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孤山平地而起,形狀與雞蛋酷似,孤臥獨立,傲視蒼穹!周圍群山環抱,水繞田連,青松翠柏,鳥語花香,景情相融。 紀念館依山拓建,紅牆碧瓦,莊嚴肅穆,十餘處景觀依次錯落點綴其中。館內資料齊全,布置井然有序;將軍部長題詞,名家賢士墨寶,耳目一新;品蓮池中,蓮花白如玉;贊君屏上,梅、蘭、竹、菊手跡香;長達千米的碑林,堪稱獨創!館內圖文並茂,基地真人真事,實物實展,啟迪心智,色彩傳奇。
紀念主人
館內紀念的主人公孫文龍同志,系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孤堆底村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人民解放軍,1957年回響黨的號召,主動申請從優越的省委機關返回陽城支援農村建設,先後任鄉長、公社書記、縣革委會主任,連任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書記。1982年因公殉職,年僅51歲。
在陽城,他思想超前,開種植蘋果之先河,給寺頭人民栽上了搖錢樹;他樹旗標帆,栽桑養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他開渠截流、築壩建庫,創出了全國水利建設先進縣,白桑“一滴水”精神聞名世界;他敢為人先、大膽創新,高寒山區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接見與讚揚。
在武鄉,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平反冤假錯案,贏得民心,山西省委推廣了武鄉的經驗;他移花接木,使武鄉一躍成為全國新蠶區的一面旗幟,受到國務院的表彰;他改土治水,全縣136項農田水利建設工程惠及人民。
在屯留,他致力發展,科學規劃,對農業進行綜合治理。使蠶桑生產成為該縣支柱產業之一,五里莊絲織掛毯走向了世界。他崇尚科學,勇於創新,清廉善政,實幹富民,彰顯了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和崇高精神,成為人民民眾公認的優秀典型。
孫文龍同志一生以人為本、以德為根、以業為魂、以民為上,這是他根植民間並具有永恆價值的原因所在。他勤政廉潔的公僕精神,勇於創新的改革精神,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心繫百姓的奉獻精神,給我們留下了永遠的懷念。孫文龍精神是一種文化,是一段歷史,是一面鏡子,是一桿旗幟。它不僅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閃爍著社會主義的和諧理念,而且飽含著親民愛民的百姓情懷,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民族精神,是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
豐碑是由民心和事業鑄成的,一個熱愛人民的人,必然得到人民的熱愛!該館先後被國家旅遊局、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中國誠信網、中共山西省委、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大學、晉城市委市政府、陽城縣委、縣政府等五十餘家單位命名為“國家級AA景區“、“保持共產黨先進性教育基地”、“中共黨史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2007年被晉城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裡,我們可以聆聽到他勤政為民的堅實腳步,尋找到他致富百姓的寶典真經,感受到他鮮明個性的人格魅力,領略到他真抓實幹的公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