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奮

孫堅奮

孫堅奮,男,山東膠州人。 1960年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山東大學書畫研究院院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山東省高校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黨務副會長。

基本信息

孫堅奮, 1923年生,山東膠州人。 1960年山東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現任山東大學書畫研究院院長、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書法家協會理
事,中國書法教育研究會學術委員、山東省高校書畫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黨務副會長。
先生從少年時代便開始學習書畫藝術,並學詩填詞。臨習歐陽詢的《 皇甫君碑》和劉墉的小楷《道德經》,行草則臨摹《聖教序》、《書譜序》、蘇東坡《超然台記》、鄭板橋《道情十首》這些在當時當地很有影響的碑帖。繪畫方面,則主要學習山水畫技法,大致以臨摹黃公望、文徵明的作品為主。畢業留校後,工作之 余孫先生依然筆耕不輟,孜孜探索與書畫的藝術殿堂,並先後受到著名學者、書畫家黃孝紓、童書業、蔣維 崧 等先生的提攜指點,又涉獵了大量前人和今人的書法史、書法理論和中國繪畫史著作。對於歷代各家各派的審美觀點、筆墨技法,他都本著“拿來主義”的原則,悉心捉摸,認真臨摹。
首先是充分尊重傳統對二王書法的秀美多變,顏體的雄強端莊,李邕的渾厚含蓄,黃山谷的骨倔跌宕,米芾的俏利蕭疏,趙孟 頫 雍容飽滿,北碑的古拙多
姿,王鐸的剛勁恣肆......他都進行了長時間的細緻研究,並注意在自己的書法實踐中加以綜合的表現,以期呈現出個人的明顯風格:既有蒼勁挺拔的力感,又具典雅秀美的韻味;行筆酣暢淋漓,不事雕琢;結體千變萬化,同時又寓變化於統一當中。其書法以行草見長,他用長鋒羊毫所書大草,用筆精到,方圓兼施,結體富於變化,嚴謹中妙趣常出意料之外。在技法上,他注意筆態、墨情的變化,力求渾厚、雄健。形體上則委曲婉轉、變化多端。
欣賞 孫先生的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享受。其所表現的,不僅是字型本身之美,更重要的是其所貫注的那種精神之美,那種書與畫融為一體的意境美。他書寫的大草《琵琶行》,可以說意在筆先,筆隨心後,一開始時字型是拘禁、嚴肅的,但卻有一種飄忽的失落感,恰切地表現了朋友的離情別緒和初見琵琶女時的緊張心態,中間則跌盪起伏,字型變化多端,灑脫俊逸,把女藝人演奏琵琶時的音樂的起伏跌宕高度形象化,到後來的舒緩而飄渺,表現出一種淡淡的惆悵和失意感,真是令人回味無窮。
孫 先生的繪畫是和書法同時起步的。先生少年時就對中國山水畫有初步的了解,並通過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然而自參加革命工作後,使他涉獵漸少,不能像書法一樣再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離休後,為盡情書寫他對祖國山水和生活的熱愛,先生又重新拾起了畫筆。他的繪畫藝術也與其書法一脈相承:畫面簡潔、流暢,富於神韻,加上自題詩詞,使得書畫相得益彰。先生既注重繪畫技巧,強調基本功,更注重生活氣息和時代感,追求個人風貌。為了畫出今日的“長河落日圓”景象,他曾經隻身深入甘肅考察,畫出了遼闊沙漠中油田的景象;對大家熟悉的黃河,他也要冬冒嚴寒、夏頂酷暑親赴現場寫生;又步行長白山體驗生活,他畫的《天池岳樺贊》、《長白春早》、紅高粱、向日葵、紅梅、修竹等都表現的生機盎然,韻味十足。
現在, 孫先生的書畫已名揚海內外,其作品曾先後在北京、上海、南京、鄭州、濟南、青島等城市展覽達 70餘次,有近千幅作品為歐、美、亞、澳等十三個國家的專家和機構所收藏。 1995年,他應邀東渡扶桑舉辦個人書畫展,引起了日本書畫界的注意,作品被許多單位和個人收藏。他還寫出了數十萬字的教材和不少書論文章,其中《論北魏書法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孫道昭書法藝術》、《論泰嶧諸山摩崖刻經的兩個問題》等頗有創見,受到書法藝術界的普遍關注。
先生還是位知名的書畫教育家,他的學生極多,包括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他在傳播書畫藝術、誨人不倦、重視和培養人才方面的精神是人所共知的。
他的作品和訪談錄已為《中國當代名人錄》、《中國古今書法詞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等十多家書報刊物所登載。 孫堅奮先生雖然年近八旬,但勤於學習,筆耕不輟,“凌雲健筆意縱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仍是他生活中的不懈追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