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孫文龍的他的一生,作風過硬、務實求真、敢想敢幹、致富百姓,走一處、變一處,乾一處、紅一處。他思想超前,開創種植蘋果之先河,給寺頭人民栽上了搖錢樹;樹旗標帆,栽桑養蠶、使陽城成為“山西之首、華北之冠”;開渠截流、築壩建庫,創出了水資源綜合利用全國第一縣,白桑“一滴水”精神聞名中外;敢為人先、大膽創新,高寒山區試種棉花成功,受到周總理的讚揚。到武鄉任職期間,實事求是平反冤假錯案2220件,贏得民心。
社會貢獻
山西省委推廣了武鄉的經驗;移花接木,使武鄉變為全國新蠶區的一面旗幟,受到國務院的表彰;改土治水,全縣開展了136項農田水利建設的富民工程卓有成效。屯留縣任職,不畏病魔,鞠躬盡瘁,對農業進行科學規劃綜合治理、奠定了致富之基,使蠶桑生產成為該縣支柱產業之一,五里莊絲織掛毯也走向了世界。他親民為民愛民,廉政勤政善政,深得三縣人民的愛戴,因而被人民民眾親切地稱為“蠶桑書記”、“糞制書記”、“焦裕祿式的好書記”。
社會影響
一個共產黨員、縣委書記逝世二十多年來,人們不但沒有忘記他,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緬懷他、傳頌他……中共陽城縣委、縣人民政府先後三次作出向孫文龍同志學習的決定,山西省蠶學會和陽城、武鄉、屯留三縣縣委、縣政府為他修建了紀念亭。山西電影電視製片廠拍攝十集電視連續劇《滄桑情》在中央電視台播放,排演大型紀實豫劇《公僕孫文龍》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民間成立了孫文龍精神研究會,故鄉人民自發捐資修建孫文龍紀念館,同時,在網際網路上開通了孫文龍紀念館網站,新華出版社、紅旗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作家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了《魂系百姓》、《永恆的懷念》、全國中小學生民族精神鄉土教育叢書《讀書、讀人、讀精神》、長篇紀實小說《孫文龍》等9本著作。新華網、山西日報、太行日報先後刊發了《穿越時空的精神長廊》、《樹碑記》、《不能不寫的報導》、《刻在人民心中的豐碑》等。地方各種志書對他的各種事跡均有記載。紀念館先後被毛澤東思想學術研究會、中國誠信網、中共山西省委、共青團山西省委、山西大學、晉城市委、晉城市人民政府、陽城縣委、縣政府等命名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地”、“黨員幹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教育基地”,被晉城市、陽城縣兩級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呼喚孫文龍精神,時代需要孫文龍式幹部。孫文龍的精神已經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民族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精神動力。孫文龍精神源自陽城,高揚太行,面向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