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
這是黃河岸邊一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渡口。它見證了楚漢爭霸的烽煙,演繹著三國征戰的廝殺,聆聽過隋唐群雄逐鹿的馬蹄聲,每一寸黃土上都疊印著歲月的漫漫煙塵。九曲黃河在滎陽王村鎮擺了一下腰,留下了一個叫孤柏嘴的小河灣。這是黃河在滎陽境內水勢最為平靜溫柔的一段,它東接飛龍頂,西連虎牢關,面對滔滔黃河,背倚連綿邙山。它的名字來源於一個傳說,據說古時候這裡有一棵高大挺拔、樹蔭蔽日的老柏樹,曾是當年漢王劉邦避雨的地方,在縣誌中有記載:“成皋圈解趨何急,孤柏兵旋避雨遲”。後來此處被闢為渡口,就叫做“古柏渡”。古柏渡的古柏,還曾為秦王李世民遮風避雨,傳說古柏當年枝葉繁茂,樹冠大可及畝,秦王李世民夜襲竇建德軍營,在此處遇雨,曾在樹下避雨,無一人被淋濕,李世民譽之為“千歲靈根”。此後,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行經此處,曾賦詩寫道:“孤舟向廣武,一鳥歸成皋。勝概日相與,思君心鬱陶。”“孤柏蔭雨”曾經是“汜水十景”中的一景,不過,隨著黃河的泥沙淤積,史書上所指的孤柏嘴早已進入了黃河河道。宋代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此處被闢為汴河口後,這裡成了江南通往陝西的最大水運中心,商賈遊船盛極一時,經濟文化非常繁榮。由於渡口河水水勢平穩,上船下船都可免以泥沼難行之苦,所以民間流傳俗語說:“孤柏嘴過河,幹上乾下”。清道光三年(1823年)渡河碑記載:“本為農設,間利行人。每歲夏秋間,大雨連綿,河洛並漲,及隆冬河水斷澌不可渡,行人多於此間問津焉。”民國時期渡口最盛,有渡船40餘只。在孤柏嘴村民王根群的記憶里,年輕時在黃河邊度過的日子,是他感覺最幸福的時光。“那時候村裡有五六百口人,都靠船、靠河吃飯,村里幾十條船,每天能運送上千人過河。”在黃河邊長大,有多年的行船經驗,王根群對這一帶黃河水文狀況了如指掌,哪裡有暗礁,哪裡有沙洲、哪裡有漩渦,他都一清二楚,說起行船“口訣”如數家珍。當時,生產隊搞航運,他經常跟船去洛陽,去山東,“那時候河裡的魚多啊,我們跑船隻用帶點米麵,帶上一口鍋,到了吃飯時間,隨便拿網在河裡一兜就能撈上魚來。”當年的黃河的水上人家,都已從河岸邊搬上了川原,再也不必在河裡討生活。隨著孤柏渡景區的開發,王根群也成了景區的員工,閒暇時,他最愛對後輩講述當年在黃河上打漁行船的時光。
近期發展
仿佛注定不會被歷史遺忘,作為國家南水北調工程的穿黃之地,長江與黃河的浪漫相遇之處,古老的孤柏渡將再一次煥發青春,見證南水北調的宏圖偉業,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勁腳步。近期國家的南水北調、西氣東輸方案已定在此地穿渡黃河,部分工程已經啟動,景區碼頭、跑馬場、休閒狩獵小區、萬畝漁塘、荷花公園、農林生態園將開發建設,使這裡的旅遊事業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
景區遊覽
門票:成人票90元,兒童票50元。只有一個建立於山頂的遊樂場需要門票,其餘地方全部免費。
開車路線:從鄭州沿310國道向西到上街向北至王村鎮,全程43公里;
乘車路線:從鄭州西站乘發往上街的鄭上一路班車(10分鐘一趟),再轉乘上街-薛村403公交。正北步行1000米左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