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今日俄重九,莫負菊花開。試尋高處,攜手躡屐上崔嵬。放目蒼岩千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纖埃。
笑談間,風滿座,酒盈杯。仙人跨海,休問隨處是蓬萊。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壯,戲馬但荒台。細把茱萸看,一醉且徘徊。
詩詞鑑賞
上闋交代時間、地點、風光景物,不寫情而情自含。“今日俄重九,莫負菊花開”,一個“俄”字,便寫出詞人對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已到來的感慨;“莫負”是千萬不要辜負之意,重陽節正是菊花盛開之時,花開當賞,不要遲疑負了秋光。“試尋高處,攜手躡屐上崔嵬”中說出了獨自登高何如結伴同遊有趣,“攜手”者為誰?據前人考證認為是作者的摯友濟南辛棄疾也。“躡屐”,是穿上方便爬山的草鞋;“崔嵬”,指險峻的高山。“放目蒼岩千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三句是說:登上峰頂放眼望去,只見蒼灰色的石崖壁立千仞,遍地曉霜雲霧陣陣隨身繚繞,這峭壁、曉霜、成陣的雲霧仿佛都預知我與你要來。最有趣的是後句“知我與君來”,它把自然的風光景物點化得都有了靈氣。“古寺倚修竹,飛檻絕纖埃”是寫:古老的寺宇緊靠著聳入雲天的竹林,高樓上的飛欄也不使一絲塵埃沾染。一個“倚”字、一個“絕”字,又把靜物寫活了,“古寺”雖非美女,但它也嬌慵無力地倚著修竹,更增添幾分清麗;“飛檻”也一如雅士,高潔無比,時時拂去襲來的灰塵,令人願意親近。
下闋寫登高宴飲的酣暢與歡盡悲來的隨感。“笑談間,風滿座,酒盈杯”寫作者與友人陶醉在大自然中的情景,三句都顯示了動態中的美,最有趣味的是“風滿座”,也許相對而坐的友人只有一人,但是身處峰頂,自然是八面來風,清風全是座上之客,充滿豪情。“仙人跨海,休問隨處是蓬萊”之句頗有些突兀,但是作者在這裡有一句自注小字,曰“洞有仙骨岩”,再看該詞標題為“水洞”(一本作“雲洞”),可知作者登山之後曾探訪此處“水洞”,而且“仙骨岩”就在“水洞”中。顧名思義岩名“仙骨”,必定曾有仙人至此修煉,最後只留下骨身,肉體羽化仙去了;如果是這樣,那么這兩句便可理解為:仙人穿山跨海而來此山,不用詰問,在修煉者眼裡看來只要有心向道,到處都是可以入仙的好地方。蓬萊,是傳說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這兩句的插入反映登高望遠之樂已達高潮,進入了飄飄然有神仙意的境界。所謂樂極則哀生、興盡則悲來,下面三句便是景入愁腸,攪起了弔古傷今的心底波瀾的寫照。“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壯,戲馬但荒台”:順著夕陽的餘暉西望平原遼闊,秋風傳來遠處軍營中報時的鼓聲和號角聲顯得那么蒼涼悽愴;西楚霸王項羽當年的掠馬之處,如今想必早已成為雜草叢生的荒台。戲馬台,在今江蘇銅山縣南,是項羽當年掠馬處,亦為楚、漢時的戰場。據史載:南朝宋武帝(劉裕)於永初年間,曾親臨戲馬台為大臣孔靖餞行(謝靈運《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詩可以為證),而且當時也恰是重九之日,於是作者便由此聯想起“戲馬台”,句中的“荒”字顯然是借古喻今,抒發對南宋偏安一隅、北方及中原的大片領土淪入金人手中的現狀的傷感。誠如黃蓼園在《園詞選》中所說,隱然有“神州陸沉之慨”。結尾“細把茱萸看,一醉且徘徊”之妙,在於有意無意之中寫出作者竭力想使自己不平靜的心情平靜下來的舉動與情態,擺弄著佩在身上的茱萸囊,把希望寄托在一醉解千愁,醉中求解脫上了。
該詞是“政事文學為一代冠冕”的韓元吉晚年之作。其寫景重在靜中有動,寫人重在動中有情。雖然是順乎自然的平鋪直寫,卻毫不呆滯,流暢而生動,感情奔放豪邁而略有幾分淒清。
曾任官職
韓元吉(1118~1187),南宋詞人。字無咎。
開封雍邱(今河南開封市)人,一作許昌(今屬河南)人。
宋室南渡後,寓居信州上饒(今屬江西)。
紹興二十八年(1158)曾為建安縣令。
隆興間,官至吏部尚書。
乾道九年(1173)為禮部尚書出使金國。
淳熙初,曾前後二次出守婺州,一次出守建寧。
後晉封潁川郡公,而歸老於信州南澗,因自號南澗翁。
交遊甚廣
平生交遊甚廣,與陸游、朱熹、辛棄疾、陳亮等當代勝流和愛國志士相善,多有詩詞唱和。
其子韓(1159~1224),字仲止,號澗泉,也有文名於當世,成就稍遜於其父。
韓元吉詞多抒發山林情趣,如柳梢青雲淡秋雲、賀新郎病起情懷惡等。
著有《澗泉集》、《澗泉日記》。
韓元吉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物,黃稱其文獻、政事、文學為一代冠冕(《中興以來絕妙詞選》)。
《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體文格,均有歐、蘇之遺,不在南宋諸人下。
他不喜纖艷的詩和雜以鄙俚的歌詞。
曾將自己所作歌詞未免於俗者取而焚之(《焦尾集序》),自編詞集1卷,題為《焦尾集》。
現存詞多
現存詞80首。
其詞往往流露出神州陸沉之慨(黃蓼園《蓼園詩話》)。
他很眷戀北方,曾在詞中寫道:夢繞神州歸路(水調歌頭《寄陸務觀》)中原何在,極目千里暮雲重(水調歌頭《雨花台》)。
他不忘北伐抗金,多次寫到雞鳴起舞和勒功燕然也常有英雄遲暮,功業無成的感嘆。
詞風豪放
其詞風雄渾、豪放,與辛棄疾很接近。
陸游稱讚他的作品落筆天成,不事雕鐫。
如先秦書,氣充力全(《祭韓無咎尚書文》)。
亦有婉麗之作,如六州歌頭東風著意等。
韓元吉所撰《南澗甲乙稿》70卷,已佚,今傳本是清人從《永樂大典》輯錄而成。
有文15卷,詩賦6卷,詞1卷。
有《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本、《叢書集成》本。
又《村叢書》收有《南澗詩餘》1卷。