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炳新1947年出生在方城縣清河小金莊村一個農民家庭中。雖然家裡窮困,孫炳新幼時的精神生活卻並不貧乏,夏夜乘涼時,冬日晚飯後,父親講述的《黃天霸》、《武松打虎》等故事和傳說總讓她聽得如痴如醉。
1960年夏天,南陽戲校到方城縣招生。面試最後一天,聽到訊息的孫炳新才匆忙趕到縣城。面試老師問她是否會唱歌,孫炳新回答說:“會!”於是,她便當場唱了首《社會主義好》。誰知,這首《社會主義好》竟改變了孫炳新的命運。面試老師認為孫炳新嗓音清脆,唱腔高亢,有著戲曲演唱的先天條件。
當時的南陽戲校,師資隊伍中差不多聚集了南陽的所有戲劇精英。戲校不但設有唱腔、樂譜等戲劇專業課,而且還設有文化課,孫炳新在這裡接受了紮實的戲劇基本功訓練。在戲校學習期間,孫炳新對戲詞和樂譜過目不忘,學員們最怕腰、腿基本功練習,可她卻感到很輕鬆。一年後,孫炳新被分到剛剛組建的原南陽地區曲劇團。
“我長得並不漂亮,一個鼻子兩隻眼,跟大家沒有什麼兩樣!” 孫炳新說,學戲之初,自己想法並不多,只是喜愛戲曲,一門心思演好戲。剛進劇團,她打過字幕,跑過龍套,上台演一次丫環能高興好幾天。20世紀60年代末,孫炳新第一次在曲劇《智取威虎山》中扮演主要角色,隨後又在《紅色娘子軍》、《龍馬精神》、《龍江頌》等劇中挑大樑。不經意間,孫炳新以其激越高亢的唱腔,精湛的演技,征服了眾多南陽戲迷,孫炳新的名字漸漸在觀眾中傳開來。20世紀70年代末,古裝戲開始流行,演了多年樣板戲的孫炳新從頭做起,再次以嶄新的面貌登上戲台。由她擔任主角的古裝戲《李慧娘》,第一次在鄧州演出,觀眾達數千,掌聲不斷。
孫炳新不但是南陽觀眾的名角,而且在省內外也享有很高聲譽。她曾多次赴省內平頂山、洛陽、周口,以及湖北、陝西、山西等省外地區演出,每到一處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觀眾喜愛孫炳新的表演,常常有戲迷給她寫信問好,甚至把雞蛋和鞋子悄悄送到劇團住地。
孫炳新是河南省第一屆戲曲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從十幾歲在曲劇《智取威虎山》中扮演主要角色開始,就有上海電影製片廠,以及不少省內外大劇團要調她去,但孫炳新一直沒有離開過南陽。
孫炳新說:“南陽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南陽有培養我藝術成長的老師,有我熱愛的廣大戲迷,我的藝術之根就扎在這片沃土中,我捨不得離開南陽!”她說,南陽給予自己太多,多次被推選參加省黨代會和人代會更是至高榮譽,自己無以回報,只能盡力為家鄉父老多演戲,演好戲。最大願望,就是看到南陽曲劇事業再次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