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689~740)
正文
![孟浩然(689~740)](/img/d/ed8/nBnauM3X1kjN5ETOyMT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1AzL1k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讚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孟詩不事雕飾,佇興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於寒儉枯瘠。他善於發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會心,寫出一時真切的感受。如《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等篇,自然渾成,而意境清迥,韻致流溢。杜甫說他、“清詩句句盡堪傳”(《解悶》),又讚嘆他“賦詩何必多,往往凌鮑謝”(《遣興》)。皮日休則稱:“先生之作遇景入,不拘奇抉異,令齷齪束人口者,涵涵然有乾霄之興,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也。北齊美蕭愨‘芙蓉露下落,楊柳月中疏’;先生則有‘微雲澹河漢,疏雨滴梧桐’。樂府美王融‘日霽沙嶼明,風動甘泉濁’;先生則有‘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謝朓之詩句精者有‘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則有‘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此與古人爭勝於毫釐也。”(《郢州孟亭記》)其抒情之作,如《歲暮歸南山》、 《早寒江上有懷》、 《與諸子登峴山》、《晚泊潯陽望廬山》、《萬山潭作》等篇,往往點染空靈,筆意在若有若無之間,而蘊藉深微,挹之不盡。嚴羽以禪喻詩,謂浩然之詩“一味妙悟而已”(《滄浪詩話·詩辨》)。清代王士禛推衍嚴氏緒論,標舉“神韻說”,宗尚王孟,曾舉浩然《晚泊潯陽望廬山》一詩作為範本,說:“詩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畫家所謂逸品是也。”(《分甘餘話》)
![孟浩然(689~740)](/img/9/055/nBnauM3X3ATO2ITOyMTNw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1A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天寶四載(745)宜城王士源輯錄孟浩然詩,得218首,其書已佚。現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較王本多45首,其中竄入有別人的作品。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