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水洞

孔水洞

萬佛堂下有孔水洞,原為一岩溶洞穴,洞內有泉,水勢洶湧。洞壁存有陪大業十年(614年)刻經和隋唐時代雕像。刻經大部溺於水中。 孔水洞由人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內有泉,可乘舟駛入。 離洞口不遠的石壁上有隋唐時代的造像和刻經。造像高1米,寬2.5米,依岩開鑿,總計6尊,與雲崗、龍門石窟相似。1982年該洞一度乾涸,曾出土動物化石、鐵器和7條唐代金龍。萬佛堂孔水洞的兩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龕密布的花塔,遼代創建,通高約20米。右翼名叫“齡公和尚舍利塔”,創建於元代,為八角形七級密檐式,通高約18米。萬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經早期刻經地點之一,在 “房山石經學”方面占有重要位置。為北京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信息

簡介

萬佛堂孔水洞位於房山區西北雲蒙山南麓、河北鎮萬佛村西約200米處。萬佛堂建在孔水洞出水口的墩台上。創建於唐玄宗時期(713—756),原名龍龍泉寺,後改大曆禪寺。現存的萬佛堂為3間無梁殿,歇山頂,建於明末。門循上嵌 有四周浮雕蓮花瓣石匾。殿內正面和兩山牆下端鑲嵌的 “萬菩薩法會圖”,長23.8米,高2.4米,由31塊長 方形 漢白玉浮雕而成。是唐代浮雕藝術的代表。孔水洞由人 工砌成高大的券口,是天然溶洞,洞內有泉,可乘舟駛入。 離洞口不遠的石壁上有隋唐時代的造像和刻經。造像高1米,寬2.5米,依岩開鑿,總計6尊,與雲崗、龍門石窟相似。1982年該洞一度乾涸,曾出土動物化石、鐵器和7條唐代金龍。萬佛堂孔水洞的兩翼各有一座塔,左翼是小龕密布的花塔,遼代創建,通高約20米。右翼名叫“齡公和尚舍利塔”,創建於元代,為八角形七級密檐式,通高約18米。萬佛堂孔水洞是房山石經早期刻經地點之一,在 “房山石經學”方面占有重要位置。為北京市級重點保護文物。

相關傳說

孔水洞在房山西北河北鎮境內的雲蒙山麓。東北洞開,清澈的泉水從孔水洞內湧出,東流而去,匯入大石河。洞前依山勢築磚石墩台。中辟券洞,水出其下,清冽見底,洞券面石砌,中雕獸頭,左右二走龍,券用青石平砌,下承條石基礎,距水面約40厘米處,兩側基石向內挑出二層台,寬約20厘米,可容半足。據民國初年的《琉璃廠雜記》記載,洞口原有石門,“水出其下,橫以石樑,立而窺之,深暗不可盡睹,”今石門已無,石樑亦遺失不全。
孔水洞是著名的歷史名洞,歷代文獻多有記載,洞壁還遺存著隋唐時期的刻經、摩崖造像和金代的題記,極具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關於孔水洞的記載,初見於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聖水出上谷……水出郡之西南聖水谷,東南流經大防嶺下,嶺之東首山崖有石穴東北洞開,高廣四五丈,入穴,轉更崇深,穴中有水。耆舊傳言,昔有沙門釋惠彌者,好精物隱,嘗篝火探之,傍水入穴三里有餘,穴分為二:一穴殊小,西北出,不知趣詣。一穴西南出,入水逕五六日方還,又不測窮深。其水夏冷冬暖,春秋有白魚出入,數日而返。人有採食者,美珍常味,蓋亦丙穴嘉魚之類也。”所謂大防嶺下的石穴就是孔水洞,只是當時尚無孔水洞之稱。這段記載告訴我們,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孔水洞這個秘密的洞穴就已引起世人的關注,並有佛教徒惠彌入洞探險,這是佛教徒第一次涉足此地。
到了隋代,佛教徒開始在洞內雕造佛像,刊刻石經。隋郎蔚之《隋州郡圖經》:“防山上有仙人玉堂。”那么,隨代,大防嶺下的石穴已有了“仙人玉堂”的名字。通過對孔水洞的考察我們知道,“仙人玉堂”不是神話,而是寫實。所謂“仙人”,乃是隋人在孔水洞內石壁上雕造的佛像。而孔水洞本是一座天然溶洞,滿洞的鐘乳石潔白如玉,置身孔水洞如同進入一座白玉宮殿,這就是所謂“玉堂”。
進入孔水洞,在距洞口不遠處的對面石壁上雕有兩龕佛像,在龕內一佛二菩薩,左右兩側雕騎牛大自在天各一,龕呈楣拱形,高1.5米,底寬0.65米。從雕像特徵和龕內外部局來看,此龕佛像為隨代作品,這也和《隋州郡圖經》中“仙人玉堂”的記載相符。
“右龕內雕菩薩一尊,保存較為完整。菩薩面部豐圓,神態肅穆。周身肌肉豐實,比例均稱。此龕為晚唐作品。”
在石刻下方約一米處有隋大業十年(614)刻(小涅槃經)。通過對孔水洞隋代刻經的考察,有關專家認為孔水洞很可能是隋僧靜琬的早期刻經地之一,因此對房山石經研究有重要意義。洞內在隋代刻經位置的右側尚有金代大定二十年的題記。
孔水洞古時曾稱“龍泉”,是幽州地區著名的祈雨之所。《重建龍泉大曆禪寺之碑》:“唐玄宗時天雨不節,民祈於是,莫不應徵爾。”
又據《大房山投龍壁記》記載,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曾遺呂慎盈三次來孔水洞投下金龍和玉壁祈雨。《大房山投龍壁記》碑石原立在孔水洞呂慎盈投龍壁處,清道光十六年(1836)二月二十四,該碑和孔水洞的盧囊詩碑被奕繪貝勒用十兩銀子買走。1982年孔水洞一度乾涸,洞內出土了玄宗時呂慎盈投下的金龍7條,現為房山區文物管理所收藏。
“孔水祈雨”這一古俗千栽沿襲,直到民國年間。
孔水洞這一神奇的天然洞穴,由於其幽深莫測,千百年來一直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酈道元《水經注》首栽僧人惠彌篝火探洞的耆舊傳聞,本是寫實。
唐代胡詹記所載篝火探洞傳說時即稱探洞者“但見仙鼠晝飛,赧磷時現。”
《燕山叢錄》則稱,“人往往聞絲竹之音……金泰和中,有桃花流出,其瓣徑二寸。”
《獅山掌錄》也有大致相似的記載,“嘗有人秉火探之,隱隱聞作樂聲,怯而返。金泰和中,忽見桃花流出。”
經世俗演義,文人渲染,源於《水經注》的千載傳說終於成了神話。明清時期,以古人篝火探洞的神話傳說為背景,“孔水仙舟”成為房山八景之一。
清徐夢陳《孔水洞》詩:
東北分天脊,燕山奧室幽。大房傳古洞,孔水泛仙舟。聞說桃花瓣,嚴冬徑寸浮。繽紛飄兩岸,蕩漾在中流。塢叟乘槎訪,雨翁縱葦求。沓然塵世異,別有洞天悠。
……
徐夢陳《重修孔水洞關帝廟碑記》:
孔水者,由房山邑而西北行廿余里,千峰險峻,萬岫崚嶒。示至其地,不見所謂水也。逶迤徊,忽聞水聲潺瑗,已見橫流澎湃矣,雲根石竅,寬闊十餘丈,一水平傾,可以乘筏。噫,有泉如此,不誠奇也!考之前志,所謂“孔水仙舟也”。

