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村簡介
沙河村位於宜昌市夜明珠東側,總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40畝,資產總額3100萬元,全村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657人,流動人口1500人。2010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2.3億元,上繳稅金4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78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70萬元,村級經濟綜合實力跨入全省500強之列,沙河村堅持以“農業穩村,工業富村,科技強村,民主治村”為基本思路,堅持按照中央新農村建設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20字方針,結合本村實際,開展 “五好基層黨組織”,“十星黨員”和“為民辦實事好乾部”評選活動,全力打造“團結、勤廉、務實”的村級班子。開展“十佳”村民和“和諧家庭”創評活動,以身邊的典型為榜樣,促進尊老愛幼、夫妻和睦、鄰里團結、遵紀守法的良好風尚形成。
還獲得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省級“敬老模範村”、“五好村黨組織”、 多次被市區鄉評為“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關注農民生存環境
每當提到“人大代表”這四個字,孫元金古銅色的臉上就會泛出堅毅的光芒,他常說:我是一位農村的人大代表,我要為農民的利益鼓與呼。窯灣鄉沙河村處於宜昌市近郊,近幾年,宜昌市大量的垃圾無處存放,在臨近沙河處建起了黃家灣垃圾處理場。可沒多久,住在垃圾處理場周邊的村民就提著裝滿蒼蠅蚊子的方便碗、塑膠袋氣憤地來到沙河村村委會,說:“宜昌市固廢公司沒辦法解決,你孫元金是人大代表,要為民眾說話。”農民們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托在宜昌市人大代表、村支書孫元金的身上。孫元金想:建垃圾處理場是好事,作為人大代表,我有責任對此進行調研。經過大量的實地走訪村民,實地察看,孫代表查出了原因。由於拖來的垃圾填埋不及時,覆蓋又較薄,加上附近失地的農民們都去扒拉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並且把山上山下房前屋後當曬場,隨處亂放,到了夏天,蚊蠅滋生,惡臭難聞,附近幾百戶村民可就遭罪了,天天在家裡聞惡臭,感覺噁心,出得門來滿地是蒼蠅,密密麻麻,仿佛到了蒼蠅王國。那情那景,孫代表提筆疾書,寫下了《關於黃家灣垃圾處理場環境治理的建議》,一是建議固廢公司及時填埋垃圾,覆蓋深一些;二是採取噴灑滅蚊蠅藥物等措施;三是對拾荒的農民,加強引導,採取“三限一固定”即限時、限量、限人數,指定一處荒地曬垃圾。2003年3月在宜昌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後,承辦此建議的市城管局高度重視,很快加以落實。垃圾場周邊的農民生存環境得到了改善,動情地說:想不到,找人大代表還真管用。
這件事雖然解決了,但是孫元金代表的心裡仍然懸著一塊“石頭”。那是什麼呢?原來,沙河流經梅子埡村、沙河村、唐家灣村。沙河的水質為曾經是2級,村民們常在沙河洗澡游泳,後來沙河的水由清變黑,魚常常大面積翻塘,水質降為4—5級。孫代表在調研過程中發現,黃家灣垃圾處理場的污水處理系統過小,遇下暴雨時垃圾污水來不及排放而直接流進了沙河,致使沙河水被逐漸污染。而沙河一帶方圓350畝是修建葛洲壩時的淹沒區,茶庵、望洲、梅子埡、沙河、唐家灣等村的部分村民在河道上築壩養魚,造成泄洪不暢,產生內滯,危及14戶村民的住房。1998年大洪水時宜黃公路沙河段就被淹沒,阻斷了交通。孫元金還了解到:沙河一帶的民眾對沙河變成污水河深感憂慮,怕長此以往因為水源、土質被污染而殃及子孫後代。
憑著代表的責任感,孫元金提出了關於加速沙河水系整治的建議,被宜昌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列為2號建議。引起市、區政府的高度重視,請有關專家、相關單位領導現場察看。市、區人大常委會也高度重視,組織市區人大代表對此進行了視察,提出了解決的方案:(1)疏通河道,拆掉攔河養魚堤壩3處,由鄉政府給予農民一定補償。(2)結合沙河污水處理廠建設,徹底整治,用管道把污水引走。此項工程已於2004年7月28日正式動工。在動工之初,污水處理場建設工程定點七組大湖,七組村民不理解,怕污染環境,影響子孫後代因而阻止施工。孫元金與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請有關領導、專家到七組,召開議事懇談會,向村民解釋宣傳,公開論證,讓村民自己權衡利弊。村民們思想包袱卸下了,積極支持施工,施工進展順利。筆者前不久見到孫元金代表時,他臉上洋溢著幸福與自豪,他說:作為人大代表,真正能為老百姓進言,能得到市、區政府的重視,從而實現老百姓的心愿,我這個人大代表很有成就感。這既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又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光輝的寫照。
