼寧,盛京總督增祺被迫出走,受到富戶趙文清款待。翌日,趙文清邀表兄孫烈臣一道,護送增祺。不久,增祺調任徐州,提拔孫烈臣為中營幫帶、綏靖營哨官。張作霖任統領後,由於征剿叛匪得力,提拔孫烈臣為前路巡防隊幫統。1912年,時年38歲的孫烈臣,任東北軍54旅旅長,後來任師長、湘東總司令、東北軍副司令長官、黑龍江督軍兼行省省長;孫烈臣47歲時,被授予陸軍上將,相繼出任吉林督軍兼行省省長、吉林保全總司令。

1922年,直奉大戰,孫烈臣戰功顯赫,出任東北軍陸軍總部參謀總長,重組部隊、舉辦軍校、籌建空軍,建立了東北地區第一家兵工廠、奉天兵工廠。據史料記載,孫烈臣共修建了兩處公館,一處在他的故鄉,另一處就是位於大北地區的“督軍府”。1924年,農曆三月二十二,孫烈臣病卒于吉林官邸,年僅52歲。1925年4月,下屬及親屬將孫烈臣移送瀋陽歸喪,當時人稱“孫督軍墳”。

維修

孫烈臣公館孫烈臣公館
孫烈臣公館建於20世紀初,當時占地8953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769平方米,房屋40餘間。步入“督軍府”,但見院落兩進,四周青磚圍牆,建築均為青磚合瓦單檐硬山式。前有門房7間,正中為正門,門枕石、角柱均雕有精美的花鳥人物等吉祥圖案,門楣雕有“富、祿、壽、禧”4字,東西6間房屋為倒座,後檐出廊,檐下裝飾“倒掛楣子”。是具有保護價值的典型中國傳統式四合院優秀建築。2003年7月,大東區政府出資對現存的主院進行了全面維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