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
季開生的祖父季三卿,字鳴寰,明崇禎朝廩貢,生有四子。長子謹庸,明萬曆朝副貢。次子寓庸(即季開生父),字因是,明天啟元年中舉,次年中進士,歷官浙江餘姚、臨海及河南祥符(今開封市)縣令,有政聲。後任吏部主事,因和權奸魏忠賢的黨羽不合,辭官歸里,70歲時猶協助泰興知縣陳棐抵禦海寇及處理其他亂事,享年84歲,死後人祀鄉賢祠。四子道庸,清順治三年歲貢,任湖廣興國州知州。
季家原為季家市望族,祖父貢生,父親進士,兄弟二人也都是進士。父親季寓庸為官後,將家遷入泰興縣城朝陽鋪,在縣學宮之左拓地為園(位於今泰興城內仙鶴灣風光帶一帶),方圓三里多,鑿石堆山,疏流為池,高有台,下有亭,迴廊曲徑,依山臨水,四時皆有可賞之景。園內有宋朝鄉賢孫益手植桂樹一棵,大十圍,根株蟠曲,蓊鬱蒼翠,故其園取名“嘉樹”。花開時,開生、振宜兄弟與諸好友唱和詩於樹下,酹酒而祝曰:“見樹如見人,吾儕不當如是耶?”園中有“春柳讀書堂”“靜思堂”和“辛夷館”,即後來季開生、季振宜幼時讀書處。以後其從弟昌齡建了一座“東園”,三弟季貞在城北建“日涉園”(即今泰興城花園河),城之四隅,皆有季氏園林。現“西園”“東園”已成行政村名,蓋由此演變而來。
季開生兄弟七人,開生為老大。二弟振宜,早開生二年中進士。三弟貞,字天秀,順治舉人,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四弟舜有,字天選,副貢,任南寧府同知;五弟靜,字仁山,例貢,任兵部督捕司主司;六弟八士,字南宮,廩貢,知縣;七弟芝生,字善伯,應例,任北流知縣。一門簪纓,光耀鄉里。
為官
季開生為人英毅剛強,直言敢諫,同時期的姜宸英稱其為“本朝開國第一名諫臣” 。
順治十一年(1654年)八月,地震頻生。季開生疏言:“地道不靜,民不安也。民之不安,官失職也。官之失職,約有十端:一曰格詔旨,二曰輕民命,三曰縱屬官,四曰庇胥吏,五曰重耗克,六曰納餽遺,七曰廣株連,八曰閣詞訟,九曰失彈壓,十曰玩糾劾。”所列十條“弊端”,道出了鞏固大清江山統治關鍵,與福臨的想法一拍即合,深得賞識,立即被予以採納:“疏其目以上,章下所司。”調兵科右給事中。
順治十二年(1655年),明將張名振犯進上海,禮科給事中季開升疏言上奏:“防禦海寇,宜遠偵探,扼要害,備器械,嚴海禁,杜接濟,密譏察。”
順治十二年秋,乾清宮成,發帑遣內監往江南採購陳設器皿,民間訛言往揚州買女子。季開生上疏極諫獲罪,順治大怒,以“妄捏瀆奏,肆誣沽直,甚屬可惡”,被杖一百,流戍遼東尚陽堡。季開生被革職流放的訊息一傳開,得到了廣泛的同情,數十人寫詩為他送別,“雖遠徙窮邊,聲望益著”、“直聲震天下”。
順治十六年(1659年),季開生不幸死於尚陽堡,年僅33歲。尚陽堡有一未婚光棍,極其無賴,對抑鬱中的季開生很不友善。因故行兇,毆打致死,聲言欲焚其戶,官司不問,懷疑該犯必有主使。《清史稿·季開生傳》載:季開生“後因諫買揚州女子,幾遭極刑,戍尚陽堡。在戍所被光棍毆死,官司不問。”
順治十七年,旱,順治下詔罪己,命吏部察謫降言官,諭曰:“季開生建言,原從朕起見,準復官歸葬,蔭一子入監讀書。”季開生得到平反。
才學
季開生少年成名,文才卓越,有“江南才子”之稱。幼喜摹宋、元名跡,山水筆致蕭散,骨格陵瞻。後觀富春嚴灘之勝,故邱壑深邃,頗得黃公望簡筆松秀神趣。
工詩善畫之外,他還喜歡治印。《國朝畫徵錄》、《圖繪寶鑑續纂》、《墨林韻語》、《桐陰論畫》、《國朝別裁詩傳》、《廣印人傳》等典籍對季開生都有記述。
季開生有《戇臣詩稿》二卷,一卷為《冠月樓詩》,壬辰癸巳間謁假南歸所作;一卷為《出關草》,作於開原戍所,題識者甚眾。
季開生來到尚陽堡,與流人文士多有交往,歌詠不斷,到尚陽堡後不久就參加了冰天詩社。在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的詩歌作品,其組詩《尚陽堡紀事口號》用生動的語句描寫了當地的風情、自己的清苦生活以及在這清苦的狀況下自己如何堅持創作的情形。“炕火難融被上霜”一句便是他在尚陽那段流放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真實寫照。
關前志別
罪軀幸得主恩全,餞酒蕭條轉授鞭。
奄普灘平魚陣淺,句離天闊雁行偏。
不辭馬骨埋邊雪,敢惜牛衣臥塞煙。
今日玉關無外內,臨歧握手莫潸然。
洗馬橋王三俠君
靈崖北下莽蕭蕭,舊是單于洗馬橋,
野槿帖山垂白葉,番河歸海逆紅潮。
共傳化日銷兵甲,不厭寒星送使軺。
萬里天書自西出,吟鞭應嘆鬥牛遙。
季開生有一首為鐵嶺流人左懋泰送葬之詩,名《送左大來先生葬》,詩中深切表達了對同病相連者的心曲和自己內心深處的希冀。詩云:
重關不禁旅魂過,夢裡看君渡塞河。
白日總悲生事少,黃泉翻羨故人多。
荒台啼鳥圍松柏,廢苑寒雲鎖薜蘿。
未遂首丘須淺葬,好留枯骨待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