事無巨細,為民進言
孫元金說:我是由人民民眾選出來的,作為人大代表,既光榮,又感責任重大。我在農村最基層,更有責任把體察民情向上反映。在一次走親訪友中,孫元金聽一位親戚說,發展大道靠石板村段一年之中要發生10多起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憑著一顆人大代表的赤誠之心,孫元金到現場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他發現該路段既未劃車行線,又沒有路牌,晚上還沒有路燈。因為路寬,行人少,無標誌,一些司機開著車象野馬一樣在發展大道狂奔,待發現有人過馬路時已來不及避讓,發生慘禍。據此孫元金代表向市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提出了他的第3條建議:關於加強發展大道交通管理的建議。此建議得到市公安局的高度重視,半年內該路段上就樹起了路牌,劃上了車行線。晚上也有了路燈,至此之後,農民們走過發展大道不用提心弔膽。
2002年5月30日,宜昌市人民政府第100號令,公布了《宜昌市殯葬管理實施細則》。近幾年,近郊農村遇人死亡時,農民因考慮到進城火化費用高,難以承受,也不照老規矩停屍三天,而是於人死亡當晚乘夜深人靜時,神不知鬼不覺地拖到山上掩埋。即使有願意將屍體火化的,因公墓價格太高,骨灰也無處存放,農民會偷偷將骨灰掩埋于山上。這樣,非常不利於國家殯葬政策的落實。
孫元金代表想:作為人大代表,為人民代言,促進國家政策的有效落實,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向2004年2月召開的市三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了《關於農村殯葬改革的建議》,會後市民政局制定了給予農民的優惠政策,農村屍體火化500元包乾,困難戶當低保戶對待,農民可以在指定公墓花500元安放骨灰20年等。這些舉措深受農民歡迎,大力促進了國家殯葬政策在周邊郊區的落實。為了支持三峽大學建設,窯灣鄉茶庵村需遷移的上千座墳,農民們都自覺移入指定公墓。孫元金代表說:宜昌市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對我們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議意見非常重視,件件有答覆,事事有回音,我們很滿意。
走民主治村致富之路
1999年,沙河村曾因幾十位村民包中巴車到市、區政府告狀而出名,村集體開支村幹部說了算。那時候,村民上訪告狀的多,扯皮拉筋的多,幹部挨罵多。而如今不過五、六年時間,沙河村見義勇為的多,遵紀守法的多,爭做好事的多。這都歸功於1999年經海選上來的村級兩委班子的努力。沙河村有7個村民小組,496戶,1437人,村幹部5人。1999年經海選孫元金當上了沙河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之初,孫元金就與村委班子開始思考如何改變沙河村混亂局面,帶領農民走上致富之路。孫元金想:只有時時把農民民眾放在心裡,時刻為農民著想,才能取得農民的信賴,村委班子才有凝聚力。在他的帶領下,5位村委班子成員廣泛徵求民眾意見,通過民主理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開支公示,奠定民眾信賴的基石。村里出台了村民理財月辦公制度。每個村民代表都有聯繫戶,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一律請村民代表參與決策;與財務有關的,經村民代表大會審計表決通過後再實施。前年,村辦企業抵債而得了一輛2000型的小轎車,經研究,村委會一致認為小車是留是賣,應當由村民說了算。最後村民代表大會決定,為了村裡的發展,留作工作用車。沙河村1—4組1200米衛生水主管道安裝工程,投資20萬元在全市率先建設的農民健身園等項目,都是由村民代表大會決定的。作為村黨總支書記,孫元金帶領村委會班子摸索出了一條民主管理,加強民主監督之路。為了改變村民抹牌賭搏之風,扯皮拉筋之習,村委會從組織民眾學法、知法、守法入手,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制定和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要求村委會幹部帶頭嚴格執行。號召村組幹部爭做“四種人”——即政策上的明白人、經濟發展的引路人、文明新風的帶頭人,為民服務的貼心人。經過村兩委班子不懈地追求,沙河村三個文明建設都結出了碩果。