交通提示

第1種 換乘2次 從東直門外上車,乘坐106路(東直門外-北京南站)(坐15站),到天橋; 換乘917支3路(天橋-銀狐洞)(坐24站),到磁家務。 第2種 換乘2次 從東直門外上車,乘坐106路(東直門外-北京南站)(坐15站),到天橋; 換乘917支3路(天橋-銀狐洞)(坐25站),到半壁店(河北莊)。

相臨景點

雲居寺 十渡 仙棲洞 西周燕都遺址 蓮花山風景區 白草畔風景區 京輝高爾夫球場 蒲窪天龍狩獵場 韓村河景村 靈鷲禪寺 碧溪垂釣園 北京惠翔園度假村 豆各莊塔 竇店土城 金代帝王陵遺址 弘恩寺
孤山寨 樂毅墓 萬佛堂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南方大峽谷 蟠桃宮 天開塔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琉璃河橋 聖米石堂 姚廣孝墓塔 鐵瓦寺 龍鄉湖 穆柯寨 昊天公園 莊親王墓 莊公院 碧瑩水上遊樂場 天池山風景區 普渡山莊景區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湖港 將軍坨 張房古戰道 探祖尋根 雲水洞 石經山 拒馬河景區
明十三陵 大楊山自然風景區 石花洞 呂祖廟 孔水洞 蒲窪狩獵場 銀狐洞 白水寺 大峪溝摩崖造像
良鄉多寶佛塔 郊勞台 房山古塔 金仙公主塔 雲水洞 照塔 瑞雲寺 青龍湖 新洞人遺址 唐古城遺址
玉虛宮 周吉祥塔 於莊塔
十渡
仙棲洞
西周燕都遺址
蓮花山風景區
白草畔風景區
京輝高爾夫球場
蒲窪天龍狩獵場
韓村河景村
靈鷲禪寺
碧溪垂釣園
北京惠翔園度假村
豆各莊塔
竇店土城
金代帝王陵遺址
弘恩寺
孤山寨
樂毅墓
萬佛堂
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南方大峽谷
蟠桃宮
天開塔
平西抗日烈士陵園
琉璃河橋
聖米石堂
姚廣孝墓塔
鐵瓦寺
龍鄉湖
穆柯寨
昊天公園
莊親王墓
莊公院
碧瑩水上遊樂場
天池山風景區
普渡山莊景區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湖港
將軍坨
張房古戰道
探祖尋根
雲水洞
石經山
拒馬河景區
明十三陵
大楊山自然風景區
石花洞
呂祖廟
孔水洞
蒲窪狩獵場
銀狐洞
白水寺
大峪溝摩崖造像
良鄉多寶佛塔
郊勞台
房山古塔
金仙公主塔
雲水洞
照塔
瑞雲寺
青龍湖
新洞人遺址
唐古城遺址
玉虛宮
周吉祥塔
於莊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