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學派

孝經學派創始人顏芝,秦漢之際河間(今河北獻縣)人。

簡介

〖孝經學派〗創始人顏芝,秦漢之際河間(今河北獻縣)人。秦焚書,顏芝掩藏《孝經》,倖免於火。漢初,解除挾書律,顏芝子顏貞獻出其父所藏《孝經》十八章,用以教授學生。漢朝傳授《孝經》的學者有長孫氏、江翁、后蒼、翼奉、孔安國、董仲舒、張禹等。董仲舒用五行說闡釋《孝經》經文。認為,父生子長,是天然法則,故謂“孝者天之經”。地出雲變雨,地起氣變風,被勞累的是地,但功名完全歸於天,如果不是有“義”,誰能這樣;士是火之子,五行中最尊貴的是土,士不與火爭功名。忠臣表現出的大義,孝子表現出的孝行,取義於“士”,此謂“孝者地之義”,還有《古文孝經》與《古文尚書》同出於孔壁。長孫氏傳授《孝經》,有《閨門》一章:“閨門之內具禮矣乎,嚴父嚴兄,妻子臣妻猶百姓徒役也。”《閨門》為古文。此外,還衍生三章,計《古文孝經》二十二章,孔安國為其作傳。再者劉向校書,將顏氏本與古文本比較,刪除繁瑣與疑惑的章句,定為十八章,鄭眾、馬融作注,另有鄭氏注,傳是鄭玄所撰。南朝梁時,孔安國傳及二家鄭氏注並立為國學,但孔安國本遂即亡佚於梁亂。南朝陳和北朝齊、周只傳鄭氏注。隋朝時,秘書監王劭在京師訪得孔安國傳,送至河間劉炫。劉炫用來傳授學生,逐漸被朝廷得知,命令與鄭氏注並立,但儒生喧嚷不休,認為不是孔安國的舊本,而是劉炫自己所造。元魏遷洛,未通漢語,孝文帝命令侯伏侯可悉陵用鮮卑語義譯《孝經從用來教鮮卑人,稱為《國語孝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