2003年,沙河村總積累達21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4090元,全村社會綜合經濟實力進入全省500強。2003年4月中旬,沙河村舉辦了第二屆農民運動會,19個運動項目都結合了農村的生產活動,妙趣橫生,獎品則是農具或生活用品,大受村民歡迎。2001年以來他們堅持開展“十佳”村民評比活動,評出“為民辦事的好乾部、帶頭致富的好黨員、文明誠信的好業主、助人為樂的好心人、教子成才的好父母、遵老愛幼的好媳婦、勤勞致富的好夫妻、聯防護村的好隊員”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先進的文化來引導農民,使得沙河村黨風正了,村風新了,民風淳厚了,村兩委班子向心力、凝聚力更強了。今年上半年,沙河村被評為宜昌市民主法治建設示範村,受到了國家法務部、民政部的關注。
致富不忘發展公益事業,不忘關心弱勢群體。沙河村兩委班子近幾年堅持為村民辦實事。年年投入為村民修路、改電、改水、搭建程控電話、無限廣播、有線電視新網路、寬頻電信網路。兩年來,資助村民黃大明、董明強等14戶推掉土牆危房,蓋起了樓房。村里企業由虧轉贏之後,村里每年拿出14萬元左右用於贍養55周歲以上老人。村里8個殘疾人每月都有30元的生活補貼,村里還為他們爭取了社會低保。沙河村還很重視青少年教育,規定凡村民子女考上大學的都有不同程式的獎勵。記者打電話給孫元金代表,他說,從被選上了人大代表,就感覺肩上的擔子重,為老百姓分憂,為社會、為國家要幹的事實在太多。他表示:為了沙河,為了農民的生活更美好,要一如既往收集社情民意,為民進言。
相關報導:我是農民的兒子
2010年8月19日下午兩點多,當記者在西陵區窯灣鄉沙河村委會見到村黨支部書記孫元金時,他黝黑的臉上大汗淋漓。原來孫元金中午還在忙著平湖半島開發拆遷安置房的協調工作,市里啟動平湖半島整體開發,3000多戶居民將從葛洲壩澆二搬到沙河來,建設安置房的事把他忙得不可開交。位於宜昌城郊的沙河村,過去是出了名的後進村,“三多三難”現象十分突出:扯皮拉筋的多、上訪告狀的多、幹部挨罵的多,公益事業難辦、村組幹部難當、村里工作難搞。為了使村民能早日過上富裕的生活,孫元金上任後帶領村“兩委”一班人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昔日的窮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7億元,企業總產值1.6億元,農民純收入6010元,村級經濟綜合實力跨入全省500強之列。該村先後被評為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全省“五好基層黨組織”、“省級文明村”,孫元金個人先後榮獲“宜昌市雙帶標兵”、“宜昌市鄉土拔尖人才”、“湖北省勞動模範”等榮譽。
村看村、戶看戶、民眾看的是幹部、幹部看的是支書。1998年,孫元金當選為村支書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班子成員挨家挨戶徵求意見,完善村民代表大會議事制度,推行村務公開、“陽光操作”,成立民主理事、民主理財小組,民主管理村裡的一切事務,審計監督村裡的一切開支,用制度規範民主管理,用真情去化解民眾多年的積怨。
沙河村原有一塊小窪地叫金家堤,是沙漏地,存不住水,保不住肥,種菜種果產量都很低。金家堤占地近百畝,又靠近夜明珠碼頭和高速公路,極具開發價值。但要開發它卻要占用35戶村民的40多畝耕地,怎么辦?村“兩委”班子把決定權交給了村民自己,結果深明大義的村民們全都同意讓地。經過幾年的開發和引資,這塊沙漏地發展成為沙河民營工業園,已有各類企業26家,年產值上億元。
村里修水泥路那一年,有個村民想承包這個工程。在村民大會上,大夥認為只有採取招投標的辦法,才能確保工程質量和降低成本。村委會按村民意見進行了公開招標,結果那位村民因資質不夠而落標。他認為村黨支書“胳膊肘往外拐”,氣沖沖地要找孫元金算賬。民眾攔住他紛紛指責:“你敢打書記我們饒不了你。”“我是農民的兒子,對農民有很深的感情。”正如孫元金所說的那樣,長久以來,他帶領一班人堅持年年為村民修路、改電、改水、改廁,裝程控電話和有線電視,實現了廣播、電視、水泥路和寬頻網的組組通。村集體為退休老人發放生活費,並逐年遞增;出資為全體村民購買新型合作醫療,還為村裡的失地農民購買了養老統籌,解除了195位村民的後顧之憂。
如今的沙河,村裡的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的腰包鼓起來了,做好人好事的多起來了,一幅新農村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